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謀劃立功陳濤獻策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642
  陸文通作為三個都頭中武力僅次於韓重讚,騎射技藝最強之人,也不由得心下折服,用軍中禮節拜伏於地,向趙匡胤表達自己的忠心。

  趙匡胤哈哈大笑著攙扶起陸文通,心中卻暗自感歎著石守信為人精細幹練,將陸文通三人的武力都打探的一清二楚,給自己設法收伏三人帶來極大的助益。

  接下來的對戰沒有什麽玄念,結果也不出趙匡胤所料,張永德十幾招後戰敗韓重讚,將銀槍虛對準韓重讚的胸口處,韓重讚也極爽快的表示認輸。

  陳濤對戰董英,在十招之後也完美獲勝,這還是陳濤給董英在眾將士麵前留幾分臉麵,方便其以後帶兵作戰,才讓董英勉強撐過十招。

  這樣以來張永德擔任另一名營副指揮使,也無人敢表示異議,而爭奪都頭名額時,鄭恩自然奪得一個名額,原趙氏家兵中有兩個小隊長參予比試獲勝,拿下兩個都頭職位。

  最後隻剩下一個都頭和五個十將名額,趙匡胤便下令軍中士兵參予比鬥,先由十人隊中自願選拔出一名參予者,然後進行抽簽比賽,獲勝者進入下一輪比賽。

  當最後隻剩下六人時,再進行雙人比賽,六人中的佼佼者便是都頭,剩下五人成為軍中十將。

  這個決定頒布之後,幾百名士兵高興的拍手叫好,齊聲歡呼著:“好,趙大人此舉公平公正,我等同意這種比試。”

  都頭和十將雖隻是軍中的低級武官,將領富二代們大多一生下來,最低便有了從九品的武官蒙蔭,此等武職在他們的眼中根本算不了什麽?

  卻是普通大頭兵們一生也難以企及的武官職位,有的士兵立下個很大的軍功,也難以領到獎賞,士兵與武官的升遷之路,成為他們一生也難以逾越的天塹。

  現在能夠以武力公平競爭,讓士兵們欣喜萬分,紛紛挑出他們中的佼佼者參予比賽。

  最後的獲勝者竟然是一位叫張光翰的年輕人,趙匡胤遵守約定任命此人為軍中都頭。

  張光翰剛入伍不久,是個眾人眼中的新兵蛋子,憑借自己的武力竟然獲得勝利,平步青雲成為一都的長官,讓知曉他底細之人又羨又嫉,卻無人大呼不公平。

  由於十二名特衛們出手過於毒辣,趙匡胤害怕出現傷亡亂了軍心,決定不讓他們參予比試。

  為了安撫特衛們,特授予他們軍中十將的軍職,擔任自己的隨身親衛。

  這也是軍中的慣例,沒有招來將士們的議論與反對,卻一舉讓特衛們興高采烈,不再羨慕別人擔任的軍中官職。

  隻要經常伴隨在主將身邊當親衛隨從,主將以後還能虧待了他們嗎?再說自已也是趙匡胤親手調教出來的,今後會更加看重自己。

  等趙匡胤整頓好軍隊,讓陳濤等人訓練成軍,並在短時間內頗有所上進時,他才把精力放在怎樣防禦契丹人入侵的上麵。

  等到他了解完興宋鎮周邊的地形環境後,不由自主地想起換防時,那名鎮將和原駐守將士們的一副幸災樂禍模樣,從心中也感到有些失落與悲觀。

  原來興宋鎮是麵向遼國邊境,卻是呈現出一個兩頭尖中間凹的地帶,兩邊尖的地方都是後漢邊境的重大城鎮,大多駐兵幾千名精銳部隊。

  而處於凹陷處的興宋鎮開始隻駐有五百人,原因便是契丹人再蠢,也不會主動攻打處於凹陷處的興宋鎮。

  因為一旦契丹人不能快速的攻陷興宋鎮,其他兩邊的駐軍會從後麵夾擊而來,裏應外合之下,無異於甕中捉鱉,那不是拿著自己的人頭送給敵方將士請功領賞嗎?

  所以興宋鎮一直沒有戰事發生,這讓一向以軍功領賞錢和急於升職的後漢將士們,都怨氣衝天。

  畢竟身處邊境危險之地,一點立功的機會都沒有,卻時刻要小心謹慎日夜把守城鎮,換了誰都會心生不滿,是以他們才對前來換防的趙匡胤等人興災樂禍。

  不過趙匡胤很快便振作起來,因為他想起‘仙人’曾經說過,勝利都是由有準備者獲得的,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最好采取主動出擊,以有備而突襲無備者,十之八九必勝矣。

  現在全鎮千餘名將士都看著自己的表現,若自己首先予以放棄,和上任鎮將一樣碌碌無為,剛剛凝聚起的軍心便會一舉潰散,自己的雄心壯誌又到何時才能實現呢?

  趙匡胤重新振作之後,又想起′仙人’常常說起到任地方後,要先剿滅境內的匪寇,不僅安定軍民之心,又能以戰養戰,逐步鍛煉出強兵勇將。

  於是他把自己的十二名特衛叫進來,低聲吩咐他們分成兩組,到興宋鎮所轄之地去仔細搜索,看看是否有殘匪敗寇在自己的轄區內?

  但願前任鎮將沒有想到這一點,能夠讓自己稍微掙些軍功,以此功穩定一下將士們的軍心,為自己將來煉成精銳之師,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好在幸運這次站在趙匡胤這一邊,數天後兩路人馬匯合在一處回來稟報,境內有三處匪寇,人數都不太多,不超過一百人,戰鬥力也不強,類似於張永德占山時那樣立寨自保。

  其中東麵的一組特衛報告一個異常的情況,那就是在一個叫做青龍穀的地方,他們發現一股奇怪的山賊。

  這股山賊隻有五六十人,都是成年精壯漢子,沒有一個老弱婦孺,而且還各自配有二匹馬,一匹戰馬和一匹駑馬,武器也是成建製的軍中武器,弓弩盾牌長槍等一應俱全。

  最反常的是他們從來不出去打劫,配備著糧草輜重,在專門派人監視的幾天內,還看到有三兩成群之人慢慢從四處匯聚過來。

  看樣子他們是從某地化整為零過來的,是以特衛們對這支武裝力量十分重視,現在還留下三人輪流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特衛們也沒有驚動這些人,隻是發現這些人中有人會說契丹語言,大多數人講說當地語言,看長相都是燕北人(燕雲十六州被割與契丹後,其境內漢民以北人自居,對後漢等國南方人稱之為‘南蠻子’)。

  趙匡胤聽完匯報後,以獨特的軍人直覺,敏銳地察覺出此股匪寇大有蹊蹺,這哪裏是流竄來的匪寇?分明是北方契丹人派來的奸細或伏兵吧。

  他立刻招來陳清、陳濤、張永德、鄭恩四人前來高高議,聆聽他們對此事的看法,並征求他們的處置意見。

  陳清四人一致達成意見,不管這些人是何方的勢力,看樣子是敵非友,趙匡胤都要想方設法剿滅他們。

  若讓這五六十騎兵在′興宋鎮’轄區內突然發動襲擊,無論是敵方侵略或者是賊寇搶劫,事發後上麵怪罪下來,趙匡胤恐怕要人頭不保。

  至於如何出兵剿滅這股匪寇,陳清獻出了一個殲敵的計策,當他一五一十的訴說完畢,趙匡胤等人忍不住大聲讚賞道:“陳參讚好計謀,就照此計出兵剿匪。”

  趙匡胤對陳清的才能又高看一眼,如此一個多謀善智的人才,跟著自己窩在這等小城鎮內,真得是太過屈才啦!

  自己要想方設法立下大功,才能讓陳清、陳濤等不曾在′仙人′口中出現的曆史人物大放異彩,也不枉他們出山入仕在自己麾下為文武將領。

  公元947年至951年,正是悲催皇帝遼世宗耶律阮在位之際,也是遼國叛亂不斷之時,而原曆史中的趙匡胤還在父親的親朋好友麾下四處奔跑效力,直到951年未才嶄露頭角。現在讓趙匡胤提前三年多出道,又會帶來什麽樣的不同之處?以後會慢慢轉向原曆史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