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淪為棄子的益興關(三)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523
  蕭利已頓時感到驚喜交加,驚的是耶律明太過於大膽,兩軍交戰數日,他竟然敢隱瞞不報。

  還不向附近關城示警通報,膽敢私自調兵遣將增援益霸關,且又想保住益霸關不失。

  那耶律明的具體用意是什麽?此人絕不會無鏑放矢,一定是另有所圖?或者是想對付什麽人吧?

  他突然激伶伶打了一個冷戰,耶律明此舉明顯是瞞過南院大王耶律璟,沒有經過耶律璟的批準或允諾,私下做出的行動。

  若事後耶律明倒打一耙,誣陷自己坐視友軍有難而不救,豈不是將自己拖下水,要承多兵敗失的罪責。

  想想南院大王耶律璟殺人取膽做春藥的殘暴情景,原本事不關己一心想看耶律明笑話的蕭利已,禁不住渾身顫抖,冷汗如雨。

  那名信使見蕭利已呆愣著不說話,便焦急的又勸說他:“蕭將軍,經過這些天的苦戰,漢軍隻剩下近千名將士。”

  “而耶律勝將軍也已受重傷,守軍還有八九百人,請蕭將軍盡快救援。萬一漢軍再增兵攻打,益霸關將不可守矣。”

  那名信使見蕭利已不上鉤,又拋放出誘人的釣餌:“蕭將軍,耶律勝將軍已經派出信使去幽州耶律明將軍處求救。”

  “隻是害怕益霸關萬一失守,會對大遼帶來大麻煩,才派遣小人前來益興關向蕭將軍求授,蕭將軍是否增援?請明確示下決議。”

  蕭利已一聽頓時坐不住了,麵對信使麵露凶色,大有斬殺對方,到時候以沒有接到求援,而予以推卸責任。

  那名信使好似能猜透他的心意似的,輕描淡寫似的嘟囔一句:“請蕭將軍明言示下,小人還要和同伴一起去益成關送信呢。”

  蕭利已聽後坐不住了,萬一耶律明再派來救援部隊,不僅能守住益霸關不失,在事後必想方設法嫁禍與自己。

  一個見死不救的罪名,嫁禍與自己頭上,耶律璟與耶律明又是同族子弟,耶律明必能輕易脫身。

  以耶律璟的殘暴習氣,能輕易饒恕自己嗎?再說族兄蕭恩幹與耶律勝勢同仇家,他不借機會殺了自己,那才是活見鬼呢?

  他放那名信使走後,立刻召集三百契丹將士,又帶走三百′山北八軍’士兵。

  留下一個叫做韓勇的軍中將領,率人謹守益興關,自己率領六百將士快馬加鞭增援益霸關。

  蕭利已前腳剛走,負責守益興關的韓勇,就叫過來一名自己的親衛。

  小聲吩咐道:“你去通知王都頭,就說蕭利已帶人離開了,還聽人漢軍要奪取益興關,看他有什麽具體反映?”

  “長點腦子放機靈點,別讓他把你當作蕭利已的嫡係親信,砍掉你的腦袋再起兵,到時候本將軍也不能為你辯解喊冤。”

  那名親衛是韓勇的多年親信,自然知道他為何要這樣做的具體原因,便高聲領令後,一溜小跑的去找尋王都頭。

  王都頭名叫王廷,今年二十多歲,長得極為英俊,又很會說話,是益興關′山北八軍′中的大帥哥,頗受關內小娘子的青睞。

  他的父親原是盧龍軍中的一名十將,自契丹人占據幽雲十六州後,由於家中有家小連累,便跟著部隊投降契丹人。

  後來做了益興關守軍中的都頭,手下有百餘名一同經曆過血腥戰場的好兄弟。

  王廷的父親此時的年紀漸老,又不甘心在契丹人手下為將,隨便找個借囗脫離軍中,讓大兒子王廷接替自己的職務。

  王廷上任後,跟父親的原手下將士相處的很好,對幾位年長些的將領也十分尊重。

  很快以正直豪爽、勇敢善戰的習性,獲得手下將士們的真心擁護,讓蕭利已之前對王廷很忌憚。

  他才在臨走時,將守衛益興關的重任,交給和王廷同一個職位的都頭韓勇擔任,至於王廷處,連個招呼都沒打。

  王廷深受父親的影響,一心想重回到漢人朝廷治下為民,也經常和一些誌同道合的將士們喝酒發牢騷。

  但願有朝一日他能恢複漢人的身份,不在益興關做遼人的奴隸兵將領。

  當他聽完那名親兵的傳話後,第一個反應便是自己以前醉酒後的牢騷話,讓人稟報給了蕭利已。

  此人是奉蕭利已之令,前來誘騙自己去自投羅網的信使,看來是敵非友,自己將凶多吉少。

  王廷當即便警惕地望著那名親兵,右手不由自主地攥緊腰間的腰刀把柄,,。

  他目露寒光盯視著對方,大有一言不合便徑取對方的性命之意。

  那名親兵是個機靈鬼,何況韓勇之前提醒過他,當下他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是一臉鎮靜神色地凝望著王廷。

  目光中充滿真誠的說道:“王都頭,明人不說暗話,韓都頭和我們幾個軍中有職務之人,都是效忠於一家主人。”

  “咱們雖誌向不同,現在卻是可以合作之人。韓都頭和我們即不會投靠漢軍,也不會阻止王都頭等人一心歸漢。”

  “王都頭可願意暫時和我等合作一次嗎?如不願意請斬我頭,韓都頭會為我報仇雪恨的。”

  王廷的神色變幻數次,見到那名親兵一臉大義凜然,不畏死亡的模樣,心中有了八九分的信任,於是點點頭示意可以合作。

  那名親兵長長籲了一口氣,緩緩說出韓勇的計劃:“我家都頭讓我通知王都頭一聲,讓您率部把守好南麵的城門關囗。”

  “等待我們殺死搶劫完關內的契丹人家眷後,我們會從北城門回歸幽州境內,把整座益興關防守都讓與王都頭負責。”

  他看到王廷一臉置疑的神色,抱歉的搖搖頭不作具體解釋:“至於其中的具體原因,就不是王都頭和我家都頭能夠知曉的事情。”

  “韓都頭隻求王都頭別傷害我們的家眷兒女,這敬獻益興關的大功勞,便由王都頭及貴屬下獨領吧。”

  “若王都頭不願意或不相信此言,請斬下我的頭顱泄憤,再與韓都頭等人互相爭鬥吧。”

  王廷望著鎮定自若且視死如歸的那名親兵,心中不由的暗自尋思,蕭利已帶走六百人,如今益興關內還有四百人。

  自己麾下有百餘名忠心耿耿的士兵,再加上一向對自己抱有好感的士兵,兩下共計應該有二百餘人。

  比起韓勇等人隻多不少,再說軍中將士大多一心向漢,也不遜色韓勇等人的實力。

  既然他已經畫下道來,且看他到底想幹什麽事情?總耗下去也不是個好辦法,到時候自己再做決斷也不遲。

  王廷主意拿定之後,便放那名親衛離開,自己率領手下官兵移防南麵城門關口,把益興關北城門關口讓與韓勇駐守。

  並且令人傳信與自己的父親,讓王父協調好將士們的家眷,若事有不諧之處,他們便殺出益興關,投奔南麵的後漢朝廷。

  王廷又派出十幾名親信去城外四下查探,看看蕭利已等人的具體行動方向。

  以防他突然率兵殺回益興關,和韓勇裏應外合殲滅自己。

  雖說這種可能性極其微小,若蕭利已真想對付自己,根本用不著如此大動幹戈。

  但自己如今擔負著幾百名兄弟及家眷們的身家性命,一步走錯便是身陷深淵之中。

  那可是二百餘家全部滅亡的大事,可輕易不敢疏忽大意,到時候再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