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告別嬌娥立大誌
作者:花謝才得香      更新:2022-02-16 07:40      字數:2324
  看到蟠龍棍棒上沾染了無數同伴們的鮮血和腦漿,紅彤彤摻雜著白白腦漿分外令人欲嘔,這種血淋淋的殘酷殺戮,終於擊垮了剩餘四十餘人的膽魄,一個個跪伏於地徹底臣服。

  趙匡胤命人將囚禁在山寨中的人質全部放掉,又將帶不走的米糧,分給幾個不願意離開此處的年老嘍囉,讓他們回歸各自的村落。

  又一把火燒毀掉宋、錢二人建造的新山寨,避免流民草寇再占居此地,危害一方鄉土的平安生活。

  剩下的三十九人都被趙匡胤收為自己的家兵,他那京都護聖軍都指揮使長公子的身份一經曝光,這些人無不宣誓,一定誓死追隨趙大公子,沒有人膽敢或者自願離開。

  在亂世之中,為將門公子當家兵,可比上山為賊或者獨自投軍強了許多,再說趙匡胤公子武力高強,又心地仁慈善良,跟隨著他應該會有個很好的未來。

  若換了外人將賊匪擊敗,早就將他們用繩索一捆,押解到官府衙門領取賞金,到時候被剝皮抽筋或砍斷筋脈脊骨,扔到道路旁哀泣數天,以此威懾他人,隻怕比死亡還要可怕。

  至此趙匡胤不花費一分一文,便收獲到三十九人的暫時追隨,這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特產,也是身為這個時代人的悲哀。

  人賤如雞犬,在有權有勢者的眼中,這些饑寒交迫被逼為賊匪之人,還真得不如他們飼養的寵物雞犬重要。

  趙匡胤經曆過之前那些殘酷的現實經曆,讓他原本隻求在亂世之中出人頭地的思想,發生了特別大的蛻變及升華。

  既然這個亂世不讓好人平安生存,我趙匡胤便親手粉碎它;讓這無休止的連年征戰和瘋狂殺戮,由我趙匡胤親手阻止。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就憑我趙匡胤擁有′仙人′暗中相助,又有一身高超的武力,難道不能逆天而行,結束亂世重建一個趙氏王朝嗎?

  趙匡胤突然間發現自己像是已經看透這紅塵俗世的一切事物,說什麽狗屁天子命運?

  就看當今昏君劉承佑的如此胡作非為,若說他是蒼天選定的人間聖天子,連上天也會被氣個半死。

  這個劉承佑就是一個混帳王八蛋,憑借其父劉知遠的庇蔭,才順利承繼衣缽登基為帝,不僅不理朝政,還縱容各地官吏施行殘酷統治,後漢江山已是岌岌可危。

  即使是後漢高祖劉知遠,若他不是擁兵自重,不理睬萬民受苦遭難,放縱契丹鐵騎南上汴京。

  又乘契丹人遠遁草原之際,乘亂奪得後晉江山,隻不過是一個亂世梟雄而已,又哪來的聖天子氣運?

  趙匡胤此時深深感悟到,在這個充滿欺詐、暴力和血腥亂世中,隻有自己擁有強大的武力和權勢,憑借武力達到最終目的一一一建立趙氏王朝。

  再製造出一套適合民眾需求的法律製度,進行約束極端個人行為,才能真正解決掉這亂世中的互相傾軋和爭鬥,建立一個有法度有秩序的國家。

  鑒於前番州兵的太過不堪行為,和世人對待軍中將士的憤恨和歧視,趙匡胤決定自己訓練出一支紀律性極強的部隊。

  雖然他對′仙人’口中的′餓死不擾民,軍民如魚水’遠大目標,表示自己無能為力,也許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訓練成功;但也能憑借自己家傳的訓練方法,結合′仙人’所傳秘訣,訓練出一支在此時戰無不勝的軍隊。

  這些被迫做盜賊又無奈追隨自己的趙氏家兵,便是趙匡胤的極佳試驗品。

  若能將這一群戰五渣的家兵,訓練成為一支能對抗禁軍或契丹騎兵的部隊,趙匡胤對自己將來能否統一天下,就會抱有極大的信心。

  為了完成以前他從未有過或想過的宏圖大業,趙匡胤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奮不顧身的打拚奮鬥。

  何況此時的社會規則,便是勝者為王敗者則為寇,烽煙四起相互征伐,你方下台我登場的法則,也是武力之間的強者對決比鬥,輸者一無所有身死族滅,勝者也笑傲不了多久,又陷入輪回勝負之中。

  望著眼前被自己的武力震懾,暫時拜伏在他腳下的原盜賊們,趙匡胤不由得豪氣大發,伸手一一扶起他們,還好言勸說撫慰自己剛收下的新家兵們。

  最後他信誓旦旦的發下諾言:“眾位不必擔心,隻要我趙匡胤活在世上一日,就絕對不會讓你們餓肚子。若我趙匡胤有一口吃食,必分給你們一起共享。”

  聽到趙公子如此仗義的演講,眾盜賊們一個個真心實意地再一次跪伏與地,大聲的叫喊道:“拜見主公,我等發誓一生追隨主公左右,若有違背,天誅地滅。”

  從此日以後,這些人和趙匡胤形成主仆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剛才趙匡胤收他們為家兵,關係又增進一大層。

  趙匡胤此舉才一下子收獲到三十九人的真心追隨,開始在亂世中有了一點點的根基,比之前他流浪西域邊陲之地孤單無依,勢力強大了不少。

  趙匡胤此時才有心思詢問牛車中的小娘子來曆,那小娘子姓孫叫做五娘,是商州豐陽縣孫家莊人氏,距離此處倒不很遠。

  趙匡胤見到已將山寨之事處置妥當,本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則,趕著滿載糧草輜重的幾輛騾車,護送著孫五娘回歸家鄉。

  孫五娘的父親孫員外在幾個家丁護衛下,僥幸逃得性命回到家中,心中正在為心愛幼女的人身安全擔憂,遣派家丁向在縣衙做吏員的大兒子求助。

  這時守門家丁進來稟報:“老爺大喜啊,門外來了一位英俊公子率領著家兵,把五娘子護送回來了。”

  孫員外聞聽後頓時欣喜萬分,急忙出來相見,看到女兒安然無恙地坐在牛車上,連隨侍女兒的使女也沒有受到傷害,立刻向趙匡胤拜謝救女之大恩。

  當聽說趙匡胤是京城護聖軍都指揮使的大公子時,孫員外更是恭敬萬分,一番客套之後,他以孫五娘曾被山賊劫掠過,會受到鄉鄰們的鄙夷議論,婉轉提出要將孫五娘許配與趙匡胤為妾室。

  趙匡胤沉默許久之後,才緩緩做出回應:“既然老丈有意結親,匡胤也不是無情之人。隻是讓小娘子為妾室,太過於委屈令嬡了。小婿想先訂下親事,待以後有所成就,到時以平妻之禮迎娶小娘子可好?”

  他這些時日融合了不少柴貴的記憶,觀點早已判若兩人,又因王彥超之事,對他心目中的‘仙人’倍加信任,便有了現在這種結局。

  數日後趙匡胤向嶽父提出辭別,孫員外不忍心看到女兒與愛郎分別傷心,便委婉勸說趙匡胤留在豐陽縣內做個基層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