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編練鉤鐮槍部隊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341
  自從益霸關修繕完工後,興宋鎮已經成為漢國邊疆的內地城池,戰略位置不再那麽重要。

  為了避免浪費人才,趙匡胤下令抽調回張永德和陳濤二人前來益霸關,另任命文武官吏去治理和防守興宋鎮。

  張永德原本是興宋軍中的營副指揮使,趙匡胤擢升為軍都指揮使後,張永德和石守信兩位營副指揮使借此良機升遷為營指揮使。

  又任命楊業和呼延讚以及鄭恩為營指揮使,韓重讚、陸文通等人也升遷為營副指揮使,各自率領麾下將士訓練。

  唯獨陳濤原是興宋鎮守將兼練兵使,如今手下隻有二十名鉤鐮槍士兵,正當他倍感尷尬不堪之時,趙匡胤令人前來請陳濤商議軍情。

  陳濤來到軍帳內施禮拜見完畢,趙匡胤溫聲對陳濤說道:“阿濤(趙匡胤私下對陳濤的稱呼,以示親近),我觀看過你編練的鉤鐮槍陣已是小成,著實令人驚喜。”

  “隻是鉤鐮槍陣法要求配合嚴謹,又須身材高大魁梧之士操練,才能得心應手,目前看來不宜大規模編練此兵種。”

  看到陳濤一臉失望之色,趙匡胤又微笑著寬慰陳濤:“阿濤,我說這些不是故意貶低鉤鐮槍陣的威力,也不是看低你的練軍之術。”

  “隻是我軍尚在新近編練軍陣,各營都在努力訓練中,短時間內無法形成配合默契的大型陣法作戰。”

  陳濤有些悲觀的搖搖頭,對自己這些時日訓練鉤鐮槍手付出的心血,感到有點可惜,看來師傅傳給自己的絕學難以實現了。

  他沒料想到趙匡胤突然下達任命:“阿濤,我決定讓你擔任鉤鐮槍營的營指揮使,主掌此營的訓練,讓趙廷寧(初次比武時擔任都頭之一的趙氏家將丿為營副指揮使。”

  “由於鉤鐮槍營選撿人手太過嚴苛,你們隻能配備三百人,其中有二百名鉤鐮槍手,再配備一百名撓鉤手,如此方能一攪鉤翻來敵,再用撓鉤將敵人俘獲。”

  最後趙匡胤又大聲激勵陳濤:“具體如何訓練全由你主掌,阿濤,可有信心為我練出一支令契丹騎兵聞風喪膽的鉤鐮槍鐵軍否?”

  原本有些失望的陳濤,登時欣喜萬分,雖說隻有三百士兵,是個不滿編製的鉤鐮槍營,但確如趙匡胤所說一樣,鉤鐮槍手的選拔太過於嚴謹。

  隻有人均身高一米七五以上的魁梧壯漢,才能駕馭鉤鐮槍,趙匡胤能夠如此安排,也是對自己的另眼相看,充分表明他對自己的看重之心。

  陳濤恭敬施禮拜謝過趙匡胤,來到趙廷寧早就紮好的鉤鐮槍營地,看到經過精心挑選的三百士兵後,不禁雙眼放出奪目的光芒。

  其實他也沒有見識過鉤鐮槍陣對決成編製騎兵的決戰情景,對於鉤鐮槍陣能夠破解精銳騎兵之法,也是聽師傅闡述槍法要訣時提出的觀點。

  現在有機會讓自己編練出一支鉤鐮槍精銳部隊,這讓他欣喜若狂之餘,又承擔了許多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陳濤任命原二十名鉤鐮槍士兵擔任軍中的基層武官(十將或夥長),他和趙廷寧兼任軍中都頭,並且放出囗風,以後會擇優擢升鉤鐮槍營三都的都頭。

  這個空頭支票一放出後,所有鉤鐮槍營的將士歡呼雀躍,訓練時十分刻苦認真。

  他們不僅遵守軍規軍紀,還時常在訓練之餘,私下增加訓練難度,期待有朝一日立下大功,擢升為軍中的基層將領。

  陳濤見到軍中缺少馬匹,便惋惜地放棄掉訓練馬上鉤鐮槍手的計劃,全心力地投入到訓練步軍鉤鐮槍手上麵。

  步行使用鉤鐮槍,須人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一個大轉環,分鉤、鐮、搠、繳、掠、奪等二十四步。

  挪上搠下,鉤東撥西,渾身蓋護,奪硬鬥強,極須人員配合默契,以團戰圍攻為上。

  不提倡個人勇武精神,而是一沾即走,按步就班,循環不絕,鉤鐮槍上下翻飛。

  首先鉤斷敵軍前方戰馬的馬腿,造成敵軍人仰馬翻,讓騎兵大隊喪失衝鋒撞隊之力,成為騎在馬背上的步軍,到時候鉤翻撓拿,將敵騎兵擒獲,捕獲其胯下戰馬。

  若是在荊棘樹林中埋伏更佳,是步軍克製騎兵的一大絕佳槍陣,古人有詩讚曰:“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二十四步挪前後,一十六路大轉圍。”

  由於鉤鐮槍和撓鉤都是長柄武器,最忌諱與敵人短兵相接,若被敵軍手持短兵器撞入鉤鐮槍陣中,到時鉤鐮槍營必敗無疑。

  所以要求其他兵種予以配和,形成大團隊人作戰,陳濤深知其中的利弊,早先訓練那二十名鉤鐮槍士兵時,由於人員太稀少,他是想以奇襲埋伏等為主耍目標。

  現在有了三百士兵,陳濤自然要改變訓練路數,等到其他營將士訓練成功,幾營將士再演練大團隊作戰配合。

  這些戰術在此時己成為練兵慣例,石守信等人早已熟知端倪,到時隻須勤加練習,一定會配合默契立下大功。

  陳濤相信鉤鐮槍陣在未來大團隊作戰中,與契丹騎兵進行生死對決時,會大放異彩,成為契丹騎兵的克星之一。

  契丹人好似對益霸關絲毫不放在心上,益霸關落入後漢軍手中多日,也無人加以理會,一直不知曉益霸關已經陷落。

  最為好笑的是臨近下月初發糧餉之時,竟然有一隊近二百名的契丹輔兵押解著糧草輜重,前來犒賞益霸關原契丹將士。

  等到他們看清楚關上的旗號和後漢軍的盔甲服飾後,才魂飛魄散的調頭逃跑,糧草輜重等重物都丟棄在地無人理會。

  楊業奉命率新編騎兵追趕逃跑的契丹輔兵,不久之後帶回來二十匹戰馬和幾十匹駑馬以及百餘名契丹俘虜,輕易獲勝滿載而歸。

  鑒於楊業剛升任營指揮使不久,無法再擢升其官職,趙匡胤大手一揮,把幾十匹駑馬都賞給楊業的營中,增加楊業的騎兵隊伍。

  俘獲的百餘俘虜也不能光吃飯不幹活,便安排他們去整修興宋鎮至益霸關的官道,等消磨去契丹俘虜的銳氣後,再令人勸說招降他們。

  僥幸逃過一劫的契丹輔兵逃到幽州城內,將益霸關丟失的消息,稟報於幽雲十六州的副守將耶律明。

  耶律明聞聽之後大驚失色,先溫言安撫住逃回來的契丹輔兵們,在天色黃昏用晚飯之時,下毒藥將知情者暗地裏全數除去。

  無論耶律續是死還是活,益霸關失守的主要責任,得由耶律續承擔。

  但耶律明親自出麵為耶律續買通關節且出麵擔保,而且在後漢軍將益霸關占為己有,又送去糧草輜重,還揚言要犒賞關上守軍,若宣揚出去,豈不是更要罪上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