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收伏桀驁不馴兵王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439
  趙匡胤又詢問新收的其他將領可有家眷隨軍而來?眾人中除呼延讚已結婚生子之外,其他人都一致搖頭否決,令趙匡胤感到十分詫異與疑惑。

  楊業見狀忙上前向趙匡胤解說自己帶有妻小的緣故,他本是磷州楊氏將門世家的子弟,與折氏之女早有婚約,並與多年前舉辦婚禮。

  後來因為家族中的瑣事,他才帶著妻子離開磷州來到代州定居,他們夫婦已育有一子一女,長子取名叫做楊廷玉,女兒名叫楊雲,才剛剛滿一周歲。

  呼延讚和楊業的家世差不多,才會有妻小隨軍前來,而其他將士則大多數是平民子弟入伍,後屢立軍功才升遷上來。

  平時值守在邊關要隘,每天不是訓練值守便是與敵軍搏殺,哪裏有時間和機遇成親,是以無有妻小隨行。

  趙匡胤聽到楊雲剛滿一周歲時,臉色不由得微微一黯,他的兒子趙德昭也剛剛一周歲。

  自己在孩子出生後不久,便因故潛逃於江湖之中,現在連孩子的具體相貌都沒有什麽印象?想起來真的對妻兒感到十分的歉意和內疚。

  趙匡胤長長的歎息一聲:“唉,我輩從軍之人著實不容易,與妻子兒女闊別多年未曾相見,誰個不思念想見見家中親人。”

  “但是我們要保家衛國,豈能隻想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現在契丹人在北疆虎視眈眈,又要在秋冬季節進中原′打草穀’,殺人放火劫掠我漢國財物人口。”

  趙匡胤激昂的大聲鼓舞士氣:“我們身為保護漢國子民的朝廷官兵,一定要將契丹人殺敗逐走,保護我們的父老鄉親和妻兒子女,保護子民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不被搶劫。”

  眾將士單膝跪伏於地行軍中大禮,一個個激動的大聲呼喊著:“衛國保民,誓死保衛漢國邊疆。殺退契丹蠻夷的入侵,讓他們知道漢家兒郎們的厲害。”

  隨著興宋軍部隊編練成軍,各營的指揮使各自用盡心力訓練自己的營中將士,很快便各有不菲的成果,也很快顯示出各自的差異之處。

  鄭恩此人看似蠻笨卻粗中有細,他訓練出來的士兵一個個悍不畏死,又極其遵守軍中的紀律。

  盾陣、弓箭、長槍等配合陣法中規中矩,真的達到了槍林如刺盾陣似山羽箭若飛蝗,是興宋軍中最為精銳的步軍之一。

  楊業也不負趙匡胤的厚望,將原代州軍中有戰馬之人組成一都騎兵,雖然其中大多是駑馬和健騾,而且都是一人一騎,也逐漸成為興宋軍中的最有機動力的部隊。

  楊業手執金背長刀,背挎羽箭大弓,全身頂盔貫甲,胯下一匹灰色戰馬,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人又極其沉穩幹練,好一員難得的將帥之才。

  他刀法精奇,頗具神鬼莫測之奇妙,尤其是此人十分擅長騎兵作戰,那一都菜鳥騎兵在他的訓練之下,很快便形成不錯的戰鬥力。

  再加上其他四都步軍將士訓練的盾槍大陣,能很好的實現步騎結合,攻守皆宜,攻退自如,也是趙匡胤心目中的軍隊雛型。

  石守信、韓重讚、陸文通、董英以及後起之秀張光翰幾位,則貫徹其在後漢軍中學到的訓練方法。

  短短一段時間之內,將麾下將士訓練成足以媲美禁軍將士的部隊,受到趙匡胤的多次誇獎。

  呼延讚所部一營將士,大多是極為凶猛悍勇之輩,但是紀律和軍中規矩也是全軍中最差的一支部隊,在興宋軍中頗遭到抵觸。

  呼延讚為人膽勇過人,有鷙鳥般的凶悍驍勇,同時也有疏於律己和莽撞輕率的毛病。

  俗話說有什麽將領,就有什麽樣的士兵。用粗俗語言說,也就是‘兵慫慫一個,將熊熊一窩。’

  是以呼延讚的手下兵將都隨他的性格和為人,極為悍猛卻缺少紀律性,血性十足勇於單兵作戰,又缺乏必要的團戰精神。

  趙匡胤對此沒有刻意去改變,也沒有故意放縱呼延讚,沒有刻意改變呼延讚所部的悍勇凶猛之衝殺銳氣,也沒有助漲他們的單兵作戰之氣。

  他決定遣派軍中將領趙廷孝為呼延讚軍中的將虞候,趙廷孝是趙匡胤親手調教的十二名特衛之一,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武功和軍紀管理都極為了得。

  趙匡胤為了調教好呼延讚所部,猶豫許久之後,才忍痛割愛讓趙廷孝走馬上任,雖說趙廷秀現在的武職已是極高,趙匡胤仍然覺得有些大才小用。

  趙廷孝上任後,首先用武力震懾住這批驕兵悍將,重新教授他們軍中紀律和陣地上團體作戰的密切配合。

  這批懶散成性的家夥,怎能受得了趙廷孝的這種拘束,一個個都不願意學習軍紀和戰陣配合,連呼延讚也在一旁搧陰風點陰火,不加以配合及支持。

  趙廷孝也不生氣辨解,讓呼延讚挑選出五個人和自己帶過來的五個親衛,作六對六的公平比賽,由副將高忠作裁判。

  若自方六人落敗,趙廷孝帶人立刻回歸原職,從此不管不問呼延讚及麾下將士的軍紀問題,主將趙匡胤處也由他協調處理。

  若趙廷孝等人僥幸取得勝利,連營指揮使呼延讚和副將高忠都必須服從軍中的紀律,還要和士兵們一起練習陣地合作殺敵。

  呼延讚何等桀驁高傲之人,何況他之前見識過趙廷孝的武功,雖然也極為不錯,但比起自己還差一籌。

  麵對比自己隻弱不強的對手,呼延讚爽快的答應下來,他心中想著自己帶上五名生死相交的兄弟們,又怎麽會打輸失敗?

  戰勝之後隻是要照顧一下趙廷孝的臉麵,讓他繼續留在軍中作將虞候,否則主公的臉麵上須有幾分難堪。

  十二個人都換上比試用的木製刀槍,為了顯示公平公正,還專門各自配備了一名弓箭手,當然鐵箭尖已去除,以白粉沾身傷及要害處者為陣亡。

  一場激烈的打鬥下來,呼延讚方的五名士兵早已′身亡’退出戰圈,而他則渾身白色灰點仍酣然應戰。

  最後高忠實在看不下去,上前出手製止住呼延讚,讓他觀看一下自己身上的白灰斑點,還嘲笑他真不知羞臊。

  那些白色斑點都是羽箭和槍尖留下的痕跡,若在真實戰場上,呼延讚早已‘戰死′許久了,他一看到渾身盡是白色斑點,不由得大叫一聲:“哎呀!我命休矣。”

  至此呼延讚才對趙廷孝心服口服,和高忠一起接受趙廷孝的訓練,趙廷孝也沒有照搬其他營的訓練竅門。

  而是隻強調軍中紀律和團隊作戰,讓他們明白雖然勇猛殺敵重要,也要妥善按照團隊群戰之技進行決戰。

  絕對不能隻熱衷於單打獨鬥,那樣會被敵人不攻自破,最終以紛紛落敗收場,即害了自己也連累到友軍的勝敗存亡。

  不知不覺間,呼延讚這一營的將士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作戰更加驍勇善戰,又完全懂得合作團體關係。

  趙廷孝也在軍營中獲得大家夥的衷心愛戴,和呼延讚及高忠共掌軍中大權,實現了趙匡胤心目中的三權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