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步跋捉虎軍
作者:不可不戒      更新:2022-02-18 18:12      字數:2194
  裴東楚是個老成持重的人,越是麵對誘惑,他就越是清醒,但打敗白閻羅張勝野,甚至將張勝野剃個光頭,這樣的誘惑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如果沒有劉宴這兩場大勝,他萬萬不可能產生這樣的錯覺,但正因為劉宴這兩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讓他有了信心。

  兵貴神速,裴東楚的遲疑,讓曹镔選擇了果斷出擊。

  除了李如梁帶走的十來名探子,趙元勳帶走的貼身護衛,剩下的士兵都交給了他曹镔,於大保和方震麾下的士卒,同樣聽從他曹镔的指揮。

  他曹镔好歹也是久經沙場,手底下有三百多號人,又都是知根知底的老兄弟,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簡直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戰馬,騎兵步卒混編,而且騎兵的數量很少,此時嗷嗷叫著就衝向了張勝野的營地。

  張勝野的營地一直安紮在固川寨北麵,距離不過五六裏,出了隘口,外頭便是一馬平川,天氣晴朗甚至能直接看到對方的人員往來,而今日為了進攻,他們的陣營又不斷前推,此時雙方距離不過二裏地。

  眼睜睜看著曹镔領兵衝鋒,劉宴卻沒能阻攔,這讓他感到很惋惜,也為這些士卒揪心了一把。

  兵書都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但在劉宴看來,這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軍未動,糧草也不敢動,應該是情報先動。

  沒有足夠的情報,做不到知己知彼,就沒法製定製勝的戰略戰術,而且情報是個動態過程,整個戰役當中,都應該及時更新情報信息。

  可隋平安帶路,李如梁帶著探子前往渭州之後,劉宴這邊被張勝野的人徹底封堵了北上的道路,除了固守和南撤,他們別無選擇。

  張勝野的封堵,造成了他們無法完成情報刺探,這幾天戰役的戰役讓劉宴無法分身,更沒有可靠的人手去刺探,這就造成了情報的延誤。

  也就是說,這幾天忙著打架,他們根本沒有繼續關注張勝野那邊的動態,情報已經是幾天前的了。

  幾天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張勝野有沒有補援,有沒有別的兵種加入,他們的陣營到底有多少人,所有這些都是一團迷霧。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镔貿然出擊,實屬不智,但劉宴沒有確鑿的情報來支持自己,隻能眼睜睜看著曹镔去以身試錯。

  從大戰略來講,曹镔這次出擊不是沒有價值,這是個試探張勝野的好機會,可如果張勝野還有後手,那代價就會很大。

  裴東楚感受到了劉宴的擔憂,因為即便敵人來勢洶洶,劉宴也是雲淡風輕,如今打了勝仗,還能乘勝追擊,劉宴卻愁眉不展。

  “晚之啊,曹镔雖然張狂了些,但確實是個能打仗的好漢子,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托付的,他有一句話說得沒錯,咱們不能吃肉又喝湯,什麽功勞都往身上攬……”

  劉宴苦笑一聲:“使君,我已經被官家打入冷宮,要那麽多功勞又有何用,隻是……我隻是覺得這裏頭太古怪,看不清啊……”

  聽得冷宮二字,裴東楚也是笑罵道:“別瞎說,什麽冷宮,莫往宮闈裏頭扯,今番捷報入京,官家對你必定刮目相看,斷不可能冷落了你。”

  然而輕鬆的氛圍很快就被打消了。

  曹镔的騎兵步卒混編隊伍這才衝到了一半,兩翼密林之中突然殺出兩支隊伍來!

  這些敵軍穿著輕便皮甲,挎刀背弓,雖然隊列並不整齊,但殺氣騰騰,雖然沒有黑雲壓城的壓迫感,卻給人一種極其危險的感覺。

  “獵……獵戶?”

  沒錯,這就是劉宴對這兩股敵軍的初步印象,劉宴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隋平安的氣息,卻比隋平安更危險,與其說他們是士兵,更像是獵戶,而且是全副武裝,升級版的獵戶。

  “這……這是捉虎軍!快鳴金收兵,要快!”裴東楚瞳孔收縮如針孔,也等不及發令,搶過傳令兵的銅鑼就用盡全力敲了起來,呼吸之間就把銅鑼給敲破,木槌都給敲斷了!

  “捉虎軍?”

  劉宴搜索原主的記憶,總算是找到了一點點信息。

  身體原主不是個好戰之人,甚至是個典型的溫和派,作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原主為了說服軍方,對天下格局和各國軍隊的了解並不比這些職業軍人差多少。

  所謂捉虎軍,是西夏賴以成名的兵種之一。

  眾所周知,西夏擁有“鐵鷂子”這樣的重騎兵,而步卒方麵最拿得出手的,便是“步跋子”。

  這個“步跋子”其實就是特種兵,而且還是山地兵,他們擅長穿梭於山地密林等複雜地形,隱匿身形,吃苦耐勞,生存能力極強,慣會繞後偷襲。

  因為他們擅長野外生存,幾乎不攜帶口糧補給,靠著以戰養戰,甚至以獵養戰,所以西夏這邊又叫他們“捉虎軍”。

  他們無法像重騎兵一樣正麵衝鋒,但若說到刺探情報,傳遞軍機,繞後襲營,中途截殺等等,他們的本事是無人能及的。

  陷馬坑一戰,劉宴曾經讓拔師密部等部族兵潛伏在丘陵兩側的密林當中,即便後來防線收縮到了固川寨,劉宴也沒有放棄兩翼的哨點。

  而這些哨點,是他唯一能觀望和探看敵人情報的地方,可拔師密部和野古拔獨的哨兵,都沒有發現這兩支捉虎軍!

  捉虎軍與劉宴的部族兵倒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沒有重甲之類的負重,他們輕便敏捷,從兩翼殺出來之後,摘下長弓就是一陣攢射。

  他們的箭術可不是尋常士兵能比肩的,他們可以輕鬆射殺一頭大老虎,更何況是曹镔麾下的部族。

  即便是擅長騎射的輕騎兵,用的也隻是短弩或者輕弓,但捉虎軍用的都是二三石的竹牛角大弓!

  所謂竹牛,就是犛牛,西夏人本就擅長製弓,用犛牛角製作的竹牛角大弓更是名震天下。

  可別小看了這二三石的弓力,大陳朝的士兵標配是八九鬥的弓,西夏士卒標配的製式弓也不過一石二,而捉虎軍用的卻是二石,甚至三石的大弓,無論射程還是殺傷力,都是無法想象的,這已經算是冷兵器時代輕型遠程武器的巔峰之作了。

  因為距離太近,捉虎軍沒有拋射,而是平射,箭矢如毒蛇一般嘶嘶作響,側翼的大陳步卒如割麥刈草一般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