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呼延讚單騎欲攻城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324
  看到滿場的馬匹非傷即亡,連一個輕傷的戰馬都沒有,直氣得呼延讚破囗大罵:“他娘的,這是哪個王八羔子做的混帳事?”

  “給老子留下的全是傷馬,而且都是隻能宰殺吃肉的重傷馬匹。若是讓我遇到他,非得好好的教訓他一頓不可。”

  楊業卻從戰場中看出些端倪,無論是何出手釀成的慘局,死亡之人大多是契丹將士,那益興關真的可以唾手可得。

  他立刻製止住罵罵咧咧的呼延讚,率領著手下騎兵直奔益興關,果然不出楊業所料,沒用多久城牆上的契丹旗幟被人拔起拋下。

  有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山北八軍’英俊將領,帶著百餘士兵出城迎接楊業等人,而且請求楊業等人進城。

  這個將領正是都頭王廷,呼延讚立功心切,主動要求帶領部下士兵進城駐防。

  楊業對此有點兒不放心,又安排心思細膩的高忠和呼延讚一起進城。

  自己裝作漫不經心的和王廷閑聊,實則暗自觀察和戒備著王廷,以防事有突變。

  王廷對此倒不生氣,這是戰爭中接收城池的慣例,先小人、後君子,誰也不敢輕易相信別人,看來對麵的將領也是位精細之人。

  等到高忠從城內出來,示意沒有任何危險,還向楊業請示是否進城時?

  楊業才爽朗的哈哈大笑起來,和王廷等人一起進入益興關。

  楊業進城後首先安撫城中的民眾,又令人接收府庫糧草,搜查蕭利已的府邸,又將兩個西域美妾令人看押好,安撫王廷等人、、、、、

  等到一切安排妥當後,已經是下午時分,他還沒來得及吃午飯,高忠突然急匆匆進來稟報:“楊指揮使,大事不好啦。”

  “呼延讚率領百餘名步騎兵去奪瀛洲城了,說是要乘勝追擊,一舉拿下瀛洲城向主公請功領賞。”

  “我百般攔阻勸說,他卻置之不理,獨自率軍前往瀛洲城啦!”

  楊業氣得怒吼一聲,氣憤的罵道:“呼延讚匹失好大的膽子,他到底想幹什麽?是要白白前去送死嗎?真是氣煞吾矣。”

  他立刻招來趙廷孝商議此事,趙廷孝皺眉思忖一陣後說道:“楊將軍,這件事有些不好辦啊!”

  “如今城內還有自願歸降的三百餘北軍將士,比咱們的人少不了多少。”

  “且對方熟識城內的環境,無論地利人和都比我軍強上一籌,咱們還須小心謹慎為上策。”

  楊業點頭示意讚同他的觀點,壓低聲音回應道:“我已派人向主公請求增援,但兩關之間頗有些路程,軍中又已沒有馬匹代步,一時半會也趕不過來。”

  他鄭重地向趙廷孝和高忠拱手施禮懇求:“二位將軍,我意將守護益興關的重任托付給你們,我帶五十名騎兵去把呼延讚追回來。”

  高忠也壓低聲音著急的說道:“楊指揮使,都是末將無能沒攔住呼延讚,還是讓我去追他吧,您身為主將當謹守益興關為上。”

  楊業緩緩搖頭示意否定,低聲向趙、高二將說出自己的打算:“呼延讚一向桀驁不馴,你倆和他同為副將。恐怕你們去了,也難以勸他回來?”

  “我身為此次軍中的主將,若他實在不聽勸阻,大可將他捆綁押解回來。”

  “瀛洲城是座重鎮州城,光守軍便有三千人,就憑呼延讚百餘人去攻城,即便一舉拿下此城,他拿什麽守城啊?”

  “這個莽夫蠢貨,等我把他帶回來再好好教訓教訓他,真是氣死我啦。城中之事便交與二位打點,楊某去去便回。”

  趙廷孝和高忠欣然領令,派出精幹忠誠的將士,巡視益興關城的南北兩座城門,高忠坐鎮府衙,趙廷孝全權負責監控王廷等人。

  楊業憂心忡忡的帶人前往瀛州城,心中卻極為擔憂益興關的駐防,生怕自己離開期間,城中出了大問題。

  好在臨近天色昏暗時分,楊業帶著渾身血跡斑斑的呼延讚返回益興關。

  而鄭恩和韓重讚以及張光翰也奉趙匡胤之命,率領五百精銳士兵前來增援。

  呼延讚望望楊業和高忠以及趙廷孝三人憤怒的目光,還有嚴竣板起的臉色,隻得恭敬施禮向三人賠禮道歉。

  原來呼延讚看到益興關如此快捷的收複,便想著再奪下一城立下大功,以報趙匡胤對他的特別看重之情。

  於是乘著楊業忙碌城防之時,不顧及高忠的攔阻勸說,隻向他打了一個招呼,便帶著一都步騎兵直奔瀛洲城。

  等到了瀛州城下,呼延讚呆愣住了,他沒想到瀛州城竟然如此高大寬闊。

  不僅有四個城門,而且還有極寬的護城河,城門上方吊橋高懸。

  城頭上黑壓壓的站滿守軍,一看便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手執著各式武器警惕地望著後漢軍將士。

  呼延讚又不是傻子,哪裏不知道奪關已是沒有任何可能,不過他乘興而來,卻不願意敗興而歸。

  兵臨城下不立下些功勞如何有臉麵去見楊業等人?別說笨人有笨招,呼延讚決定仿照古人戰術中的橋斷,決定罵陣進行武將單挑。

  瀛洲城頭上有耶律明的心腹耶律利和韓義、韓全等人防守,城中不光有三千原守軍,還有韓氏族兵一千及耶律明的家丁六百餘人。

  韓德恭和耶律明二人費盡如此大的心力,布出這麽大的局。

  便是想借助漢軍之手奪取益興關,殺掉益興關守將蕭利已,設法拖幽州守將蕭思幹落水。

  逼迫蕭思幹與他們達成和解,齊心協力應對南院大王耶律璟這個殘暴之人。

  前提是耶律明的心腹耶律利和韓全等人必須守住瀛洲城,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給已經陣亡的耶律續及蕭利已身上。

  到時候蕭思幹為了不受到耶律璟的迫害,必定會盡釋前嫌,和耶律明一齊忽悠住耶律璟,讓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即使耶律齊責難下來,難道他敢冒天下大不韙,斬殺幽州正副守將,挑起幽雲十六八州的民眾暴亂嗎?

  最多是他們二人挨耶律璟一頓訓斥,再設法找個替死鬼,然後不了了之吧!

  耶律利和韓全等人受各自主子的重托,自然不會出城和呼延讚進行鬥將比武。

  他們帶著士兵們站在城牆上欣賞風景,對後漢軍將士的叫罵不理不問。

  呼延讚看到罵陣沒有多大效果,大眼珠子一陣亂咕嚕,思謀出一個陰損的罵陣激將法。

  他讓手下懂契丹語言的士兵,大肆編排遼太宗耶律德光的穩私趣事,用契丹語言大聲罵出來。

  就這樣在呼延讚的故意縱容攛掇下,那些後漢軍士兵將遼太宗的閨房隱私都大聲說出來。

  無非是他們瞎編亂造的粗俗黃段子,卻將耶律德光一家罵了個狗血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