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華夏本土的動向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1      字數:2089
  華夏本土,自順天軍於兩年前以鄭成功為主帥,聯合吳三桂、薑瓖、李岩、張家玉、曹友義、黃得功、劉肇基七大軍閥,還有高第、馬科、尚之信等大大小小的民團團長,穩紮穩打的壓縮滿洲餘孽的生存空間以來,滿洲餘孽不僅驅逐出了長城,還從河套驅除,即大月氏、匈奴、突厥、蒙古之後,又一個西遷的東方民族。

  第一站就是西域,並在多爾袞與多鐸的帶領下,很快擊敗了葉爾羌,占領了天山南北昆侖山北部地區的同時,還擴展了昆侖山西麓巴達、赫尚地區,與莫臥兒帝國交界了。

  失敗的葉爾羌被驅逐到了哈薩克,與哈薩克汗國爭奪哈薩克地區本就不多的綠洲。

  如此,長城外的河套地區,分封給了薑瓖、李岩、張家玉、曹友義、黃得功、劉肇基六大軍閥,還有不想當民團長,而想當土皇帝軍閥的馬科、尚之信。

  如此,長城外的河套地區,有漢家八大軍閥,又以薑瓖勢力及地盤最大,李岩第二,尚之信墊底。

  滿清餘孽占據的陝西北部、薑瓖占據的山西,成了順天軍的地盤。

  說到底河套比山西黃土高坡土地更加肥沃,如果不算不被世人所知的山西煤礦,河套地區比山西富庶的多,薑瓖也在河套獲得了比當初滿清餘孽到來後,隻剩下太原、大同幾府等土地,多的多的封地。

  還遠離順天軍兵鋒威脅,在河套地區做八大軍閥的老大,自然是樂意至極。

  最大的軍閥吳三桂也額外獲得了甘肅全境作為封地。

  滿洲餘孽再也無法構成威脅。

  華夏大地的另外三國,西國除了以張定國應對順國的攻打以外,還在張可望的帶領下,將地盤從南部直接擴展到了於緬甸東籲國交界。

  如此,西國反而成了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可惜也是這個時候,張獻忠病死了,張獻忠無子,西國境內淪為張獻忠四大義子互相奪權的內亂局麵,喪失了擴張之力。

  順國方麵,在占據了湖廣、江西、兩廣北部的地盤之後,因為被順天軍調停了與南明的戰事,而選擇攻打西國,卻並沒有在西國大將張定國手中討到多少好。

  恩,現在張獻忠已死,張定國也改回了原姓,為李定國,相應張可望改回為孫可望,張文秀還回劉文秀,張能奇改回艾能奇。

  西國如今也一分為四大勢力,以占據雲貴全境的孫可望為首。

  倒是李自成,遲遲沒有死,也不知道是他因為蝴蝶效應而沒有去九宮山,好讓農夫鋤死,還是怎麽著,但順國並沒有因為李自成遲遲未死,而就此中興。

  因為李自成自北京、太原、長安的相繼失敗後,加上一直以來生不出孩子的心魔,已經徹底墮落,整天將自己關在襄京宮中,誓要打破生不出孩子的魔咒。

  孩子沒生出來,倒是身體被掏空了很多。

  南明方麵,並沒有因為這兩三年的和平,而抓住發展的機會,反而因為次輔李邦華年老退位養病,內閣排第三的馮元颺病逝,史可法又被以勳貴出身為由,排擠出了榮登次輔的機會。

  倒是讓內鬥內行外戰外行的馬士英後來者居上,當上了次輔。

  如此南明內閣以職位資曆順序分為,首輔:侯詢,兵部尚書;次輔:馬士英,吏部尚書;閣老:史可法,戶部尚書,位居第三;之後是,閣老:錢謙益,禮部尚書;閣老:阮大铖,工部尚書,閣老:高弘圖,刑部尚書。

  除了馬士英的同黨阮大铖有著閹黨的標簽,被馬士英強行洗白,重回東林以外,餘等包括馬士英都是一水的東林黨大佬。

  東林黨什麽操行?說的再好聽也不過是“鑲外必先安內”,而這安內交給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隻好空談的東林黨,權利中心也被內閣這一水東林黨掌控的結果就是:

  先將還在南明直接掌控的南直隸江南部分、浙江,大大小小官員全換成了東林黨,或者是東林黨後繼複社成員之後,又開始遙控給還在兩廣總督沈猶龍帶領下繼續忠於朝廷的兩廣地區大大小小官員都換成了東林黨或者複社成員。

  本身沈猶龍也是東林大佬。

  後東林與東林後繼自稱的複社合並,統稱東林,後又開始將排除異己的步伐邁向吏員崗位,偏偏世襲的吏員根深蒂固,好一整折騰都沒完成所謂的安內。

  而這期間,非東林官員,不管能力如何,都被奪官,而接任的東林新官員,往往不是以能力功勞接任的,而是站隊及聲望,哪怕酒囊飯袋一個,但因為站隊正確還有聲望高,往往能獲得高官,哪怕這個官位的原任能力再出眾。

  三年發展的黃金時間,在皇帝被架空,東林黨掌權之後,竟然都用在了這個上麵,境內百姓的死活根本沒有人管,忙著拉幫結派爭權奪勢呢,誰管衙門的運行和百姓的生死啊!

  再說百姓落難的越多,產生的流民越多,當權的東林黨反而可以以各種理由,將流民交於順天軍,換取更多作為內部鬥爭的運營資金。

  反正論說理,沒人能說過東林黨,以文盲為主的流民更別說了,各種帽子扣你頭上,坑蒙拐騙偷、威逼加利誘,還能不乖乖去順天軍,換取更多的東林黨活動資金?

  這也應證了一句老話,狗改不了吃米田共。

  從西曆1644年到如今初步平定南洋之後,又半年過去的西曆1652年。

  從崇禎十七年到光武七年,從鄭恩於北京拉起複仇軍到現在,八年時間過去了,鄭恩從十六周歲的青年成長到了二十四周歲、二十六虛歲,同時還是九個孩子的父親。

  八年的沉澱,北直隸授田於正兵,山西授田於烈士、軍官、正兵、守備兵、開拓軍的成功,塞外、海外開拓事業的成功,讓順天軍的地位得到了徹底的鞏固。

  連遠赴數萬裏之外的遠征軍,第四、五遠征軍軍團都要即刻出發。

  是時候更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