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陳摶辭別時的警告(三)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504
  雖說時下的武將太過於跋扈自恣,將士們時常鬧兵變、鬧餉等過分之舉,要設法抑製住這種亂局,卻不可過分壓製武人,隻有文武兩道並肩齊驅,采取秉正持中不偏不倚,才能讓國家富強又強盛。

  否則若過分看重於文,則國家無保護之兵將;若過分看重於武,又會似唐末武人橫行,朝無法度,則國家必會產生動亂。

  隻有文武相當君臣同心,才可以治理好國家,就如′君為貴民為輕,則朝政顛覆;民為重君為輕,則失去禮法;文武共重並駕同驅,則國泰民安。’

  對於將來一統天下之後,製定國之大法時,趙公子當三思而後行,不可輕易製定什麽祖傳規製,後人不可擅自改變的祖製律法。

  應想到時代在變化,法律相應地也該有所改變,隻有適應當時的民情需求,才有可能久治長安。當然諸如叛國投敵以及篡逆造反等大逆之法,是要堅決肯定不可輕易改變的。、、、、、

  陳摶的獨特建議,讓趙匡胤大有所悟,甚至起了想請陳摶出山助他一臂之力的念頭,可當趙匡胤看到陳摶滿頭蒼白長發,以及他那懶散好享受的舉動後,便慢慢熄滅了這種衝動。

  一則陳摶過於年邁,如何能承受住四處征戰的辛苦,二則就以陳摶的懶散性情,也不會主動幫助自己處置軍中俗務。三則陳摶已答應過讓門下弟子暗中相助,能起到異軍突起的重大作用。

  這樣以來還不如將陳清和陳濤二人徹底收服,並善待陳摶,收取整個華山弟子們的真心效忠,為自己增加一大臂助。

  第二天一大早用過早飯後,陳摶便甩蹬騎上健騾,又向兩個徒弟投去一抹不舍的目光,便揮揮手告別,轉首揚長而去。

  不久之後塵煙中傳來一句讓趙匡胤眉頭緊皺的警告言語:“趙公子當立足商洛之地,別再犯′斧聲燭影’之錯誤。”

  “免得誤了自身,也連累效忠你的麾下將士,傷及你的後裔子孫。清兒和濤兒多多保重,為師去矣。”

  陳清看到趙匡胤的眉頭緊皺,頗有不悅之色,便上前勸慰同時為師傅的辭別警告言語解釋:“主公,家師一生漂泊江湖,閑雲野鶴的生活自在慣了,一向喜歡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

  “他老人家往日對時事辨解的十分精辟,連先皇仙逝之日也測算的毫無差錯。師傅的留言請主公多加揣膜細思,將來必對主公有極大的裨益和幫助,千萬不可小視了師尊所言。”

  趙匡胤對陳摶所言之事早已心知肚明,看來陳摶也是一位仙人隱者,怪不得被世人稱其為′睡仙’,也能預測到將來發生的事情。

  隻是此人不過問時事風雲,臨行時的警言和′仙人′所示大致相同,看來以後自己要小心提防二弟,思及以後可能發生的兄弟閭牆反目,不由得感到有些悲傷不己。

  等到第二天陳清和陳濤逐一展示他們的才能,趙匡胤禁不住歎為觀止,暗自歡呼一聲“可算撿到寶了”,同時也對陳摶是′仙人’之事信之不疑。

  陳清不僅文采不錯,還特別精通政務,將所有事務料理的一清二楚,特別是對輜重物品的數量,整理的一目了然,看來作為文官來說,不亞於一方大吏。

  而陳濤則接過趙氏家兵的訓練,挑揀出十二個優秀者,練習什麽特種作戰,說要培養出比軍中斥候更厲害的優秀將士,將來作為尖刀部隊使用。

  鄭恩聽後心中不服氣,吵嚷著要與陳濤比試武藝,不出意料之外敗在陳濤手下後,看到陳清目露果不其然的笑容後,他又詢問陳清會不會武藝,要不咱們倆也比鬥一下?

  陳清微微一笑搖手表示拒絕,乘著鄭恩哈哈大笑不加防備之際,突然抽出腰間寶劍,縱身上前將寶劍架在他的脖子上。

  看到鄭恩一臉後怕的懊悔神色,陳清收回寶劍拱手賠罪:“鄭兄不必如此,清隻會些步下近身打鬥之技,平時隻能用於防身。”

  “可比不得鄭兄一身巨力,是員衝鋒陷陣的猛將,若清參予上陣廝殺,普通一名士兵也足以要了清的性命。”

  鄭恩經過這兩次教訓之後,收斂了以往有些狂傲的習性,慢慢變得謙虛謹慎起來,跟隨著陳濤習練軍陣打鬥,逐漸在趙氏家兵中脫穎而出,有了軍中將領的風姿。

  一邊行軍一邊訓練,每天也走不了多少路程,由於有宋、錢二賊首處繳獲和老丈人讚助的糧草輜重,足以讓這些人吃飽喝足,趙匡胤也不急著去鄴城投軍。

  畢竟契丹人習慣在十月之後才到中原之地搶劫,自己先將趙氏家兵訓練好,將來也是自己的一大臂助,和遭遇危難時的忠心護衛。

  那些特衛經過十天訓練後,由鄭恩帶領著與趙匡胤進行比試,一番打鬥之後,雙方明麵上平分秋色。

  趙匡胤暗中卻變了臉色,心中暗自後怕不已,這十二人中有一大半是出自宋、錢二匪首的手下嘍囉,原本都是戰五渣的膽怯家兵。

  他們略加訓練之後,再加上鄭恩等人相助,戰鬥力提升很大,趙匡胤心中明白,若是雙方是敵非友,自己猝不及防之下,遇到鄭恩等十三人的突然圍攻,自己十有八九得飲恨終生。

  陳濤臉上略顯滿意之色,向趙匡胤施禮請求:“主公,這十二名家兵便交予主公親自操練,我和子明(趙匡胤為鄭恩取的字)專心訓練其他人,讓他們早日形成戰鬥力,以後作為主公的根基親衛。”

  陳濤有此決定,是在變相的交出兵權,這十二名特衛雖是經由他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卻早對趙匡胤忠心耿耿,自己何必再掌控這些特衛,引起趙匡胤的忌憚之心。

  現在陳濤不得不佩服師傅陳摶的測算能力,趙匡胤看似是一介武夫,是一員出色的軍中驍將。

  但他身上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親和力,還有與生俱來的頗具威望能力,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用他自己的獨特魅力招攬到眾人對他的效忠。

  也就是師傅口中常提及的'具備領導和親和力之人′,且在戰略方麵有獨特的見解,讓陳清和陳濤以及鄭恩真心的敬服他,心甘情願的做趙匡胤的心腹家臣。

  趙匡胤也對陳清三人極為滿意,將他們正式任命為趙氏家兵的首領,這三人能知尊卑且不攬權,能力出眾卻無有野心,是自己將來的左膀右臂,於是他爽快地接過十二特衛的訓練,讓陳濤去挑選其他人手。

  剩餘的三十九人中,陳濤經過一番細致的挑挑揀揀,勉強挑出三十人,其中十八人交給鄭恩專門訓練成步軍,人數雖不多,卻分工繁雜,分為弓弩兵、盾牌兵、刀盾兵和長槍兵,組成人數不多的精銳步軍小型戰陣。

  剩下的十二人由陳濤編練成兩小隊對抗騎兵的鉤鐮槍士兵,專門用來克製善於騎兵作戰的契丹人。

  剩餘的那九個體力較弱之人,全部交給陳清管理,三天一訓練,組成護衛糧草輜重的後勤部隊。

  至於趕牲口和做飯等活計,交由沿途征收的無家可歸流民專門負責,對於陳濤的如此安排,趙匡胤爽利的答應下來,此舉讓陳清三人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