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楊無敵迎戰刺頭兵王(二)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491
  那河北軍魁梧青年將領雖有些不服氣對方,卻極為尊重與契丹人血拚的‘楊無敵’。

  他拱手抱拳施禮請求:“在下呼延讚,並州太原人氏,願意領教代州楊無敵的高招。”

  楊無敵看到這個自稱為′呼延讚’的將領,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此人身穿一襲花裏胡哨的軟盔甲,頭戴著紅色紡織布帽,雙手各執一柄鋼鐵打製的鐵鞭。

  哪裏有一絲正而八經沙場猛士的模樣,好似混跡市井流巷的無賴地痞流氓頭子,讓一向統兵嚴格的楊無敵與其初次見麵時的好感,轉瞬間蕩然無存。

  看到楊無敵一臉不悅之色,這個叫呼延讚的卻亳不在意,看樣子早已習慣別人對他的不尊重。

  呼延讚的身材高大強壯,臉色黝黑,留著一嘴沒有整理過的亂篷篷胡須,大約有二十歲左右,和楊無敵的歲數略小幾歲。

  此人看似長相粗獷,胡須紮煞著應該十分醜陋,其實不然,他的眉眼之間長得極為英俊。

  若是他好好收拾一下,剪掉亂七八糟的虯須,長相也不遜於石守信和韓重讚等人,妥妥的一位英俊青年將領。

  支持呼延讚的眾人便是那一隊東倒西歪的強兵悍卒,一個個和呼延讚穿著怪異,但無論他們神情和舉止多麽懶散無序,卻難以掩蓋他們身上散發的冷厲殺伐之氣。

  隊伍的前方有士兵牽著一匹雜色戰馬,馬鞍得勝勾上掛著一木柄棗木長矛,還有一張大弓和雕羽長箭。

  看樣子必是呼延讚的騎戰兵器與戰馬,與呼延讚的一身花哨打扮結和在一起,有一種說不出的怪異和奇特的韻味。

  總是讓人看到後,感到特別的不舒服,恨不得打他幾拳才過癮。

  呼延讚卻表現得十分豪邁大方,一把解開自己的上身衣衫,露出刺滿脊背的黑色刺字。

  ′赤心殺賊’四個大字刺滿了他的整個脊背,看在眾人眼中,更顯得呼延讚怪異無比?

  姓楊的都頭客氣回應道:“楊無敵的尊號,某可不敢自居如此稱呼,都是鄉人見我與契丹人交戰少有敗績。”

  “而前來搶劫的契丹人,聽到我的名號,便嚇得狼狽逃竄而走,才獲得′楊無敵′的綽號,楊業卻委實不敢當耳。”

  呼延讚卻鄭重施禮語帶敬意:“楊將軍抗擊契丹賊虜入侵邊疆,讚委實極為敬重將軍所為。”

  “讚本是並州太原人氏,先父呼延諱瓊也曾擔任過淄州馬步軍都指揮使,也算是出身於將門之家,精通弓馬騎射之術。”

  “後來讚得罪軍中高官,以至於報國無門,遂離開並州來到河北軍中,現為軍中都頭。今日隻是技癢前來請教,請將軍賜教一二。”

  楊業聞聽對方的遭遇與自己差不多同出一轍,登時對呼延讚心生好感,他客氣的抱拳回禮後,一擺手中鐵槍刺向手執雙鐵鞭的呼延讚。

  趙匡胤聽到有人呼喊′楊無敵’,心中不由得微微一震,可他仔細觀看楊姓都頭,與心目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又看到他手持鐵製長槍,與′仙人’所說的那個人有所不同,更是心生疑惑,以為也許是馬涼與馮京的故事再次續演。

  等到楊姓都頭自稱楊業時,趙匡胤臉露欣喜若狂之色,本想攔阻住楊業二人的比試,略微思忖一陣後,又用心觀看起他們的比試。

  呼延讚手持雙鐵鞭與楊業一交上手,便心知不妙,這楊業雖是使用長槍,怎麽也對鞭法極為熟悉?

  每一槍使出都刺在自己鞭法的要害之處,使得他根本施展不開自已的精要鞭法,一直被楊業壓製著比鬥。

  讓一向勇猛衝殺毫不顧及自身安危的呼延讚,打鬥得十分辛苦和鬱悶,想要施展出以往的拚命絕招,又顧忌楊業是友非敵,不能全力施展絕殺之技。

  二將又搏鬥幾十個回合之後,呼延讚主動退後幾步,並迅速退出戰圈,向楊業一拱手張口認輸。

  人家楊業顧及自己的臉麵沒有立下殺手,若是二人是敵非友相逢與戰場之上,自己還能立下拚命絕招與楊業一決雌雄。

  現在不如早早向楊業認輸,也顯得自己為人灑脫,贏得起輸得也瀟灑,還能博取楊業對自己的好感,一舉兩得之事何苦不為之?

  之後又是一番搏鬥,楊業穩居此次比試的第一名,呼延讚卻戰勝剩餘三人中武力最高強的高忠,穩據第二名,高忠則占據第三名。

  趙匡胤帶頭鼓掌向眾人表示祝賀,並按照之前承諾封賞參予比賽者,楊業等人聽到趙匡胤果然按照諾言封賞,高興地跪地恭施軍禮道謝。

  當楊業報出自己的籍貫時,趙匡胤稍微怔愣了一陣後,有些不解的詢問楊業:“重貴(楊業的字),你不是在晉陽節度使劉崇麾下為將領嗎?”

  “怎麽突然來到增援興宋軍的軍隊中?依照你之前的武力展示,劉崇又怎麽舍得讓你離開河東軍中?”

  楊業被說得臉色通紅似血,良久之後才麵帶憤恨回答:“趙都指揮使所言甚是,末將確實是在晉陽節度使劉崇麾下為將領。”

  “末將在與契丹人交戰中受了輕傷,等到痊愈歸伍時,被連降兩級,被劉崇下調令派遣前來增援興宋軍。”

  趙匡胤在心中不由得暗自誇讚和感激劉崇,要謝謝他做出如此昏聵的做法,將楊業這員良將送到自己的麾下為將領。

  趙匡胤又詢問呼延讚的來曆,呼延讚臉色通紅呐呐低語回複,趙匡胤從他斷斷續續的回答中,得知呼延讚可能是軍隊中的刺頭兵王。

  平時桀驁不馴,自由自在在軍隊中縱橫,一直是軍隊中的刺頭,是被主將特意遣送過來的犧牲品。

  趙匡胤對此事並沒有太過在意,各廂、軍、營的主將大多都任人唯親,有時還貪墨將士們的軍功和軍餉。

  象呼延讚這樣有武力且桀驁不馴之人,被排擠踢出軍營,給他穿個小鞋也不放過,何況他還是在河北軍中任職的並州人,身在異鄉更容易被別人逼迫。

  於是趙匡胤當場任命楊業為營指揮使,副將由自己的親信趙廷孝擔任,呼延讚也擔任一營指揮使,高忠擔任他的副指揮使以作輔助。

  另外的三名比武獲勝者,也被遣散到另外三營作副營指揮使,其他優勝者都被分到各營為基層將領。

  在分配這些人員時,趙匡胤有意識地將他們分散開,不編置在一起,免得他們結鄉拉派,抱成一團為非作歹,以後成為軍中的惡性腫瘤。

  尤其是他聽說楊業的妻小都在興宋鎮後,便自己出錢購買下一座宅院,然後贈送與楊業,並從流民中挑選出幾個男女孤兒,送給楊家為奴仆。

  楊業對此十分感激,又看到趙匡胤為人公平公正且武藝高強,心起效忠其麾下之念,便與高忠、呼延讚等人一起重新拜見趙匡胤,成為興宋軍中的得力將領。

  曆史上沒有記載呼延讚的具體出生年月,按照一般人的壽命推算,其從軍多年後,才在公元964年攻打後蜀時嶄露頭角,此時也不過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性格則是膽勇過人,凶悍輕率,不守軍規。但其為人極為忠義,是一員極有膽量勇氣,隨和率直的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