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楊無敵迎戰刺頭兵王(一)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534
  各處抽調來的一千五百名將士分屬河北和河東各州縣,都是不成建製的散兵遊勇,且大多是不為軍中主將看好的刺頭**,或者是痊愈傷兵歸伍沒有位置之人。

  這些人或是桀驁不馴,或是不服軍紀管製,或是受軍中同僚嫉妒排斥,或是受傷後歸隊,自己的位置已被別人頂替,被上司強令調派來的、、、、、

  他們的上司嫌棄這些人員關樂複雜,自己著實不好管理,便借此難得的機會,一咕腦的都送給趙匡胤當作援兵。

  趙匡胤看著眼前左一堆右一堆涇渭分明的散兵遊勇,思忖一陣後決定還是使用比武定軍職。

  俗話說的好,一招鮮吃遍天下,既然上次能很快凝聚住將士們的軍心和士氣,還是延續這一種優秀習慣吧!

  不過比武之前要從他們之中挑選會讀書寫字之人,將這些文弱之人略加考核,放在軍中為吏員。

  以此舉收取他們的忠心,打造成將來為自己所用之人,充實自己將來的文武班底。

  俗話說馬上得天下易,治理天下難,自己要堅持走文武共治天下之路,就要早早做出一個摹本,將來再根據事實情況加以改進。

  第二天趙匡胤把各處增援的一千五百人集合在校場,向他們講述軍中的選拔規則。

  除了上次立下大功者,全軍還剩下二個指揮使和三位副指揮使,十五位都頭,十將和夥長都由這一千五百名增援人員中選拔。

  而且還要再選拔幾十名文職官員空缺,趙匡胤規定無論文職、武職都以比賽成績選用,一定遵守優者上劣者淘汰的原則選用人才。

  其實趙匡胤也留了後手,隻是他手下的優秀人才太少,隻得拿出二名指揮使和三名副指揮使的名額作為噱頭,引誘這一千五百名將士為之奮鬥。

  他相信這些人中的佼佼者一定會出來比武,以後他們也會對自己忠心耿耿,誓死效忠自己。

  畢竟趙匡胤算是他們的恩主,按照時下的規規,他們若是背叛趙匡胤,會受到世人的唾罵,以後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一千五百將士分成十幾個人群,各自有自己的同鄉或一個軍隊的熟悉人群,都紛紛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河北軍援兵中的一幫人,和代州援兵中的另一幫人。

  河北軍中的一幫人沒有遙守任何軍中規矩,東倒西歪的聚在一起,滿臉油裏油氣地大聲喧嚷著,共計大約有百餘人。

  領頭的是一位長著滿臉虯須的青年將領,身高約有一米八五以上,身體魁梧健碩,臉上流露出一絲桀驁不馴的氣息。

  再佩上一身極怪異的服飾,哪裏象個正而八經的勇猛軍人,倒和混跡街巷的流氓混混。

  而那代州援兵都是極為守軍紀,一個個按照順序排成整齊隊列,是整個援兵之中最守軍中規矩的一支部隊。

  且散發著凜冽的殺氣,一看便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隊列最前端便是之前由營指揮使降為都頭之人。

  代州人群中有一員年輕小將驚訝的問身邊的都頭:“楊大哥,你說他說得是真的嗎?他怎麽不任用他的親信和心腹將領?這不是太令人難以置信嗎?”

  那楊姓都頭是一位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將領,長得身材極為健壯,卻是個身長玉立眉清目秀的英俊漢子,看著言談彬彬有禮,舉止落落大方。

  此人麵容白皙,留著時人常蓄留的短髯胡須,若不是雙眼一瞪之間威嚴無比。

  一定會被認為是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書生,哪裏像常年征戰沙場,在血肉泥沼中求生存的將領。

  他身穿一襲後漢軍中的普通皮製盔甲,頭戴渾鐵頭盔,腰係玄色絲絛,顯得極為英俊無比。

  若是他換上一身白色盔甲,騎乘一匹白色皮毛的駿馬,手執一杆亮銀長槍,血紅的槍纓映照著耀眼明亮的槍尖。

  更使得此人比張永德和陳濤更顯得英俊秀朗,完全可以媲美三國時蜀漢大將趙雲趙子龍,也酷似傳說中趙雲忠肝義膽的完美形象。

  姓楊的都頭微微一笑,調侃著那年輕小將:“怎麽?你盼望著他和劉崇一樣任人唯親嗎?”

  “不管怎麽樣我都要去拚搏一下,你嫂子和你侄子侄女可都隨軍來到興宋鎮,我不去拚個指揮使做做,恐怕難以養活一家老小。”

  他仰頭發出一聲感慨:“沒想到我拚命抵抗契丹人入侵,卻被逼到如此地步。”

  “但願這個趙匡胤能言行一致,讓我等將士的殊死搏鬥,能立下大功,搏一個封妻蔭子。”

  青年小將也用力拍拍胸膛,興奮地大叫道:“好,我高忠也和楊頭一齊去搏一搏前程,決不能丟了我們代州人的臉麵。”

  趙匡胤見下麵的一千五百將士仍然沒有人站出來報名參加比試,便下令下麵的十幾個人群各自推舉出五個人選參加比鬥。

  不然便視作他們甘願放棄參予竟爭十將和夥長的比賽,而且規定參予戰敗者最低也是夥長的軍職。

  這樣以來人群沸騰起來,他們大多熟識,自然不願意自己人取不到好名次,一個個將他們之中的佼佼者選舉出來。

  文職那邊陳清苦喪著臉過來稟報:“主公,我那邊不用比試啦,隻有寥寥無幾的幾個識字人手,都不夠用的,還用比賽嗎?”

  趙匡胤雙眼一瞪,神色不悅的埋怨起來:“唉,陳參讚不會私下教導些聰穎士兵,那樣他們會對你感恩不盡,辦起事來也方便些。”

  “這些人你可大致考核一下,優秀者擔任上職,低劣者做小吏。至少讓他們感到有公平性,做到優擇劣汰,等到以後人員多些時,再依據正式考試選拔人才。”

  陳清詫異地望著趙匡胤,心中暗自嘀咕,師傅總說主公好武不愛文學,可主公的一手好筆法,讓師傅也歎為觀止,對待軍中將士也十分和藹可親。

  若不是主公的行為舉止和師傅截然不同,自己都以為主公和師傅是一樣的仙人,看來主公還有許多秘密之事沒有對外顯示。

  軍中挑選出的勇士分成幾組,手執木製武器全力搏鬥,雖然是木製武器,比武過程中也有不少人受了輕傷敗下陣來。

  等經過幾輪比鬥後,場中隻剩下十員優勝者,這些人便分成五組進行比拚,然後再換組比拚,優勝者便有望成為指揮使和副指揮使。

  那名楊姓都頭和高忠倒是極為幸運,進入這得勝的十員將領中,又是一陣比鬥後,還剩下楊姓都頭和高忠以及其他三位優勝者。

  因為這次是競爭兩名營指揮使和三名營副指揮使,這五人的搏鬥便進入比武高潮期,刺激得這五人的同鄉們高聲喧嚷不止。

  尤其是代州人群表現的更為癲狂,他們的同鄉有兩名進入到決賽中,自然個個大為狂喜,爭先恐後地為自己的人喝彩加油。

  “楊無敵,楊無敵,高忠,高忠。代州楊無敵一出手,契丹人都嚇跑。代州楊無敵,威振契丹魂。”

  那名楊姓都頭謙遜地向四周行了一個軍禮,以示謙虛辭謝,可他的這一舉動,更引起代州軍人的歡呼讚揚。

  河北調來援兵中的那一名健壯青年將領,看到代州軍人對楊姓都頭如此受歡迎,不由得心生不服氣的怨言,大步走出來請戰,要與楊姓都頭進行比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