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如願
作者:天泠      更新:2020-03-02 06:39      字數:7230
  無論端木憲走到哪裏,家裏、宮裏亦或是戶部衙門,都不得安生。

  以刑部尚書張子樞為首的主和派又一次铩羽而歸後,眾人聚集在林府的大廳中,一個個情緒還是十分激動。

  “張尚書,我看端木首輔這分明是有私心啊!”一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官員正氣凜然地說道。

  另一個頭發花白的官員義憤填膺地附和道:“哼,他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上哪裏是為國,是為了大皇子才對!”

  上首的張子樞端著茶盅,垂眸飲茶,嘴角勾出一道了然的弧度。

  端木憲這老狐狸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意讓四皇子監朝的,畢竟端木家的外孫大皇子慕祐顯還遠在南境呢!

  哼,端木憲的那點小心思根本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中年官員又道:“張尚書,我們都‘退’了一步了,不讓四皇子監朝,隻讓皇後娘娘垂簾,可是端木首輔還是死咬著不鬆口,這……這可怎麽辦?”

  “端木首輔怕不僅僅是為了大皇子……”張子樞慢慢地放下茶盅,沉聲道。

  不僅僅是為了大皇子,還能為了誰?!

  另一個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現在在場的六人心中——

  岑隱。

  岑隱主動提出司禮監監朝,若端木憲支持皇後垂簾聽政,那就等於是從岑隱手上奪權,也就必然會得罪岑隱。

  隻是想到岑隱這個名字,廳堂裏的氣氛一冷,眾人的神色都有些複雜微妙。

  那個頭發花白的官員大義凜然地又道:“哼,堂堂首輔竟然對一個閹臣如此諂媚,趨炎附勢!真是枉為讀書人,枉為首輔啊!”

  其他的官員也是連連點頭,出聲附和著,慷慨激昂,一副眾誌成城的樣子。

  “張尚書,大盛決不能與北燕開戰啊,端木首輔一直顧左右而言他,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張子樞,希望能由他來主持大局。

  張子樞捋了捋胡須,眸子裏精光閃爍,開口道:“諸位,隻憑吾等,力量終究太過單薄,岑隱一向強勢,想要逼他退讓,還是要把文武百官集結在一起,先讓端木首輔與我們站在一條戰線上……”

  端木憲是首輔,若是與百官分心,那他這首輔也就做不長了!

  “之後,再讓端木首輔率百官出麵與岑隱對抗……”

  話才說了一半,外麵突然傳來了一陣嘈雜的喧嘩聲,張子樞微微皺眉,正想遣長隨出去看看,就見一個小廝急匆匆地跑了過來,氣喘籲籲地喊著:

  “老太爺……老太爺,東廠的人來了!”

  一聽到“東廠”,廳堂裏瞬間靜了下來,氣氛凝滯。

  眾人皆是麵麵相覷地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是惶恐多,還是驚疑多。

  外麵的喧嘩聲更響亮了,跟著就見曹千戶帶著十來個東廠番子氣勢洶洶地來了,周圍的下人們都被東廠番子粗魯地掃到了一邊。

  張子樞等人咽了咽口水,神情微妙,一霎不霎地看著曹千戶等人越走越近。

  曹千戶大步跨入正廳,臉龐上麵無表情,陰冷的目光掃視了眾人一圈,也不打招呼,就直接冷聲下令道:“給咱家拿下這些人!”

  一句話讓廳堂裏驟然進入寒冬。

  “是,曹千戶。”

  幾個東廠番子抱拳應了,大步流星地朝在場的一眾官員逼近,氣勢淩人。

  那些官員們都徹底呆住了,又驚又怕。

  “你……”張子樞驚得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抬手指著曹千戶怒道,“你想幹什麽?!你們竟然敢擅闖尚書府!”

  那山羊胡的中年官員也是出聲道:“你們憑什麽拿人?我們可是朝廷命官!”他昂首挺胸,一副外強中幹的樣子。

  眾官員都是心神不寧,驚疑不定,誰也沒想到岑隱如此大膽!

  東廠行事雖然一貫蠻橫無道,但是這一次不同,張子樞等人都想著岑隱這次既沒有皇帝的口諭也沒有聖旨就私自監朝,行事總要有所顧忌,卻沒想到東廠居然說闖就闖尚書府,很顯然,東廠這是在時時監視著他們吧!

  東廠的刑訊手段向來嚴苛狠辣,被帶進去東廠的人十有八九就再也沒出來過,被帶進東廠那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

  廳堂內亂成了一鍋粥,有人掙紮,有人嚇得腿軟,有人怒斥。

  “咱家勸各位還是乖乖跟咱家走一趟的好!”曹千戶背手而立,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一下嘴角,“各位身嬌肉貴的,免得傷了各位,咱家不好跟督主交代!”

  他雙目中寒芒如電,一種陰森的感覺撲麵而來。

  眾官員都不敢動了,毫不懷疑曹千戶的這句威脅,東廠這都已經衝到尚書府來拿人了,他們還有什麽不敢做的!

  眾人全部噤聲,廳堂中陷入一片死寂。

  隻餘下那淩亂的腳步聲與濃重的喘息聲,在場的六個官員全數被東廠帶離了林府,一直帶去了東廠。

  岑隱悠閑地坐在一把高背大椅上,姿態優雅地飲著茶,這間廳堂布置清雅,角落裏點著嫋嫋熏香,若非是知道這裏是東廠,簡直讓人懷疑這是哪個文人雅士的住所。

  張子樞等人卻無心欣賞這間屋子,驚疑不定地看著前方的岑隱以及坐在一旁的君然,心裏皆是想著:簡親王怎麽會在這裏?!

  無論如何,君然的在場還是讓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既然岑隱沒讓人把他們帶去誥獄,那就意味著他們此刻還是座上賓,而不是階下囚。

  果然。

  幾個官員暗暗地交換著眼神。岑隱再大膽,沒有皇帝撐腰,也不敢胡來。

  雖然心裏這麽想,但是眾官員在看到岑隱時,心裏還是有些怵,有些沒底。

  曹千戶根本不在意張子樞等人怎麽想,走在最前麵,恭敬地對著岑隱作揖,複命:“督主,人都帶來了。”

  岑隱應了一聲,目光從茶盅裏抬起,臉上一如平日裏般帶著幾分邪魅,幾分淡漠,仿佛天下眾生都不能映入他的眼眸。

  “是誰想與北燕‘乞和’?”岑隱輕柔地問道。

  他看來不喜不怒,神色平靜,然而,在場眾人卻沒人敢鬆懈,反而一顆心又往上提了提。

  其他官員皆是不語,目光都默默地瞥著張子樞,等著他來開口。

  君然似笑非笑地看著一眾官員,手裏的折扇隨意地扇動著。

  廳堂裏靜了幾息。

  張子樞隻覺得心裏冒出一絲寒氣,寒氣如一張蛛網般擴散,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隻被黏在蛛網上的小蟲子。

  他深吸一口氣,理了理思緒,正色道:

  “岑督主,這幾年來,我大盛相繼與南懷、北燕交戰,戰死將士與慘死百姓數不勝數,損失慘重。如今北燕人如狼似虎,眼看著就要全破北境,一旦直入中原,後果不堪設想,恐怕會動搖江山社稷。”

  “與其拿江山冒險與北燕一戰,不如穩妥求和,雖然大盛會有些許‘損失’,可也比國破家亡要好!”

  “而且,能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令戰火平息,對兩國都有利,對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張子樞越說腰板挺得越直,義正言辭,正氣淩然,深信他這個做法才是於大局有利。

  他身後的那五個官員也是頻頻點頭,深以為然,不過,卻是沒人敢直視岑隱。

  岑隱還是神色淡淡,與張子樞的慷慨激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不知道他是無言以對,亦或是不屑一顧。

  張子樞抬眸看著岑隱,硬著頭皮又道:“岑督主,皇上抱恙,你也隻是暫時監朝,兩國開戰,關係重大……你,無權決定和北燕開戰一事。”

  岑隱放下茶盅,這才看向了張子樞,唇角挑起一抹細微的淺笑,這抹笑看不出冷意,也無怒意。

  見狀,張子樞的心放下些許,暗道:看來自己的話岑隱應該是聽進去了……是啊,他一個閹臣哪裏敢打仗,真讓他上前線,怕是要嚇得屁滾尿流,主動跟北燕人磕頭求饒!

  其他官員也稍稍放鬆了一些,彼此交換著眼神,覺得他們也許是想偏了,沒準岑隱把他們叫來不是問罪,而是改變了主意,打算支持他們主和也不好說。

  “簡親王,”岑隱一邊撫了撫衣袖,一邊轉頭看向了坐在他右側的君然,淡淡道,“你啟程時就把張尚書也帶上吧。”

  什麽?!

  廳堂裏的張子樞等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啞然無聲。

  張子樞的眼珠幾乎快瞪凸了出來,額頭開始沁出滴滴冷汗。讓他和君然一起去北境?!岑隱這是什麽意思?!

  岑隱似乎沒注意到周圍那種詭異的氣氛,接著道:“張尚書如此能說會道,頗有幾分蘇秦遊說六國的風采,留在京城裏可惜了,不如你帶去戰場上,看看他能不能巧言善辯,說服北燕退兵。”

  君然手裏的折扇頓了一下,若非是此刻的場合不適合,他差點沒笑場。

  君然忍著笑,煞有其事地點了點頭,“岑督主,這個主意不錯。”

  他的眸子裏閃著幾分促狹,幾分狡黠,心道:這主意還真是夠絕夠妙的,難怪能成為阿炎的“生死之交”。

  張子樞的眼角抽了一下,臉色更難看了,血色一點點地褪去,耳邊似乎隱約響起了鎖魂鏈的聲響,黑白無常朝自己步步逼近。

  他的眼前不由浮現一個慘不忍睹的頭顱。

  那是禮部尚書林英桐的頭顱。

  他的麵容熟悉而又陌生,皮膚慘白發青,脖頸的斷口皮肉翻起,血肉模糊,一雙睜得老大的渾濁眼眸死氣沉沉,其中寫滿了恐懼與不可置信。

  當林英桐的頭顱被三皇子慕祐景帶回京時,頭顱已經開始腐爛,那種讓人聞之欲嘔的腐臭味此刻想來,還是那麽令人惡心,揮之不去。

  張子樞隻覺得三魂七魄都像是要被勾走了。

  岑隱說要讓他去戰場,那……那不是讓他和林英桐一樣去送死嗎?!

  張子樞咽了咽口水,也沒顧上擦冷汗,連忙道:“岑督主,我……本官隻是文官……”上戰場的事哪裏輪得到他這文臣。

  “你不是主和嗎?”岑隱漫不經意地打斷了他,“若是張尚書你能說得北燕退兵,那自然就‘和’了。”

  “你……”張子樞瞪著岑隱,嘴巴張張合合,“你這是強詞奪理!”

  其他官員暗暗地麵麵相看,雖然也心有同感,卻誰也不敢開口,生怕岑隱也讓他們跟著一起上戰場。他們可不想自尋死路!

  這在場眾人中,大概也唯有君然還笑得出來了。

  君然一邊搖著折扇,一邊笑眯眯地說道:“張尚書,你就跟著本王去北境吧。若是北燕同意議和,張尚書也是大功一件,定可以名留青史,北境軍民都會感念大人的功勞和恩德!”

  君然與岑隱一搭一唱,心裏暢快極了。

  張子樞嚇得臉上血色全無,麵白如紙。

  這北燕窮凶極惡,又怎麽可能因為他的三言兩語就同意議和?!

  就算是他運氣好,沒像林英桐一樣一去北境就被北燕人砍了頭,那之後呢?!

  議和肯定會是個漫長的過程,大盛要付出的代價必然不小,割地賠款和親……這些代價也不是他這區區刑部尚書能做主答應北燕的?!

  北燕人會不會因為一言不合或者對議和的條件不滿意,就砍了他的頭泄憤呢?!

  而且,以割地賠款換來的求和,他哪裏會名垂青史,恐怕是會被後世質疑,被後人唾棄……

  這次的議和絕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想著,張子樞額頭的冷汗就涔涔地滑下了臉頰,身後的中衣都被汗水浸濕了,渾身上下抖得好似篩糠一般,幹燥發白的嘴唇顫抖不已,卻又不知道說什麽。

  君然看著張子樞,目光微沉,薄唇勾出一抹嘲諷的弧度,捏著折扇的右手下意識地微微使力。

  慕建銘身為天子卻怯戰畏戰,上行下效,把這滿朝上下都養得毫無血性,隻知在安穩的後方動動嘴皮子。

  和?

  若是可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寧,誰又不想和?

  他們北境軍的將士與百姓比這些朝臣更想和,誰又會放著太平日子不過,非要拿性命去搏,不過是不得不為罷了。

  他們想和,但是北燕肯嗎?!

  君然幽深的眸底寒氣四溢。

  就是因為這一幫子君臣把所謂的“議和”想得太理所當然,覺得隻要動動嘴皮子想和就能和,真的讓他們去北境議和,一個逃得比一個快。

  他的父王並非是死在北燕人的手裏,而是死在了慕建銘、張子樞、林英桐這些人的手裏,也是因為這些人充斥在朝堂上,北境才會淪落到如今這個朝不保夕的地步!

  君然神色更冷,“啪”地收起了折扇,嘲諷地說道:“張尚書,你方才分明說要與北燕議和,莫非是口是心非,心裏還有別的想法?”

  他言下之意是,既然不想和,張子樞那就是想“戰”了!

  “原來張尚書與本王是同樣主戰,那更好了,正好與本王一同去北境,與北燕人一戰!”君然笑眯眯地說道,眼底卻不見絲毫的笑意。

  張子樞渾身冰涼,仿佛泡在寒冬臘月的冰水中一般,膽戰心驚:岑隱和君然是要把他逼到進退兩難的地步啊,按照他們的意思,無論他是戰還是和,都得和君然一起去北境!

  他們這是在殺雞儆猴,這是在黨同伐異啊。

  岑隱看也不看張子樞,慢慢地環視著在場的其他官員,笑容溫和地問道:“除了張尚書,可還有誰想要與北燕求和的?”

  其他五個官員又一次彼此互看著,沒人敢出聲,廳堂裏靜得落針可聞。

  岑隱紅豔的唇角翹得更高了,語氣依舊輕描淡寫,道:“沒想好沒關係,這裏靜,有的是時間讓各位‘慢慢’想。”

  他的話中顯得意味深長,嚇得那些官員登時心如擂鼓,牙齒差點沒打戰。

  那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官員率先附和道:“岑督主,下官仔細想過了,我大盛堂堂天朝之國,怎麽能向北燕那等蠻夷低頭!”

  其他幾人也生怕落後,讓岑隱誤會了他們,立刻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各抒己見:

  “柳大人說的是。北燕蠻夷狼子野心,豈會誠心求和!”

  “即便是北燕人暫時同意議和,怕也是三五年就會卷土重來,後患無窮!”

  “還是應該趁現在北燕兵疲馬倦之際,立刻集結兵力調往北境,與北燕一戰!”

  “……”

  這些人早就把之前求和時說的那些話忘得一幹二淨,一個個全都是大義淩然、為國為民的姿態,至於張子樞會如何,他們可顧不上了。這個時候,還是先自保為上。

  張子樞心裏暗罵這些人都是奴顏媚骨、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可也隻是想想,哪裏敢把這種得罪人的話掛在嘴邊。

  “各位大人說的不錯。”岑隱笑了,這一次,他的笑猶如三月春風拂麵,“本座甚是欣慰啊。”

  那些官員聞言,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熱忱地把岑隱恭維了一番,什麽“英明神武”、“睿智果決”、“雷厲風行”之類的讚美之詞全都堆砌到了岑隱身上。

  君然神情怔怔地看著岑隱,唇角微彎,乍一看,還是一副浪蕩公子哥的樣子,眸底閃著幾分銳利。

  如果皇帝有封炎一半的果斷,大盛就不會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了。

  所幸,還沒太晚。

  所幸,他們還能一戰。

  所幸,大盛還有封炎……

  一炷香後,除了張子樞以外的其他五個官員就灰溜溜地離開了東廠。

  最近不少目光都觀望著東廠的動靜,自然有不少人都把這個看在眼裏,也不需要特意宣揚什麽,張子樞等人被帶去了一趟東廠的事不到半天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之後,那五個官員都借口抱恙躲在自己府裏閉門不出,即便是有親朋好友去拜訪,也都被拒之門外。

  京中很快就傳起來一些流言,說這些官員被帶去東廠後定是被施了酷刑,所以才隻能抱病不出。

  其他主和派聽說後,都怕了,懼了,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甚至於像張子樞一樣不得不去北境送死。

  東廠的雷厲風行讓朝中主和派的聲音越來越輕,主和派就像是海麵上的幾朵浪花,轉瞬堙沒在無邊大海之中。

  對此,端木憲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是首輔,知道得要比其他官員要多,他已經得到了北境最新一封八百裏加急的軍報,若是皇帝沒病,等著皇帝同意一戰,隻怕北燕都要打到江南,如同前朝般不得不把國度從京城南移到臨安了。

  如今雖然財政上是困難了些,但是總比猶豫不決,皇帝再把銀子拿去揮霍甚至拱手把賠款奉送到北燕手裏的好。

  朝堂上風波暫時平息,隻餘下少數人對岑隱不服,覺得不該由岑隱掌朝,這些人明麵上不敢再出聲,暗地裏猶不死心,悄悄地去承恩公府,想借此遊說皇後來“扭轉朝局”,並暗暗希望皇帝早點醒來。

  不管怎麽樣,君然都準備要出征了。

  本來簡王府還在守孝,按規矩,謝客三載,不太方便走動,但是君然馬上要出征了,端木緋和涵星還是決定上門一趟。

  於是這一日清晨,涵星去端木府接了端木緋後,表姐妹倆就一起去了簡王府。

  自君然承了簡親王的爵位後,簡王妃就成了簡王太妃,簡王太妃如今孀居,不好打擾,表姐倆直接去了舞陽那裏。

  舞陽住的正院裏此刻有些淩亂,屋裏屋外堆了一些箱子和雜物。

  “四皇妹,緋妹妹,這裏有些亂,你們別在意。”舞陽含笑道,她不當涵星和端木緋是外人,所以也沒避著她們。

  舞陽顯然是在幫君然整理行裝。

  “坐吧。”舞陽招呼二人去了宴息間坐下。

  涵星神情複雜地打量著四周,瞠目結舌地問道:“大皇姐,這是你收拾的?”

  她幾乎覺得眼前的舞陽有些陌生了。

  她的大皇姐那可是金枝玉葉的大公主,嫁了人後,也跟前以前不一樣了,居然會幫著夫婿打理這些瑣碎的事務了。

  以前母妃老在她耳邊說,女子為人婦後,就不一樣了,讓她跟著程嬤嬤學習理內務……她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覺得她可是公主,能和普通的婦人一樣嗎?!

  涵星的心思幾乎是寫在臉上的,端木緋在一旁捂著小嘴直笑。

  舞陽倒是沒注意涵星,她看了看旁邊幾件還沒收拾好的包袱,笑道:“一邊收拾,一邊學。本宮一開始什麽也不懂,足足理出了兩大箱東西呢,後來還是小西教本宮哪些是需要帶的,哪些是累贅。”

  同樣是出行,“出征”與他們從前出去秋獵、南巡以及避暑是全然不同的,無論是兵,還是將,都隻帶必需品,此外,便是累贅。

  這時,宮女給眾人上了茶,馥鬱的茶香把閃神的舞陽喚醒,她若無其事地又道:“阿然要未時才回來,四皇妹,緋妹妹,你們幹脆留在王府用午膳吧。”

  涵星還在想收拾包袱的事,有些心不在焉地應了一聲,道:“大皇姐,你說說,出征要準備些什麽?”

  端木緋和舞陽都沒想到她會問這個,一頭霧水地眨了眨眼。

  涵星笑嘻嘻地說道:“攸表哥也是武將,李家又沒有妹妹,本宮這是未雨綢繆。”涵星說著笑意更深,心裏有幾分沾沾自喜:她真是賢惠啊!

  端木緋和舞陽忍不住麵麵相看,都被涵星逗笑了。

  一旁的玲瓏臉上一言難盡,實在無法直視涵星,難怪貴妃娘娘一直說主子真是不知道害臊,自家主子啊,確實是什麽都敢說。

  舞陽就興致勃勃地拉著涵星去看她準備的東西。

  “這是金絲軟甲,穿在身上可以避免為刀劍利器所傷。”

  “這是換洗的衣物,在內袋裏縫了些銀票和碎銀子。還有,你看這雙鹿皮靴不僅耐穿,而且防水。”

  “這是一些常用的藥物,金瘡藥,還有一些治療風寒頭疼發熱的藥丸……”

  “……”

  舞陽一樣樣地與涵星細細說著,神情溫婉柔和。

  “大皇姐,”涵星看完最後一個包袱後,眼珠子滴溜溜地一轉,神秘兮兮地說道,“本宮覺得你還少準備了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