113 光明會的淵源
作者:程鋒破浪      更新:2022-02-26 04:56      字數:2521
  “光、明、會——?”

  又一個讓程洲難以想象的東東冒出來來了。

  後世有個一直被津津樂道的‘骷髏會’,據傳入會的都是帝國精英;總*統的職位就是在‘骷髏會’裏商議給誰當。反正會員都是屬於社會金字塔最高的那一層。

  那個‘骷髏會’並無實證,不知道真假。

  但是‘光明會’卻是真的有,還公開發展會員。它在中國都有分舵,叫作‘泰山會’。從這個名字聯想,“登泰山而小天下”,五嶽之首!中國當世公開的比如柳傳誌、李彥宏等大佬都是會員。

  沒有人知道這個‘光明會’的發起者是誰,但可以肯定他有教會背景,入會者都是教徒。這個神秘組織由著很強烈的政治傾向,想要掌控天下大勢!

  隻是:怎麽遠在千年以前的大宋也有個‘光明會’?

  這個一千年前的“光明會”,會不會與後世那個“光明會”是個一脈相承的組織?猶太人在一千年以前就試圖掌控世界?

  程洲覺得很傷腦筋。

  原先我還覺得自己已經知道的夠多了、信息搜集的夠全麵了

  原來這個世道的複雜程度還是遠超我的想象!

  還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家、陰謀家在隱秘的默默策劃著,想趁風雲際會之時‘撕下屬於自己的那一塊肥肉’呢;我程洲不就是其中之一麽?

  水很*深呐。

  說‘光明會’是猶太人的千年傳承,倒也說得通。因為猶太人自從滅國以後就一直有人在籌劃‘複國大業’,建立這麽一個神秘組織也是必然的。既然猶太人一直在延續,那麽組織也是有可能延續下來的。

  ——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野心家。

  猶太人自詡‘上帝選民’。

  他們不屑於去發展普通猶太教信徒,那就一定會專注於上層路線了。事實上所有的宗教曾經都想要從上層先突破;搞定一個國王、請他下道命令,這一國的全民很快就都成了信徒;這可比傳教士個人發展信徒實惠多了。

  看目前的架勢,這個‘景教’在東京城裏發展勢頭正旺、蠱惑了部分達官貴人入教;還吸收其中高級別的精英入‘光明會’,當然也就聚攏了很大的能量。

  ‘光明會’裏,麵前有哪些人?想必瑟斐德臘是不會透露的,畢竟我隻是一個新人。

  程洲回來之後,馬上發密信指示樊凡:‘縱橫司’要特別關注這個景教的動向,特別是注意搜集‘光明會’的內幕。

  程洲有了新的聯想: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當時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詭異轉折;以後人難以理解的方式、無厘頭的就斷送了大好中原。

  這些爛事,如果不是太昊祖宗投下的‘骰子’幹的,那就很可能是這幫想投機取巧的‘光明會’成員在搞鬼!

  程洲手裏拿著那個銅製十字架。

  所謂的雙頭鷹雕飾,在‘十’字的橫條兩頭、各有一個很抽象的鷹頭圖案。這與神聖羅馬、及自詡羅馬傳承者的俄羅斯‘雙頭鷹’圖案差別還是挺大的,想必這個雙頭鷹十字架以後還有點用處。

  程洲想了一下,又指示‘街浪仔’義子之一的程道明請他們的工匠老師過來。

  “俠白師傅、漚夢師傅,這次有件事情得麻煩你們。”

  這兩個稱呼都是化名,程洲要求在‘縱橫司’裏的部下都用化名;這樣可以對自己的身份保密,對個人和組織的安全都有好處。

  “這次我想請你們幫我製作一批‘六角星’,就是這張紙上畫的樣式。”

  ——

  “韓大哥,我在從兗州回洛陽的路上,看到商丘、開封、鞏義沿線的中原大地,各個鄉鎮都在不停的用牛車騾馬往黃河以北運糧食、衣被、木材這些物資!”

  程洲回到洛陽之後,第一時間先找韓世忠小聚。

  “這場伐遼大戰,大宋兵部動員了十五萬戰兵、二十萬輔兵、十萬民夫。這樣規模的軍事行動,是不可能有隱蔽性、突然性的,遼國一定會很早就得到消息,以逸待勞、做好迎頭痛擊的準備。”

  程洲無奈的說道。

  韓世忠驚訝的問:“這麽精細的數據你都知道?”

  “哦,想必你的屬下已經滲透進去了。兵部那幫措大也是該死!這被程兄弟你知道內幕還沒什麽,可如果遼國、夏國的奸細也這麽容易從兵部搞到軍情呢?這已經足以證明吏治何其糜爛了。”韓世忠憂心忡忡、大搖其頭。

  程洲給他斟了一杯酒:“其實,即使‘聯金滅遼’不是個明智的決策,但也未必不能成功。”

  “這樣按部就班是很難拿下幽雲的,咱們朝廷的想法是做好萬全準備再行動!可這樣人家遼國也有了充足準備時間啊?”

  韓世忠讚成程洲的分析,他展示軍事專業人士想法:“是啊。要是像你我當初突襲青塘一樣,先迅速組織三到四支小股輕騎兵、在半年前就開始進攻遼國,切斷幽州各個城市與鄉村的聯係。”

  “後續的,步兵再陸續跟進攻打城池,還是很有希望占據幽雲十六州的。因為那時遼國剛剛失去整個遼東發家的地盤,麵臨滅國的危險;兵力全被金國吸引到東北方向。”

  “那時是遼國河北兵力最少的時候,據我原西軍同僚的消息,整個幽州隻有蕭幹的一千名騎兵”韓世忠不住的歎息。

  ——

  幽雲十六州是以漢人為主的地方,在遼國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們之中確實也有很多人考慮投靠大宋、不想被蠻夷金國統製。

  程洲佩服韓世忠作為一個古人土著的遠見卓識:“韓大哥說的好啊!隻要咱們大宋在遼國反應不及的時候迅速出兵,讓幽雲漢兒看到大宋的堅決果斷,他們絕對會配合。”(曆史上北地漢兒確實也是首選投靠大宋,後來被大宋屢屢出賣、傷透了心,才不得不投靠金國)

  “那時,遼國根本來不及組織人手來對抗大宋;大宋就可以順利的占領幽雲了。”

  韓世忠:“嗯,兵貴神速!這次大宋幾乎動員了全國的力量,以舉國之力在短時間內搞出幾路三千人馬的輕騎兵還是沒問題的。在中原作戰可比當初咱倆苦哈哈的在西北拚湊的資源富足多了。唉”

  大宋的文官朝廷,這次搞出號稱“六十萬”的大軍,前後集結部隊到河北就花了三個月。

  遼國方麵早早得到消息,耶律大石和奚王蕭幹在幽州迅速備戰。

  兩人都展現出極強的軍政才能:耶律大石指揮契丹兵將控製各個關卡,掏出北地漢兒家裏的糧食物資,把他們的妻兒老小都趕進城裏集中監視。

  蕭幹帶領契丹奚人部落的親兵,強行把漢人青壯打散,編成輔兵、民夫,幫助契丹人幹活,進行戰爭準備。

  北地漢兒的社會組織結構被契丹人及時的瓦解、各個擊破,再也組織不起來、形成勢力,隻能無奈的幫助遼國抵抗大宋,以求保全全家老小活命。

  大石和蕭幹分工合作,相得益彰。

  這倆人此時得以脫穎而出,還得感謝遼國的原腐敗領導層被金國消滅了;不然,也不知得等到猴年馬月之後呢!

  可惜,這兩個人才被壓製的太久了,出頭的時間有點晚。遼國全麵漢化、獨尊儒家,到此時終於也被儒生們帶進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