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收購1
作者:都市笑笑生      更新:2022-02-16 08:02      字數:3002
  看到劉威如此,王敏怎能猜不到對方心思呢?

  以王敏的年齡,把馬毅搏和劉威叫弟弟都不為過,畢竟年齡在那裏放著。

  “馬總,這段時間,我和劉總兩人把附近30公裏的小區都跑完了,目前已經合計有十家店鋪,答應成為我們秦大媽的合夥人”;

  “對了,這裏麵還包含王衛華王老板再開一家店鋪,以及您上次給我說的花語生鮮店老板周明華”。

  馬毅搏雖說有些驚訝,但還能保持鎮定;

  對於馬毅搏來說,秦大媽的模式已經無需驗證,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店速度以及公司人員建設;

  未來一段時間,秦大媽公司的發展,很大可能是因為秦大媽公司內部,人員建設而拖累秦大媽的開店速度。

  但,王敏可是震驚了;

  或許,今天王敏對自己的震驚,已經感到麻木了;

  早上已經震驚過了,沒想到下午又來了這麽一個大新聞;

  王敏是從投資公司出來的,現在十家店鋪的秦大媽都已經讓人刮目相看了;

  再來十家,那就是二十家店鋪,這個數量的店鋪,完完全全有成為獨角獸的潛質。

  感覺到自己的失態,王敏也是連忙恢複狀態,但臉上的震驚,還是能看得見。

  “那行,十家店鋪剛剛好”;

  “對了,王姐,你聯係下律所那邊,讓他們派一個人,讓有店鋪的老板和業主把商鋪轉租到咱們秦大媽名下,重新簽訂租賃合同”;

  “還有,這次裝修公司重新換了一家,你到時候和他們接洽下,以前那家裝修公司以後就不用考慮了”。

  “威子,招行那邊貸款1000萬,這周應該就下來了,咱們將收購一個價值約莫六七百萬的食品廠,用來生產自嗨鍋”;

  “到時候,你給咱們把自嗨鍋看緊了,秦大媽以後的發展,有沒有多餘資金,還要看這個自嗨鍋的”;

  馬毅搏對著劉威,笑著說道;

  之前沒有安排劉威成為秦大媽內部的職位,就是想讓劉威去食品廠;

  而食品廠,也是劉威願意去的地方,再有廠長的情況下,劉威其實就是監工,這種活,劉威最喜歡;

  最起碼比當個店長好太多了;

  這件事情,馬毅搏之前和劉威商量過,因此並沒有太大意見。

  但是關於之前輝煌裝飾,馬毅搏並沒有任何討論,直接把對方拉入黑名單;

  這種連一點誠信的企業都沒有,為何要讓這種企業賺錢呢?

  王敏聽著馬毅搏一個個的吩咐,有些能聽懂,有些不太懂;

  就比如說裝修公司為何要換,但並沒有問出來,有些東西,事後也能打聽出來,沒必要再會議上提出來,或許還犯了老板的忌諱呢。

  “王敏,十家店鋪合夥人,也就是咱們秦大媽要進賬150萬”;

  “每家合夥人的這15萬,要分24期無息返還給對方,具體的,你可以像王姐請教合夥人政策”;

  “咱們秦大媽將要收購新的食品廠以及開十家店鋪,你需要把資金準備好”;

  “你剛來,好多也不清楚,都可以問王姐或者威子和我”;

  “對了,上午你說的銀行的介紹食品廠,有沒有相關聯係方式,爭取年前把這次收購完成,年後我們就可以大幹一場”;

  王敏認真的聽馬毅搏吩咐,同時還用筆記錄下來,可見其做事的嚴謹;

  不過的,當聽到馬毅搏說年前要確定下來,也是有些不以為然;

  投資並購,秦大媽裏麵,就沒人比她更了解其中需要評估的風險以及多次談判;

  而現在距離過年,隻有二十來天,還都沒有確定是哪家食品廠;

  也就是說,要在這二十來天時間內,從找到合適食品廠到收購成功,很顯然不太可能;

  王敏顯然沒有領教過馬毅搏的效率,如果他知道馬毅搏上千萬投資滴滴,隻用了大半個鍾就談妥,王敏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馬總,蘭經理已經把哪家食品廠相關資料發給了我,這裏還有我自己查的一些資料”;

  王敏把自己打印出來的資料,遞給了馬毅搏;

  而馬毅搏看到王敏遞過來的資料,也是大吃一驚,同時也才意識到,對方之前是在投資公司的,對於企業資料的查詢,有一些特殊渠道,一般人還真查不了這麽詳細。

  “很詳細”;

  “王敏,你之前在投資公司上班,那這次收購談判,你為主導,重操舊業”;

  談判,對於馬毅搏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太喜歡的活;

  馬毅搏最喜歡的是什麽呢?

  那就是說一不二,而不是你來我往的相互扯皮;

  遇到這種情況,馬毅搏通常直接說出自己底線,能成交,那就成交,不管是否吃虧;

  不能成交,那直接走人,幹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

  這樣的人,不是一個好的談判人員,但如果對於未來有把握,絕對會是一個一言九鼎的決策者。

  不需要質疑,也無需置疑,隻要按照吩咐操作就可以。

  王敏本來想拒絕,但想了想,還是答應下來吧;

  從上次與馬毅搏的交流,到今天的感受,王敏深刻的感受到,馬毅搏身上那種不容置疑或者說是霸道的性格;

  讓這種人去談判,現實中往往都能談崩;

  再加上王敏初來乍到,也需要用成績來為自己證明,哪怕這個成績和她負責的財務沒有太大關係。

  “行,我聽馬總的”。

  “對了,王姐,馬上過年了,你給店長通知下,每家店鋪必須安排2個人上班”;

  “秦大媽店鋪的所有員工,過年放假隻有元旦當天”;

  “其他法定節假日,每家店鋪得安排兩個人上班,不能讓店鋪一直處於關門狀態”;

  “不過,該給的加班費不能少,按照國家標準,三倍工資”;

  “大家也都知道,咱們做的是社區生意,隻要有業主在,就不能長時間不營業,這樣會很影響聲譽的”。

  王利芬的確想要問這個問題,過年放假對於許多行業來說,都是停擺狀態;

  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尤其是這種社區蔬菜店,不可能整個春節都放假,根本不可能;

  如果真的這樣,那秦大媽也就太傲慢了;

  如果一個小區,隻有一家菜店,而這家菜店,竟然春節期間都房價,大家的生活需求從何而來?

  一旦新開一家蔬菜店,那之前那家店鋪,就可以宣告關門,可以一直放假。

  這就是一種責任,說是社會責任感都不為過;

  你在這裏賺錢了,就必須為這裏的業主提供服務,而不能利用自己壟斷地位,把之前給你創造利潤的顧客,當成待宰羔羊;

  這種事情,在互聯網企業,特別常見,剛開始底價甚至砸錢搞市場,等市場壟斷後,就利用壟斷開始大肆收割,美其名曰收回成本;

  什麽滴滴、魅團等等。

  這種策略,有問題嗎?

  有。

  沒問題嗎?

  又好像沒有。

  有一個經典案例,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經典:當藍月亮連續7年虧損,終於扭虧為盈;

  一個投資人張磊卻在那時找到藍月亮董事長羅秋平,表示可以投資入股,助藍月亮躋身日化巨頭,但也提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條件:“藍月亮必須繼續虧損,賬上的錢也都花出去!”

  原來,張磊的高瓴資本2008年期間主要調研了中國的消費品市場,看好中國的消費升級市場。當時家用洗滌市場基本被寶潔和聯合利華占領了,這些跨國公司本質上都是有曆史包袱的,無法抓住消費升級的趨勢。

  另一方麵,張磊也希望國產品牌能衝出外國品牌的包圍,於是就找到了藍月亮公司創始人羅秋平;

  與他分析了中國日化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人民從洗衣粉到洗衣液,必將是一個大流行消費趨勢,鼓勵他做洗衣液,趁機打敗外國品牌。

  張磊一席分析,深入羅秋平之心。心心念念著想要成為日化翹楚,這次,是個機會。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羅秋平按照張磊的建議,先邀請郭晶晶代言,品牌度一下子提升;

  後又改造生產線,大力研發洗衣液產品,全力拓展洗衣液市場!

  藍月亮與郭晶晶簽約之後不到3個月,其洗衣液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32.7%,躍居洗衣液第一品牌。

  在隨後的7年中,營收也從4億元翻了10倍。

  王利芬聽到馬毅博的話,並沒有反對什麽,做蔬菜生意,大家都有這個心理預期;

  在大家休息的時候,服務行業反而是最不能休息,最為忙碌的行業。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則;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章製度,隻有因地適宜的合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