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證實
作者:卜榮雲      更新:2022-02-16 14:06      字數:3727
  李金綾走過去,拉著宋源明的手,說:“明明哥,別哭了,你看山山哥的爸爸都回來了,你爸爸也會回來的。”

  李金綾不說還好,聽了李金綾的話,宋源明越是心裏悲痛,忍不住跑出海神廟,看著大海嚎啕大哭。

  元達梓看了李維漢一眼,有些內疚說:“如果二哥抱著桅杆,他或許就會回來。”

  李維漢說:“三弟,你說這話幹什麽?繼棠把桅杆給你,就是讓你活下來。不管你是不是菩薩救的,繼棠這份情,不能忘。”

  元達梓說:“大哥說得對,二哥是我的大恩人,絕不能忘記,當時我漂流在海上的時候,就想著要活下去,我要照顧明明和他媽媽。”

  李維漢皺了皺眉頭,說:“她已經死了。”

  “是啊。——我心裏好痛——明明還這麽小,媽媽又死了,這該怎麽辦?”元達梓說。

  李維漢說:“明明你不用擔心,我把他帶回京城,撫養他成人。”

  元達梓一把緊握著李維漢的手,說:“謝謝大哥,我替二哥謝謝你。”

  李維漢說:“又說見外的話,是不是?你不記得我們兄弟三人當時結拜時,發過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繼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撫養他難道不是應該的?”

  元達梓激動地說:“記得,大哥,還是你有肚量,我我還曾經怪過你呢。”

  元達梓說罷,不禁臉紅起來。

  李維漢說:“我知道,是我這個做大哥的做的不好,沒有照顧好你們。”

  元達梓說:“不,大哥,我們不是怪你沒有照顧我們,是覺得你沒有照顧好金綾娘倆。”

  李維漢看了李金綾一眼,歎道:“你說的沒錯,這些年是我疏忽她們了,我欠她們的,這一輩子還不清呀。”

  李維漢說罷,長歎一聲。

  元達梓見了,連忙說:“大哥,別傷心了,嫂子不在孩子還在呀,隻要你以後多關心金綾,嫂子也會欣慰的。”

  李維漢說:“你說得對,兄弟,是我對不起她們,現在,金綾的媽媽,已經找不到了,怎不叫我心痛?你說我如果把她們接進京城,何至如此?”

  李維漢說完,看了看李金綾,又長長地歎息了一聲。

  元達梓說:“大哥,我知道,這不能怪你,是嫂子不想離開望海村。”

  李維漢說:“雖說如此,也是我這個做丈夫的做得不好啊。”

  元達梓說:“大哥,你不要責備自己,嫂子的性情我知道,是她自己不願意去的。”

  李維漢看了一眼元達梓,說:“我不在的這幾年,多虧了你和繼棠照顧她們娘倆,我非常感激,我這次回京,把山山一起帶著,你看怎麽樣?”

  元達梓看了看李維漢,又看了看兒子,說:“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帶上明明就可以了,山山還是留在我的身邊。”

  李維漢說:“怎麽?你怕我照顧不好山山?”

  元達梓說:“不是,我知道大哥對山山好,把他帶到京城,會有更好的前程,但我爺倆在一起相處慣了,我舍不得他。”

  李維漢歎道:“你說的也是,不過我聽說你把山山送去學道士了,這不好,要想孩子有個好前程,還是讀書科舉才是正理。”

  元達梓看了看李維漢,本想像對宋繼棠那樣反駁幾句,但他忍住了,說:“大哥說得對,山山學道士,也隻是玩玩,練一練把子,把身子骨練強壯些。”

  李維漢抬頭看了看元敏清,點頭道:“這倒是不假,山山的身體確實比明明強壯多了,山山,你在黃崖都練些什麽功夫?”

  元敏清說:“我還沒有入門,平時師父就教一些打坐運氣,打拳舞劍之類的東西。”

  李維漢說:“練習這些倒是可以,千萬不要走旁門左道。”

  元敏清說:“我師父說這些隻是基本功,若是除妖捉怪,修仙驅魔還差得遠呢。”

  李維漢板起臉,說:“趁早不要學那些玩意兒。”

  元敏清嚇了一跳,立刻閉了嘴,愣愣地看著李維漢。

  元達梓見李維漢惱火,連忙說:“大哥說的是,山山不學那些。”

  李維漢說:“簡直是無稽之談,就像你說觀世音菩薩救你一樣,都是無稽之談。”

  元達梓說:“大哥,我真沒有說謊,我確確實實是菩薩救起來的,雖然說我都快要昏過去了,但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菩薩,是她一陣風把我送到岸上的。”

  李維漢說:“好了,我們不說這些,既然你不要山山跟我去京城,我也不勉強,我帶明明去。”

  元達梓說:“我聽大哥的。”

  李維漢走出海神廟,說:“明明,金綾,上車,我們走。”

  宋源明哭著說:“不,我不走,我要等我爸爸回來。”

  元達梓走到宋源明身邊,說:“明明,跟大伯去吧,去跟金綾做個伴兒。”

  宋源明說:“我爸還沒回來,我要等他。”

  元達梓說:“明明,你先跟大伯到京城去,三叔在這裏等你爸,你爸回來了,我們就去京城接你,好不好?”

  李金綾拉著宋源明的手,說:“明明哥,跟我一起去京城吧,我不想你離開我。”

  宋源明不說話了,望著海麵隻是哭。

  李維漢令人將宋源明和李金綾扶進馬車裏,正要吩咐出發,隻見一人騎馬飛奔而來,高喊:“等一等。”

  李維漢問:“你是幹什麽的?”

  來人說:“回大人,小的是知縣大人的親隨。”

  李維漢說:“你來幹什麽?”

  來人說:“回大人,我家老爺請李大人到縣衙去。”

  “我不是說過,我這次來是視察災情的,不去縣衙,你們知縣到底想幹什麽?”

  “大人,你誤會我家老爺了,縣城裏出事了,我家老爺想請大人去看看。”

  “縣城裏出什麽事了?還要我去?”

  “縣裏這兩天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一些怪事,我家老爺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請大人指示。”

  “怪事,什麽怪事?”

  來人說:“縣衙裏忽然來了好些漁民,把縣城鬧得人心惶惶的。”

  李維漢皺眉道:“你一次把話說完好不好?真叫人心急!來了一些漁民就把縣城鬧得人心惶惶的,你們縣城不允許漁民進去嗎?”

  “大人,對不起,小的走得急,喘不過氣,不,不是不讓漁民進城,是這些漁民妖言惑眾。”

  “妖言惑眾,怎麽妖言惑眾?”

  “那些漁民說他們是被觀世音菩薩從海裏救起來的,吵著要為觀世音菩薩立廟,鬧得我家老爺甚是不安。”

  李維漢看了元達梓一眼,說:“真有這事?”

  元達梓說:“真的,我沒有說假話。”

  李維漢說:“那我們快去縣城,興許繼棠也在那兒。”

  元達梓,元敏清也上了馬車,一路奔縣城而來。

  趕到縣城,隻見幾十個漁民圍在縣衙門口,竊竊私語,看見李維漢到來,立刻圍了上去,其中有人認得李維漢,便叫起來:“李大人,官府這回要出這筆銀子呀,我們這些人能活著回來全靠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我們要為他修廟塑像,好好供奉她。”

  知縣連忙把李維漢接進衙門裏,不等奉茶,李維漢說:“這是怎麽回事?”

  知縣說:“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天縣城裏忽然來了這麽多漁民,都說自己是被觀世音菩薩救的,要為菩薩修廟塑像,李大人,這事聽著甚是怪誕,再說,這剛剛經曆過這麽大的災害,撫恤人民都撫恤不過來,哪有錢修廟?”

  李維漢說:“真是怪了,怎麽可能?真是菩薩救了他們?”

  知縣說:“是啊,這不是荒誕嗎?不過他們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叫人不能不信。”

  李維漢說:“這些人是不是受到什麽人迷惑?故意假托菩薩之名以達到什麽目的?”

  知縣說:“不知道呀,但是為什麽會有人假托菩薩之名?目的何在?而且下官看他們說的一致,不像有假。”

  李維漢說:“這世界真的有鬼神存在?”

  知縣說:“下官一開始也不相信,但是這些人都說的頭頭是道,把菩薩如何施救說得十分真切,下官也搞糊塗了。”

  李維漢說:“是啊,我也糊塗了,我的三弟也說他也是被觀世音菩薩救起來的。”

  知縣驚奇道:“大人,這看來是實了,令弟說的豈能有假?”

  李維漢又叫了幾個漁民來問,所說的幾乎跟元達梓說的一模一樣,都一副十分虔誠的模樣。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李維漢糊塗了,他一直不相信這世間有鬼神的,覺得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根本不值一提。但這麽多人異口同聲地說自己是菩薩救起來的,難道這麽多人都商量好了,一起說謊?他們都是天南地北的人,互相之間都不認識,怎麽會商量好一起說謊?

  那麽,他們是不是眼花,迷幻了?這也不可能,總不會全部都迷幻了吧,而且,他們都言之鑿鑿地說自己當時很清醒,還能描繪菩薩是怎麽救起他們的。

  真是令人不得不相信,真有菩薩存在。

  但令李維漢想不通的是,菩薩為什麽要就他們?

  漁民說:“觀世音大士本來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好菩薩,這有什麽值得懷疑的?”

  “但是,菩薩為什麽要以真麵目示人,據說菩薩很少以真麵目示人,哪怕救人也是暗施援手,依照民間傳說,菩薩法力無邊,救起受難的漁民隻需要一陣清風,何別要親手把漁民送上岸?”

  “這有什麽話?難道菩薩做事一定好躲著藏著,是做見不到人的事嗎?”

  李維漢無話可說,隻好安撫漁民,說:“既然菩薩救了大家,這是莫大的恩情,我回朝廷後,一定會稟奏皇上,要為菩薩修建寺廟,廣揚佛法,不負大家期望。”

  眾人聽了,都感激不盡。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這話說得不對,真正的好事也傳得很快,傳得很廣。菩薩救難的消息很快傳播開來,越傳越廣,越傳越神奇。有人說菩薩救了幾萬人,有人說,某個縣城沒有被淹,是菩薩扔下一個手巾在縣城邊築了一道牆,擋住了潮水,有人反駁道,菩薩哪裏還用手巾,隻在那裏劃了一下,水就進不來了。總之,菩薩救人的消息很快深入人心,沿海之人家家供奉觀世音菩薩,日日禮拜,祈禱保佑平安富貴,萬事如意。

  忽有一日,瘟疫流行,肆虐沿海,越傳越烈,大有不可阻擋之勢,官府束手無策,人們惶惶不可終日。荒村野魂,淒涼之至。

  這一日,觀世音大士又送來藥物,患者飲用之後立刻見效,康複如初。

  瘟疫很快被消滅,天下太平,人們安居樂業。

  這份功德,天高海深,天下之人,無不感恩戴德,紛紛給菩薩建廟立寺,燒香進貢,虔男信女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