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野火a      更新:2022-02-23 15:13      字數:3958
  曾成順與熊楠姍滿了一百天,給他倆在室內外拍了一通照片算是紀念。幾天後,宋碧瑩和程哲明、程曉曼和熊子吟、趙春苗和曾明房間又多了一到三幅大彩照,客廳牆上也增加了一幅兄妹倆一起躺在床上的,笑得甜蜜蜜的合照。

  家裏有湯姐和劉嫂的細心照看,趙春苗春節後開始上班,每天上下午回一次家給孩子喂奶。在家閑不住的程曉曼總會跟著嫂子一起來,中途一起回去後才會安心在家。熊子吟沒因為與程曉曼結婚而產生依賴與滿足心理,繼續保持以往的節儉。婚後的熊子吟開始在不影響正常工作前提下給高考學生輔導,暑假和寒假期間每天有四個課時以上,月兼職收入遠高於學院工資。這兩年存款在年底集中轉給程曉曼時,少說也有十萬了。

  不光是程曉曼,就是曉曼父母都提議該給熊子吟買輛車。但每次都被熊子吟拒絕!他認為每天騎山地車上下班很方便,夫妻倆沒必要各買一輛車。他現在一心隻想趁年輕時多賺點錢,便於今後女兒的成長需要。在他影響下,程曉曼去年也存上了三萬。隻是媽媽聽後淡淡一笑,誇她進步了一點。宋碧瑩並不希望女兒成為一個過於節儉的人,隻要她不揮霍浪費、健康開心就行!生活中,往往是經濟狀況決定一個人的想法與心願。

  一周後下午,劉思遠乘飛機回來,直接就來到訂餐廚房,兩人隨即便去了白蘭小區龐聰家商談。

  “曾明,還真是他!隻是他已不在原來哪所私立學校了。”劉思遠直奔主題。

  “那他又去了哪?”曾明急問。

  “還是那城市,隻是去了一所知名的補習學校。他以前的月薪是二萬六,現在的月薪是四萬五。這還不是他的主要收入,他的主要來源是課外補習。廣東經濟發達有錢的人多,加上他能力很好,節假日和每晚的收入最高時能過五千。他不僅補習數學,英語和語文也很在行!所以他的生源極好!”

  “那他怎麽不和家人聯係又不回家呢?”曾明再次急問。

  “驚喜!他想存款超過兩百萬後再回來給大家一個驚喜!”

  “我去他媽的驚喜!這下好了,他還真有了驚喜。自己的老娘都不在了!”曾明氣得起身踱步。

  “唉!也是。我當時氣得和你現在一樣!想起自己找了他兩天才找到,再聽他無所謂加自信的說這句狗屁驚喜,我當時就給了他一耳光。跟著在大罵聲中告訴他媽媽已經去世!這混小子還算有點人性,驚愣了半天便跑出去麵向家的方向跪在草坪上哭天搶地!”

  “跑出去?你們倆是在酒店裏?”曾明好奇問。

  “是在他家裏。”劉思遠戲說一句。

  “家?他是買房了還是、、、、、、?”

  “哈哈哈!看你急得,是他的房車!”劉思遠解釋。

  “房車?”曾明奇怪了。

  “是的,就是房車!他剛到廣東時租住的是四平米房間,後來條件好了改租為六平米房間。去年新年伊始,一位兒子考上重點大學的老板家長因買了一輛奔馳房車,就將他那輛不到三年的依維柯房車僅五萬價格半賣半送的給了他。因此,他現在不再租房,天天就住在房車裏。人在哪,家就在哪!你還別說,我都覺得這辦法好,簡單又方便。我們已經確定好,他明年春節前回家看看。他要我轉告你,回家後一定會給每一位家人一個交代!”劉思遠解說完畢。可曾明依舊有些糊塗,像是聽了一段神奇傳說。

  劉清緣開始了畢業前實習,馮燕利用這機會給她報了駕校,她想買輛好車送給女兒作為畢業禮物。輕鬆的劉清緣工作時間就和媽媽在一起,下班就騎上自行車跑來。不是去廣告公司嘻嘻哈哈就是纏著姨爹對媽媽吐槽,說媽媽的廚藝二十年都沒向前邁出一步。馮燕的姿色雖然略遜色於妹妹馮蘭,但女兒卻是更勝一籌,與琴琴不分上下的清純靚麗,是典型的一對姐妹花。有她姐妹倆在訂餐廚房端菜和收拾碗筷,不是讓那些小年青驚歎就是讓他們發癡發呆的走神。

  清緣這天,與姨爹曾明說起了自己的心事。有三個一直追她的師哥讓她很煩惱!覺得答應誰都是對另外兩人的極大傷害,她因此幹脆一個也不答應。三人都很優秀,不僅個個英俊高大陽光,家境都過於的好。一人在省城工商銀行工作,父母是高幹;一人是鄰市知名企業集團董事長的兒子,目前正在集團工作;最後一個父母在南方有一家大型合資企業,現在也是在自家企業上班。

  他們三人雖不同專業,但在大學時為同一寢室,也是很好的三兄弟。彼此都清楚兄弟之間已喜歡上了同一人,並約定公平競爭好。誰贏了,另外兩人就把劉清緣當作最親的妹妹看待。盡管如此,劉清緣還是覺得會傷害到他們兄弟三人感情。可真要徹底放棄,她又感到有種莫名的痛。不知該怎麽辦才好?

  曾明很理解劉清緣的心情,見侄女即將滿二十二歲,不禁又想起了馮蘭。認識馮蘭那年,她不就是這個年紀大學剛畢業嗎?快啊!別說與她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僅算她離開人世都有八年多了,自己也進入到知天命年紀。問題是誰能知天命呢?

  “媛媛,你的心情我很理解。假如換成我,我是絕不會輕易放棄。俗話說:五指伸出有長短。因此,你一定有一個最鍾意的人。人一生能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不容易,輕易放棄確屬可惜!喜歡一個人就應該不顧一切,無論他是富貴還是貧窮。因為這些都可以改變!人生難以改變的是痛苦的錯過。所以,千萬別做出明天後悔的事,去勇敢喜歡自己心儀的那位吧!人在青春時,該賭的就要大膽去賭一把。”

  曾明的話讓媛媛明白了許多,心裏隨即就做了決定。

  自從一四年春創辦訂餐廚房到如今,已整整五年時間。這五年的所見所聞所遇和生活麵的無限擴大,曾明自己都深感驚異!以前的生活是多簡單呀?在外盡心跑業務,專心調整或思考工作事宜,回家就享受美滿的家庭生活,相妻教子。可現在呢?不說別的,僅與趙春苗修建的家院竟有十四間臥房,並且還呈現出不夠趨勢。也難怪趙春苗常對自己說,以前和萌萌兩人時,日子是那麽的單調與枯燥,可與你在一起後,又太豐富熱鬧了。每出一件事,每有一個人出現麻煩,最終是為你擔心!

  唉!世事難料!早知如此,自己怎麽都不會開個什麽訂餐廚房了。可話說回來,開訂餐廚房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尋找一種生活的清靜嗎?怎麽越來越相反了呢?這還真是個找不出答案的問題!罷了,罷了,曾明也懶得去想了。

  緊係著圍裙戴著衛生帽,穿著緊身牛仔褲和休閑帆布鞋的趙春苗,一會兒沒見到曾明便快速走出廚房尋找。店外的陽光見她出現,馬上給她灑滿了一身金燦。產後恢複得越來越好的她身材比以前更加凹凸有致,臉上的雀斑大部分再次回了娘家,餘下的也像是一幫捉迷藏的孩子,躲在紅潤光澤的臉蛋裏若隱若現。曾明不得不承認,她的確是漂亮了許多。

  見她含情脈脈充滿關心的看著自己,激動的曾明一把將她拉進懷裏狠親了一口。“你瘋了?大白天的,別人都看著呢?”春苗又羞又急又興奮的嬌嗔一句。

  “是嗎?那就讓他們多看看!”曾明再次狠親兩下,春苗掙脫逃回了訂餐廚房。曾明會心的笑了,點燃一支香煙好不舒暢的哼歌唱調來。

  不幾日,馮學文竟給曾明打來電話。從感謝他這幾年對龔海琦和馮濤的照顧,再慢慢過渡到懇請曾明為他和龔海琦今後複婚創造一個先期條件。他坦誠與肯定自己依然很愛她,希望自己這幾年的洗心革麵能實現未來第二次握手。最令曾明驚奇的是,馮學文在電話中竟主動提及過去的種種劣跡,再次強調回家後要對他和姐夫做一次了結!更要給其他家人一個交代!

  這二十年來首次聽到馮學文說人話,曾明一時還真適應不了,掛了電話後還傻愣愣的看著手機表示懷疑。是自己聽錯了?是在夢裏?直到拍了拍幾下頭才確定這一切都是真的。曾明開始不再將這些瑣事當作煩心事來對待,僅當是生活中一個問題罷了。這樣豈不是輕鬆許多了嗎?想起今天是周末,晚上劉思遠必會來,他也懶得打電話給他。

  讓曾明他們好笑的是到來的三人才下車,即刻擠在一起去了煎餅攤前要雞蛋蔥花餅吃,一個個像是三天沒吃飯樣。僅是一天沒來的劉清緣吃著雞蛋蔥花餅就開始抱怨,說再不來就會活活餓死。原來是劉思遠嫌馮燕的廚藝沒有長進,昨晚非要親自動手做一鍋酸菜魚。哪知又鹹又腥的讓人受不了,胃口也沒了。可劉思遠又不服輸,今天中午又堅持來一個青椒炒肉和大蒜香腸等。那黑乎乎的菜端上桌,母女倆都傻了眼。他倒好,耐心的吃著給她倆灌輸一番黑色食品有益於健康雲雲。見母女倆草草吃幾口放碗離開,他也便草草收場了。

  很明顯,他們一家人是等不及一起吃晚餐。安排好一鍋紅燒肉、一份米豆腐酸菜湯、一份紅燒草魚塊和一份小白菜便由他們先吃,胡秀雲還說一鍋紅燒肉多了會浪費。隻是後來收拾碗筷時全都是空的,清緣還嚷著待會還要吃菜喝湯。急得春苗提醒晚上不宜吃得過多!

  熊子吟把時間安排得很好,周末上午是絕對休息,每晚十點前必會回家。這晚剛到家洗完臉,就被曾明和劉思遠邀走去了沿河公園,三兄弟邊散步邊商談馮學文的事。

  “曾明,我看你這幾天就找機會與龔海琦旁敲側擊的說說,這件事也該讓家人知道了。”劉思遠建議,熊子吟讚成。

  “嗯,我也是這樣認為。行了!下周清明假期時我就和龔海琦談,順便讓馮濤聽聽。”曾明說。

  “這樣也好!算是一舉兩得吧!”熊子吟附和道。

  “子吟,你還屬於是旁觀者清,你認為馮學文以前是不是很壞?”劉思遠問。

  “說他壞也沒錯。隻是有些事情表麵現象很逼真,讓人一時無法區別現象與本質。我個人認為馮學文不應屬於壞人類,他隻是在一段時間裏放縱了自己的任性、自私、欲望和貪婪。當然,這和馮燕與馮蘭的忽視和袒護脫不了幹係。經曆了一些慘痛教訓和失去了馮燕與馮蘭的袒護,這三年歲月使得他逐步回到了原有的自我。所以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過去那漫長的黑色十多年,僅是一場鬼迷心竅加上盲目袒護的鬧劇。若是他本質有問題,那就不可能會有所好轉。這就是我的看法!”

  熊子吟的分析讓曾明和劉思遠豁然開朗,非常讚同他的觀點。假如在開始之時,馮燕和馮蘭能給予他嚴厲批評,哪會有這樣的後來?單說馮蘭過去,明明知道家裏失蹤的錢是哥哥所為,明明知道哥哥在學校裏發生了醜事,不僅忽略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反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任。這怎不助長他的邪念呢?

  為防範未然,曾明決定先簡淺的和龔海琦談談。如何具體到下一步,那還有待於馮學文回來時完全了解後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