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投軍途中收大將(一)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491
  趙匡胤接過特衛訓練後,抽調出為數不多的十幾匹駑馬訓練特衛的騎術,這些特衛大多會騎乘騾子和毛驢,騎乘駑馬倒不在話下,想要騎馬作戰倒要花費許多時日習練。

  趙匡胤跟隨父親趙弘殷自幼習練騎射,對騎兵作戰極有心得,又對特衛們傾囊相授,讓特衛們對他十分敬重感恩。

  孫員外送來的十二名家丁中有一個人帶有家眷隨行,是他的五旬老娘,此人在訓練中表現得出類拔萃,原本還略識一些文字。

  他在當初離開孫家莊時,便向趙匡胤明言講清楚,他要帶著老娘一起去投軍,若趙匡胤願意收留他們娘倆,自己的這條性命便送與趙匡胤。

  趙匡胤自從經曆過沿途所聞所見的殘酷事實後,對其能在亂世中保有純孝之美德,心中大為讚賞,於是爽快的答應了此人的請求。

  後來此人在各項訓練中都表現的極為突出,趙匡胤便賜其名為趙廷孝,以鼓勵和嘉獎他的孝順明禮之舉。

  並經過陳清三人測試考核合格後,提升趙廷孝為特衛隊的隊長,職務僅在陳清三人之下,雖說僅僅是身為趙匡胤幾十名家兵的首領之一,也使得趙廷孝感激萬分,跪伏於地大表忠心。

  趙匡胤又從四十二位家兵中挑出幾位表現優秀者,賜與趙姓,並以′廷'字為輩分,作為河北趙氏旁支子弟,還提拔他們為家兵隊中的小隊長,以此時的家族傳承習俗收攏這些人的忠心追隨。

  有了這些家兵的前例甜頭在前,趙匡胤又在沿途挑選身強力壯又帶有家眷的流民精壯,加入自己的隊伍。

  這些人能夠在逃亡途中不拋棄自己的家眷,品德相應來說應該是中上之選,這樣的人最起碼還留有善良忠厚的人性,調教好後是不錯的戰兵。

  略經過幾天訓練後,便讓這些精壯與原家兵進行比武,並承諾戰勝者可以代替戰敗的家兵進入家兵隊伍,失敗的家兵進入後勤部隊作為後勤兵。

  如此施行下去,雖然沒有人能夠戰勝原家兵,代替他們進入家兵隊伍,卻促使原家兵們更加勤奮練習武藝和各項技能,生怕一不留神,被新兵超越自己,成為隊友們的譏諷笑柄。

  後來新家兵越收越多,已經有近六十名新兵和三十多位家眷,隊伍也越發壯大起來,趙匡胤本著兵不在多,創建精銳部隊為上策的原則,決定不再增加新家兵的名額。

  而是在途中購買或去山穀中圍獵回活的野獸,凶猛的動物交給特衛隊或家兵隊用來練習圍捕獵殺,讓新兵隊捕殺弱小的動物,以動物的鮮血鍛煉他們的膽量和勇氣。

  正值亂世中掙紮求生存的人們,哪個不是見慣鮮血和廝殺,自大唐皇朝漸漸衰弱之後,各路軍閥群起爭鬥,短短近百年間,中原大地已經數易君主。

  僥幸存活下來的人們,哪個不練習幾路拳腳,膽氣和勇武之氣也非太平盛世年間的人們可比擬。

  連柴榮和陳清這種自承走純粹文官之人,都會騎馬射箭,還會耍幾路劍法及拳腳。

  這些亂世求活之人豈能怕被擒獲來已失去勇氣的野獸,在各自隊長及小隊長的率領下,將這些動物盡皆殺死。

  肉食自然成為家兵們的盤中餐,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體質補充營養,連動物的毛皮也不放過,被收留的皮匠揉製後,縫製成衣物鞋襪。

  後來趙匡胤見捕殺動物已起不到什麽作用,便在行軍途中攻打勢力較弱小的山賊匪寇,以戰練軍提升家兵一門的戰鬥力,連新家兵們都作為輔助兵丁參予協同作戰。

  沿途的小股匪寇可倒了大黴,無怨無仇之下,被趙匡胤的家兵一門攻破老巢,以至於喪命時,還不知曉自己如何招惹來這場殺身之禍。

  趙匡胤稟承以前收複宋、錢二匪首的政策行事,擊殺窮凶極惡之徒,其他年老或體弱之人均遣返回鄉。

  賊巢中的所獲錢財,除分給遣返賊人作盤纏之外,和獎賞戰鬥中立下大功的家兵們,務必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其他的都收為公共財物,作為軍中的糧草輜重。

  又從攻破的匪寇山寨內,解救出來的無家可歸婦女,許配給作戰中立下大功之人為妻,這種做法更加獲得家兵們的歡聲讚揚。

  此舉不僅僅收獲了原家兵們的軍心,連新兵們都嫉妒的眼睛通紅,期待著下一場戰鬥快點到來,爭取立下大功,也能娶房妻子,獲得獎賞的財物。

  趙匡胤為了鍛煉自己的家兵隊伍,一個多月也沒有到達鄴城,所經之地大些的匪寇山寨,也不敢招惹這支百餘人的隊伍,任由他們翻山過嶺如履平地。

  這一日他們一行人來到一處險峻的高山前,越過此山便進入河北地界,離投軍目的地鄴城也為之不遠了。

  這時也快到中秋節日,山野中仍然是一片碧綠如蔭,天空中已經出現北方飛禽向南方遷移的身影,田地間的莊稼也到了快要收獲的季節。

  碧綠的草木之間己經有些微黃色的野草,在涼爽的微風中輕輕吹拂,給碧綠一片的圖畫中,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道路兩旁種植的黃豆已經落盡枝葉,淡黑色或黃色的豆莢,在微微秋風吹動下,好象正在奏響著一曲歡樂的豐收歌曲。

  這樣的季節行軍,倒不用擔心路邊濠溝中有埋伏,因為此時蛇蟲還沒有進入冬眠,灌木厚厚的落葉和稠密的草叢之間,無法潛伏人手。

  如今跟隨陳濤開始係統學習武藝的鄭恩,在選用大刀和長槍之間,他一直猶豫不決,正在與陳濤探討自己到底該選什麽兵器,為馬上作戰的武器。

  如今的鄭恩己經能嫻熟的橾控戰馬,正騎在馬背上向陳濤吹噓自己的妻子陶三春的武功如何了得?恐怕連陳濤也不是陶三春的對手。

  看到陳濤一副不相信的模樣,鄭恩索性自揭老底:“濤兄弟,不是哥哥我滅自家威風,你家嫂子那真是武功了得。當年我去陶家莊賣香油,正遇上她在村中練武,兄長我便出言調戲她幾句,沒想到被她一頓胖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啊!”

  “我那嶽父也是鬼迷心竅,說我有大富大貴之相,非要讓我做他的女婿不可。我打又打不過那婆娘,再說她也不嫌咱長相醜陋,家中也沒有多少錢財,我便順口人答應下來。”

  鄭恩說到此處,臉上流露出一絲遺憾和思念的神色:“沒想到剛拜堂成親三天,便讓貴師徒帶著追趕主公來了,我家那蠢婆娘非但不攔阻,還說什麽大丈夫建立功名為重,攛掇著我投軍入伍。”

  “濤弟,你快與哥哥參詳一下用什麽武器好?等到與那婆娘再見麵時,我一定要打贏她,爭回敗與她手中的那囗怨氣。”

  陳濤長長歎息數聲,感覺到有些對不起鄭恩,人家小兩口剛剛結婚三天,便被自己師徒三人忽悠著來投趙匡胤,怎麽說都有點兒不地道!

  他正要向鄭恩解說使用各種兵器的優劣性,突然從山穀中傳來一陣鑼鼓聲響,有百餘名嘍囉簇擁著一位青年寨主出來攔住去路,一名嘍囉大聲喊叫著:“來者駐足慢行,我家寨主有事要與你等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