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外與先後
作者:飛盧一片雲      更新:2022-02-25 04:38      字數:1930
  聶紫衣知道現在的皇帝正在氣頭上,自己如果說話少有不慎,很可能連自己也會受到處罰。

  於是跪下小心翼翼的說道:“啟稟皇上,紫衣明白皇上急於攻打東瀛,接觸倭寇之患的決心,但是眾提督在奏章中所提到的問題,卻是也是大明水師的現狀。當然這些並不是皇上您的過錯,其實從前幾任聖上時,就已逐漸減弱對海上的控製,水師不但人數縮減嚴重,連撥給水師的經費,也一年比一年少,有些並將還用著十幾年前修繕過之後,就再也沒有修繕過的艦隻,駕著這樣的船出海作戰,確實難覓生機。”

  皇帝雖然也覺得聶紫衣的話有些道理,但是還是氣不過,拍案而起道:“當初建議朕,出兵東瀛,直搗黃龍的人是你,如今,替這些怯戰不出的人說話的也是你,所謂君無戲言,現在聖令已下,你讓朕如何收回?紫衣,難道你想讓朕做一個出爾反爾的無信之君?”

  “當初是臣沒有調查請出去水師的現況就貿然建議,還請皇上恕罪。”聶紫衣俯首說道。

  看著聶紫衣跪伏在地上的樣子,皇帝心生不忍,歎了口氣說道:“哎,朕若要治你的罪,早就治了,豈會等到現在?朕隻想知道眼下局勢,朕該如何應對。”

  聶紫衣抬頭說道:“皇上,您雖下令調集各路水師在東海集結,但是並未言明發兵的日期啊,您可以先將大軍調集之後,讓他們在東海劃分陣營,以實地演練為由,暫不發兵,一方麵確實為了讓他們有時間多加演習,熟練作戰,一方麵立刻撥款建造一批最新的艦隻,等到建成之後,配備給新訓練好的水師,到時眾提督必然不會再推辭這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那豈非又要等很長時間?而且大規模的建造艦隻,花費不菲啊,每一年,隻為抗擊蒙古不足的侵擾,在軍政上所花費的紋銀,都在幾百萬兩以上,早就不堪重負了。”

  “但這也是目前唯一可行之策了,倭患一日不除,皇上就無法專心對付臨天閣。”

  “如果朕要先安內,後攘外呢?”

  “先安內,後攘外?皇上的意思是說,要將倭寇放在一邊,先對付臨天閣?”

  “有何不可?”

  “這……臨天閣的威脅,隻在於他的實力無可比擬,但暫時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倭寇卻是直接給整個大明尤其是沿海居民帶來災難和困擾的存在,紫衣認為還是應該先除外患,再慢慢解決內部問題方為上策。”

  “外患當然要除,但是練兵,造船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完成的事情,反正要等,也許我們可以在這等待的時間裏,先處理內部的威脅。”

  聶紫衣低頭想了想說:“皇上有此顧慮,也不無道理,那等安排完水師練兵和造船的事情之後,紫衣就去將我聯絡到的一些江湖朋友,召集過來,為皇上效力。”

  “好!”皇帝俯身將聶紫衣從地上扶起,輕輕攔住聶紫衣的腰說道:“紫衣,朕有你在身邊,真是朕的幸運,無論朕要做什麽,你都會義無反顧的幫朕,朕真是越來越不能沒有你了。”

  “紫衣願為皇上,做任何事情,不計代價,不問結果,隻求能為皇上分憂。”聶紫衣柔聲說道。

  ……

  繡玉穀是移花宮的所在地,但是繡玉穀在哪裏?江湖中卻很少有人知道。因為繡玉穀的名字隻有江湖中的人才會聽過,在平民百姓眼裏,那裏隻是一個無命的荒穀。

  第二封飛鴿傳書送來的時候,江別鶴正在一點點的回憶繡玉穀路線,和如何通過移花宮外的機關陣法,並將記起的內容,一點點在畫紙上記述下來,然後將斷續的記憶串聯起來。

  龍嘯雲取出鴿子身上的密信看了一眼,遞給江別鶴哈哈哈地大笑著說道:“看到了吧,我龍嘯雲說過的話,向來說到做到,我說幫你解決江南的隱患,就一定幫你解決掉。”

  幾個月前,江別鶴和龍嘯雲大成合作關係,正準備帶龍嘯雲去移花宮的時候,卻突然反悔,理由是為防龍嘯雲秋後不認賬,不再管自己,所以要求龍嘯雲必須先解決掉蛇王等人之後,才跟帶他去找移花宮,否則隻是帶著那些人兜圈子或者殺幾個小卒子,根本不能從本質上解決自己麵臨的問題。

  隻有除掉這些人,江別鶴才能真的放心。龍嘯雲見江別鶴老謀深算,難以以言語勸動,隻好答應先設法除掉雲從龍和褚紅柳這兩個緊追著江別鶴不放的人。至於蛇王,雖然準備將自己留給江小魚而沒有出手,但是也是江別鶴心中最急切除去的人,所以他也算在其中。

  江別鶴接過紙條看了一眼,笑著說道:“龍四爺果然手段高明,想不到短短時日,不僅處理掉了追殺我的三方勢力派出的人馬,居然連褚紅柳和雲從龍也都接連先後出事,雲從龍這一病,應該不會再康複了吧?”

  龍嘯雲冷哼一聲笑道:“哼此毒已經侵蝕進他的奇經八脈,就算有華佗這樣的神醫在世,能幫他清除毒素,也不可能幫他恢複武功了,你就放心吧。”

  五天前,死在了自己最痛愛的小妾的懷裏,今天就傳來了雲從龍中毒導致身體近乎癱瘓的消息。

  龍嘯雲笑著說道:“江大俠這下可以放心帶我去移花宮了吧?”

  江別鶴陰陰一笑說道:“嘿嘿,龍四爺莫不是把歲不欺那老家夥給忘了?三人之中屬他最為難纏,龍四爺忘了誰,可是也不能忘了這個老家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