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有心立功反誤事ii.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463
  耶律劉哥和耶律盆都二人經過細思考慮之後,一致推舉耶律天德接替昏君耶律阮為大遼皇帝,為大遼貴族將領們謀取切身利益。

  蕭翰雖然是野心勃勃之輩,一向不甘心居於他人之下稱臣,但懼於契丹一族留傳下來的傳統,他隻得響應二人的號召表示同意。

  身為契丹皇後的後裔子孫,是無法染指大遼皇位之人,隻得違背自己的意願,同意推舉耶律天德登基為帝,同心協力推翻耶律阮的獨裁統治。

  蕭姓之人原本姓拔裏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念其立有大功,特賜為姓蕭,並且從遼太祖時形成慣例,遼國的皇後一定是蕭姓之女。

  述律皇太後也可稱之為“蕭太後”,隻是世人為了便於區別稱謂,才稱呼她的封號為述律太後。

  是以蕭翰再怎麽蓄有野心,在遼國的俗定慣例之下,他也難以成為大遼國的皇帝,隻能以身為後戚權貴稱雄於遼國朝堂。

  數日之後,耶律天德等人密謀造反,不料想有人泄露機密,被耶律阮提前察覺此事。

  在遼國大臣耶律屋質等人輔佐之下,經過一陣激戰以後,耶律阮很快便平息了這場遼國貴族將領引起的叛亂,並將為首的耶律天德四人生擒活捉。

  為了震懾其他反對自己登基為帝之人,也為了讓自己將來實行的政策通行於遼國境內,耶律阮決定殺雞儆猴,嚴懲這四個反叛之人。

  他當即下詔處死叛亂賊首耶律天德,又將蕭翰施以嚴刑杖責。

  將耶律劉哥流放嚴寒之地,耶律盆都則貶為大遼使者,攆出大遼國土之外,背井離鄉以作懲戒。

  有了耶律天德四人的反叛,也變相提醒了耶律阮,契丹守舊貴族權貴不歡迎自己施行的政策。

  他發覺自己推行漢化政策太過於激進,如果冒然施行下去,必會引發契丹守舊勢力的瘋狂反撲,讓遼國曆經更大的叛亂。

  經過耶律阮多次思慮之後,他結合遼太祖和遼太宗時期的官職製度,才慢慢整理出一項極具契丹民族特色的官製。

  他決定將整個遼國分成北麵官製和南麵官製,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製度。

  北麵官製即遼國契丹民族的一官製,官吏一律使用契丹人擔任,掌握著契丹的一切軍務。

  如遙輦氏、渤海王族等,一方麵表示對他們的恩寵,另一方麵也為了有效地控製他們。

  北麵官員主要掌管宮廷的一些日常事務,設有北、南宰相府,其功能和權勢,類似於漢族官製的能參予軍國大事的參知政事。

  又設立南北樞密院,北樞密院設有北樞密院使、中丞司等,掌管糾察、檢舉百官之重大責任,是遼國的最高行政機構。

  另外北宰相府設有大惕隱,主要職責是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務。

  設立夷離畢院,類似於唐朝的大理寺,是掌管斷案刑獄之司法機構。

  設立敵烈麻都司,類似於唐朝的禮部,主要職責是掌管禮法等事務。

  還在百官之上設置了一個沒有實際職務的大於越府,其隻是一個榮譽稱號,非大功者不可擔任。

  大於越府類似於漢族官職中設立的太師稱號,官銜也差不多,一般人很難獲得。(據說直到整個遼國滅亡之時,也隻有三個人有幸獲得過此稱號)

  北府禦帳官有許多下屬機構,如侍衛司負責帳前護衛;宮帳軍即禁衛軍,負責皇宮的安全工作。

  護衛府又設有四帳皇族,多由皇室後裔擔任此職,首領稱之為“大惕隱”。此外還有、、、、、、

  南麵樞密院的最高領導人便是南院大王耶律璟,下設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禦使台、翰林院、、、、、等。

  在地方上沿用州、縣、鄉等製度,完全仿照大唐皇朝的官製,設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官製。

  而且明確規定,南院官吏大多由漢人擔任,契丹人也可在南院任職,但官位應該地位尊崇,並且擔任極高的職位。

  這樣以來方便招徠極有才幹的漢人擔任職務,緩和且改進契丹一族和漢族民眾的關係。

  耶律阮按照自己的想法頒布聖旨後,在受到幽雲十六州漢人的一致擁護下,也得罪了契丹高層貴族將領。

  麵對鐵了心想改變祖製的耶律阮,有些人抱以很大的敵意,他們暗中動了壞心思,策劃著反叛耶律阮的行動。

  有想趕其下台取而代之者,也有想囚禁其一生,另擇賢人為皇帝者,也有索性斬殺耶律阮,自己上位登基為帝者、、、、、、

  整個大遼高層頓時陷入爭權奪利的高潮中,完全不理會中原諸國之間的紛爭和戰事。

  再加上室韋部落等時常不服從遼國的統治,時不時地發生規模不大的叛亂,讓耶律阮一係的帝黨官員頭痛不已。

  他們更不會理睬和多加關注一下,如今尚名不見經傳的後漢軍中普通基層將領趙匡胤,在幽州東南方向所做的小動作。

  而南院大王耶律璟貪戀遊獵嬉戲,喜好煉製春藥膽丸和酷愛睡覺,不喜歡管理俗務雜事。

  他將南院所轄的一切軍政要務,都交由蕭思幹和耶律明代為管理,此時尚對益霸等三關丟失,仍然一無所知。

  而蕭思幹也正和耶律明暗中磋商,怎麽能盡快又平靜的解決丟失三關六寨十八村的要命問題。

  他們對於趙匡胤所部的行動也不予理會,更不會派遣兵將武力奪取三道關隘,隻是令耶律利、韓全等人謹守瀛洲城池。

  致使已初步逆改天命,橫空出世且花費無數心力,才僥幸立有微小基業的趙匡胤,在遼國和後漢國都沒有產生一點兒影響。

  就如同投入波濤洶湧地激流中的一塊小石子,連個微小的漣漪也沒有泛起,被兩國的各方勢力所遺忘、、、、、、、

  而此時的趙匡胤正處於尷尬不已的境地,他的部下將士曆經血腥搏殺奪來的三道關隘之功,若不能順利請功領賞的話,自己以後如何帶領麾下將士?

  何況趙匡胤本身又是何等性烈正義之人,見到自己一片忠心報國,被他人棄之於地不予理解。

  自己曆盡心血收複三關六寨的功勞,竟然招惹來上官王峻的厲言嗬斥,直氣得大叫一聲,把案桌上的筆墨諸物品掃落在地上。

  他口中氣憤地怒罵道:“王峻匹夫不過是一介膽小如鼠的文人儒者,竟然敢顛倒黑白是非,故意詆毀我等將士,此仇有朝一日必報矣。”

  “趙某一心為國開疆擴土,為大漢國奪得三關六寨,是開國以來最大的功績。”

  “此等大功王峻匹夫竟然怪責趙某輕啟戰事邊釁,趙某縱然身死九泉之下,也不服此等判決。”

  眾將士聽聞詳細情況後,也一個個氣憤填膺,為自家主將遭到無理斥責而抱屈鳴不平。

  石守信和陳清等人雖明白王峻害怕輕啟邊釁的用意,卻不讚同他的如此做法。

  為國家收複丟失的國土,放在何時何個朝代不是大功一件,理應受到大肆封賞嗎?

  你王峻倒好,不僅不加以獎賞,反而來信嗬責訓斥,這不是明顯冷卻邊疆眾將士的一腔赤誠報國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