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環東海(六)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2      字數:2393
  巴拿馬城的軍工作坊群、軍工廠群生產出來的軍火成批成批的運至科隆衛城之後,再從科隆港口出海,科隆的港口就不是華夏帝國占據的美洲西海岸了,而是美洲東海岸。

  也就是說美洲西海岸的巴拿馬城離美洲東海岸的科隆城不過是一百五十裏的道路,直線距離還要更近。

  巴拿馬都司城到科隆衛城之間的水泥直道,是為溝通美洲東西海岸的中心樞紐,作用堪比後世的巴拿馬運河,說到巴拿馬運河,華夏帝國皇帝卻沒有挖掘的意思。

  雖然巴拿馬到科隆之間還有著大量河流湖泊,實際挖掘距離不超過百裏,相比較京杭大運河,這真是毛毛雨,不過華夏帝國皇帝鄭恩,卻根本沒有想過去動工。

  美洲東海岸與西海岸,在華夏帝國沒有能力吞並整個美洲之前,還是分割開來的好,最起碼巴拿馬運河沒有開通,北美東海岸愈加強盛的不列顛殖民者,永遠也別想威脅到北美西海岸的華夏帝國土地。

  隻因為兩者之間的叢山峻嶺、荒漠戈壁、還有那遙遠的距離。

  巴拿馬城美洲最龐大的軍工作坊群、工廠群,給科隆送去了大量火炮、火槍等軍火,而這些軍火最終從科隆港口流向整個美洲東海岸。

  滿載軍火及軍需物資的舊式蓋倫船從科隆出發,再輾轉南下,出加勒比海的邊緣時,很快就到了圭亞那,在圭亞那原本有荷屬圭亞那殖民地,再有英荷爭議的蘇裏南地區,還有英荷法葡四國爭議的圭亞那東南部。

  西班牙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圭亞那殖民地鬥爭中,但西班牙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就在邊上,因此西班牙反而是此地後勁最強實力最強的存在,不暗地裏從中撈些好處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幾乎所有的殖民帝國都參與了這圭亞那的爭奪,站穩腳跟的有以荷屬圭亞那為根的荷蘭、以巴西為根的葡萄牙、以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為根的西班牙。

  而剩下的法國,北美基本就是華夏帝國與法國兩家勢力最龐大,在加勒比群島法國一樣有島嶼作為通往圭亞那的跳板。

  英國,即不列顛國王,在北美可以說是第三大勢力,單單北美地區,還要比占據北美南部加勒比沿海地區的西班牙強那麽一些,同樣也有加勒比群島的島嶼作為跳板,同時他還有一個其它殖民國所沒有的。

  那就是不列顛帝國有著世界第一強國——華夏帝國,作為鐵杆盟友,如今的不列顛已經可以稱帝國了,全稱是英格蘭及蘇格蘭及愛爾蘭及新英格蘭帝國。

  新英格蘭為已經發展到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

  而華夏帝國——不列顛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是為如今的鐵三角同盟,不過這是後話。

  如今,圭亞那除荷蘭、法國、不列顛、葡萄牙四國直接參與殖民地爭奪,還有西班牙暗中謀取好處的同時,又有一個最大勢力,是為齊國。

  或者說華夏帝國分封之齊王國。

  以蓋倫船為武裝貨運船,如果順風的情況下,三五天時間,船即可自加勒比海到達圭亞那。

  這個時候,華夏皇商的蓋倫船會繞過西北部的荷屬圭亞那、中部的英荷爭議的蘇裏南、英荷法葡爭議的東南部圭亞那。

  直接在後世的巴西阿馬帕州及法屬圭亞那的東南、以奧亞波克河入海口、後世聖喬治為都城的齊國的重要港口——即墨海港城停靠。

  華夏帝國所屬分封國齊國,齊國所屬新即墨城,位置就在後世的法屬圭亞那與巴西界河入海口——瓦納裏,不過現在它的名字是即墨。

  即墨為周分封國古齊國的最著名港口城市,即墨城傳承至今依舊位於山東青島地區,不過現在山東的即墨城改名了,改的名字就是青島。

  這個古老的名城名字,如古老的分封齊國一樣,分封給了齊國。

  齊國,華夏帝國有數的少數分封王國之一,齊王不是旁人,正是當初的鄭芝豹。

  美洲兵工廠巴拿馬城生產的軍火,自官道到科隆,在科隆出海經過加勒比海,越過圭亞那進入齊國,再武裝齊國的上萬國人軍士、十萬隨從兵、外籍兵。

  上萬武裝到牙齒的漢籍國人貴族軍士、十萬外籍夷籍隨從兵,就是齊國能在圭亞那占據一塊地盤,又從葡萄牙巴西殖民地搶奪一塊地盤的根本所在。

  而圭亞那與巴西界河、奧亞波克河流域下遊的齊國隻是巴拿馬軍火傾銷國之一,再從齊國往南,越過葡萄牙巴西殖民地沿海,到達亞馬遜大森林東南角,在這裏,有著從葡萄牙殖民地巴西奪取東南角及從西班牙殖民地拉普拉塔總督區奪取東部角落烏拉圭地區的華夏帝國分封之明國。

  明國同樣是少數分封王國之一,也是唯一非鄭姓非皇族者作為國王的分封國。

  皇帝是朱元璋後人,不過與先帝明光武帝朱慈炯、先先帝明崇禎帝朱由檢、先先先帝、先先先先帝都沒有直接血緣關係,是為數十萬朱元璋後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位。

  是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八世孫、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後代,長陽王朱術雅之弟——朱術桂。

  在此之前,朱術桂是輔國將軍。

  明宗室太祖朱元璋之子皆封親王,親王嫡長子又封親王,剩下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郡王,諸子又封鎮國將軍,之後又有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自奉國中尉之後,世襲罔替,不再遞降,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

  到明帝國滅亡,華夏分封明國衍生,明朝共計實封親王六十五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明代各王府先後封九百二十四位郡王。

  親王郡王相加都有超過一千,還是世襲罔替,鎮國將軍有多少就不用說了,少說都有一兩萬,輔國將軍,那是多如牛毛。

  朱術桂能當上明王完全是他的能力確實強過其它宗室,或者說,先帝無後,與先帝血脈相近的也都死於順國劉宗敏、萬禮手中,各親王更是死了不知凡幾,餘等都老實的投靠了華夏帝國,得了一塊爵田繼續過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

  朱術桂已經是矮子裏挑高子了,而且華夏帝國皇帝也不會願意看到一位前明親王甚至郡王成為明國國王。

  哪怕這個明國是已經臣服,屬於半直轄的分封國,隻有這八竿子打不著、疏遠的不能再疏遠的明朝宗室當明王,華夏帝國皇帝才能放心。

  而實際上現在的明王朱術桂也是曆史上明末名人,是為明鄭寧靖王,明鄭滅亡之後,明徹底滅亡,朱術桂偕同五位妃子自殺殉國。

  煌煌明朝,在原本的曆史上,自崇禎帝、弘光帝、隆武帝、魯王監國、永曆帝以及最後明鄭寧靖王朱術桂,竟然沒有一個沒有殉國的,一個是鐵骨,各個都是如此,那就是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