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興宋鎮新指揮使(二)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429
  郭威許久之後才反應過來,趙匡胤這樣的投軍方式,以前還真的從未見過,怪不得小吏一直恭敬侍立著不走,看來是在等候自己的決定。

  他沉吟一陣後,吩咐小吏將趙匡胤叫進府內敘話,並安排人要善待趙匡胤麾下將士和趙家佃農,發放錢糧讓他們立寨安居,不能冷了投軍將士的熱血壯誌,待問清楚前因後果自有公斷。

  那名小吏聞聽之後,伸手擦了一把頭上的虛汗,恭施一禮後退下辦事,心中卻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當場拒絕趙匡胤等人,看來趙匡胤與郭帥的交情非淺啊。

  不久之後郭威的親兵將趙匡胤帶了進來,郭威仔細觀瞧趙匡胤,見他相貌堂堂,禮儀周全,拜見自己這個顧命大臣時不卑不亢,毫無一絲諂媚逢迎之態,心中不由得暗讚一聲:“果乃好漢子矣”。

  趙匡胤恭敬的以後輩之禮參見郭威,這是從他的父親趙弘殷那兒論起,雖說趙弘殷與郭威不相識,但二人均為後漢軍中的高級將領,年紀又相差不大,自然以軍中同僚相稱。

  依據時下的軍中潛規則,在郭威沒有明確拒絕趙匡胤的投效,趙匡胤以子侄之禮拜見郭威,正是符合當下的禮儀。

  等到趙匡胤詳細向郭威解釋這五百餘趙家佃農的來曆之後,郭威不由得對趙匡胤更起好感,本來趙匡胤可以對這些山民置之不理,任由他們在亂世中自生自滅。

  現在趙匡胤將這五百餘人都招收為趙家佃農,吃喝拉撒等開支,算起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由此可見趙匡胤為人仁善,心胸寬廣,性情淳厚,是一位不錯的青年英雄。

  郭威略加思忖之後,對趙匡胤說道:“元朗賢侄遠道前來投軍,又心懷仁善收攬五百餘山民為佃農,可見賢侄是一位愛民護民的賢才。”

  “現在北部邊境有一座小城堡,名喚興宋鎮,麵臨北方契丹人的入侵之處,是古時修建的一座破敗小城,現在我已派人修繕改築成一座抗擊契丹人的前沿重鎮。”

  郭威目露期望之色,鄭重的向趙匡胤頒布官職,並詢問他的意見:“現在我意任命賢侄為興宋鎮的鎮將兼營指揮使,忠武校尉。”

  “再從別處調撥八百將士與你麾下將士合編為二營,就暫時稱作興宋營,營中將領由你自己挑選任命。”

  “你率領著營中將士和趙家佃戶一起鎮守興宋鎮,那裏有足夠的土地養活這些佃農,賢侄意下如何,可願接下這項任命否?”

  趙匡胤沒有想到郭威會如此看重自己,破例授予自己為忠武校尉,一鎮的鎮將兼營指揮使,這可是後漢朝的正七品武官,而且是獨領兩營的鎮將,這真是天大的驚喜啊!

  此時的軍中基層低級軍官為火長(伍長)、十將(什長)、都頭(百人將)、營指揮使、軍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從低層至高層共計六級,營指揮使轄製五百人,分成五個都,一個都有一百人。

  趙匡胤根本不曾想到有這種好事,自然欣喜若狂,當下向郭威施禮致謝,並改用軍中稱呼:“小將多謝郭大帥提拔,胤願意去興宋鎮為大漢王朝守護邊疆。”

  看著興奮至極,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趙匡胤,郭威不禁想起年輕時自己初掌兵權時的模樣,也是如此的義氣風發,從心中暗自感歎一聲:‘年輕真好’。

  當一切任職手續辦好之後,趙匡胤華麗麗由一個將領衙內成為一鎮的鎮將兼營指揮使,已經成為低級將領中稍高級別的正七品武官,是普通大頭兵一生也難以迄及的官職。

  等抽調來的八百將士聚齊後,趙匡胤沒有時間查問具體人員姓名,抽出一百原趙氏家兵護衛著陳清和鄭恩,讓他們和五百餘趙家佃農慢慢而行。

  他則率領著其他九百餘人快馬加鞭趕往興宋鎮,鄴城距離興宋鎮大約有四五百裏路程,如此急行軍之下很快便到達那裏。

  等到了興宋鎮和原鎮將交接完後,那員白白胖胖的鎮將笑咪咪地帶著手下一營五百將士連夜撤走,好似害怕趙匡胤會反悔似的,連句官麵上的客氣話也不說。

  而且原鎮守的將士們還高興的大喊大叫著:“老天爺終於睜開眼了,讓我等離開這個倒黴透頂的地方,老子一輩子也不願意再來這裏鎮守。”

  鎮是邊關要塞縣一級的軍事據點,大多駐紮一營到二營將士,比內地的一個州的兵力稍弱些,但邊關兵將的戰鬥力比內地州兵強上不止一籌。

  這也是郭威為何破例許給趙匡胤兩營千人部隊,在他的心目中,趙匡胤的二百餘家兵必定戰鬥力極弱,根本沒有算在守邊將士裏麵。

  鎮一般設有鎮將和軍隊守備,但趙匡胤這個鎮將卻是例外,郭威也許是看重趙匡胤的不凡才能,竟然將鎮將和軍隊守備都交給他兼管。

  趙匡胤將守城任務安排妥當,又將士兵們安置好後,便來到城堡的各處城牆巡查,郭威果然沒有說錯,這城牆剛剛修築過。

  原本殘破坍塌的土牆外還包了牆磚,很是牢固結實,比一般的鎮所城牆要堅固許多,守起城來相對輕鬆很多。

  隻是城中的居民不多,大約有1幾百戶人家,近千人囗,但大多是瘠弱男人和婦孺老幼,趙匡胤對此沒太放在心上,他有二營一千正規軍隊,對精壯男子沒有那麽苛求。

  現在趙匡胤的當務之急,是快速整合這支七湊八湊在一起的部隊,迅速掌控住這一支隊伍的領導權。

  這是唐末五代十國的最大軍隊後遺症,軍中將領能隨意任用手下將領,甚至能將不忠心於自己的將領趕出軍中,使得軍中將領的兵權過重。

  也使得武將們飛揚跋扈,甚至掌控生死大權,否則西京留守王守恩、青州刺史劉銖、衛州刺史葉仁魯等人,也不會任意設立法製收取賦稅,任意斬殺良民充當軍功。

  趙匡胤發誓自己將來掌權後,一定要改變這一種惡劣軍中潛規則,現在他則巴不得如此,可以讓他自己快速掌控軍權。

  當那支八百餘人中的唯一營指揮使奉命來到趙匡胤臨時住處時,這個人表現得一反常態,一直低垂著頭哈著腰,不讓趙匡胤看到他的容貌。

  等到他看清帳中隻有趙匡胤一人時,他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向堂上端坐如山的趙匡胤行了個抱拳禮。

  口中也沒有任何敬意地調侃著:“末將石守信拜見香孩兒大將軍,你老還好嗎?你怎麽沒騎著石馬過來呀?”

  此言一出,趙匡胤'騰’的一下,情不自禁地從椅子上站立起來,疾跑下去抱著自稱石守信的人大喊大叫,語氣中帶著一絲慶幸的喜悅。

  看來老天爺真的要成全自已成就一番大事業,這個自己原本忌憚的營指揮使竟然是石守信,他可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好友兼死黨。

  平日裏石守信對自己十分尊敬和信服,別說要收回石守信的軍權,就是讓他指揮整個部隊,趙匡胤也放心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