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農牧業的變革(上)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1      字數:2108
  如果呂宋本島沿海還是一副成長期狀態的話,當到了呂宋本島至大員島航線中間的巴布延群島、巴坦群島的時候,兩個群島的所見所聞,就完全是一副發展成熟的區域了。

  港口、城池、鄉鎮、村莊、都有對應大小的道路相連通,阡陌縱橫的莊稼,成園成林的果木,還有那將整座小島化作一個大牧場,在整座島嶼種滿了各色牧草及芭蕉樹,連圍欄和九成九的牧民都省了。

  鄭列特意爬上來桅杆瞭望塔,登高望遠的觀看這個新奇的島嶼牧場。

  隻見整座島嶼隻有不大的海灘及島嶼最高處,各有一座二層樓房,餘等隻有一些連牆都沒有的棚子,供島上的牲畜遮陽遮雨。

  島嶼之上,海風吹過牧草低垂,牛羊馬,再低垂一些還有豬的身影,都被暴露了出來,在一些被啃食過的空地,還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雞鴨鵝,以及兔子,同時還有貓狗穿行其中。

  這些牲畜、家禽都是散養的,基本不需要怎麽照顧,且它們也不可能逃出島嶼。

  整座小島嶼通過窺視一斑可知全豹的理論,可以大概估計出,島上的牛羊馬豬驢總數不下數千、雞鴨鵝兔更是總數不下數十萬。

  而島嶼之上,卻隻有幾位牧民騎著馬馭著一隻鷹遛著成隊成隊的狗,巡視著島嶼。

  貓狗鷹才是島嶼主要安防工作者,貓捕蛇鼠、狗捕海上猛禽以及蛇鼠、鷹捕猛禽與蛇。

  至於毒蟲乃至害蟲,它們就是家禽們的美食了,再大的可以威脅到家禽牲畜的,早已被開拓軍團清理幹淨了。

  整個牧場島嶼,也就除之不盡的蛇鼠,途徑此地的猛禽,能威脅牲畜家禽以及牧草了。

  不大的海邊灘塗有個微型的木製碼頭,兩條小船停靠到了此地,灘塗邊上的二層樓房,走出了幾位婦女,她們從小船上接過一個個木桶,又從一條船接過成捆成捆的莊稼梗、還有一個個大麻袋。

  “哦咯羅咯~呃羅咯咯~”

  婦女們口中傳喚出呼叫牲畜家禽的聲音,一時間島嶼熱鬧了起來,大量牲畜家禽往此處奔跑,當要到達灘塗空地的時候,已經鋪滿了牲畜家禽的身影。

  婦女們將船上剛卸下來的木桶,提到圍滿家禽以及家豬貓狗的一邊,遠遠看去她們將木桶往地上一倒,實際上是鄭列看不見的地麵槽子裏一倒,一大桶海中不值錢又被漁民網上來了的雜魚,被倒了出來。

  家禽以及家豬貓狗開始了哄搶,豬也是吃魚的。

  另一艘船上卸下來的莊稼梗,在這個沒有農藥的時代,自然是最好的牧草,如今正好扔給牛羊馬兔分食,同時還有一袋袋的糠。

  投食既有減少島上牧草被過度啃食的作用,也有給牲畜家禽增加輔食的作用,更多的還是讓它們保持牲畜家禽的習性,別放養久了,放出了野性,那樣想再捕捉它們就費事了。

  “在小島上養雞,這是四五年前父親就已經開始實施的了,那時候養雞的小島還沒有這麽大,且一般是荒涼、亂石成堆、草木難以生長的小島。

  父親命軍眷在小島上建一大片雞窩,再圈一大塊地養地龍,還有就是這島嶼上所見,漁民們捕撈上來的小雜魚、選剩下的死魚死蝦,作為小島上雞群的食物,以及將魚蝦作為守護雞群的狗的食物。

  如今竟直接發展到,將一座不小的島嶼,直接化作各種各樣家禽牲畜混養的牧場,再將島上種滿了牧草,作為牲畜的食物,牧草有草籽更生蟲子,如此正是家禽最好的食物來源。

  再加上雜魚死蝦,恐怕還養有地龍,如此,偌大一個混合牧場,隻要幾戶人家就能照看。

  而如今很多地方,一戶人家養三四頭豬,還要為四處打豬草而愁破了腦袋。

  養一頭牛或者十幾隻羊的,最多幾頭牛或者幾十隻羊,就要出一個放牛放羊的娃兒。

  這真是沒得比啊!”

  下了瞭望塔的鄭列,對著鄭芝鸞以及領航員感歎道,鄭芝鸞隻是點頭,在福建可不是如鄭列所說的那樣,一戶人養幾頭豬,每天光打豬草的事,就夠愁的了。

  見證了這些變化的領航員卻是保持著自豪的道:

  “侯爺為天人也!成就的凡人做不到的事,二位英雄是不知道,不僅是畜牧方麵,農耕方麵,我們順天軍的轄區,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下鄭列與鄭芝鸞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這以整座島嶼畜牧還好理解,這發現了幾千年的農耕,還有其它方法讓它產生巨大的變化!?

  領航員也不敢的得罪這兩位即將被侯爺接見的英雄,有些討好的解釋道:

  “兩位英雄如果種過莊稼,應該知道,很多時候,一個勞力實際上可以照看四五畝地,如果收莊稼請短工的話,還能照看的十畝。

  隻是很多人家中,根本沒有平均每個勞力十畝地,哪怕是租種地主家的,一個勞力能租種二三畝就不錯了。

  如此,隻得精耕細墾,讓這二三畝地的收成更大。”

  精耕細作,正是兩人認知中的正常現象,甚至他們覺得本該如此,因為土地多集中在地主鄉紳手裏,而每畝地的收成越多,地主賺的也越多,至於勞動力的浪費,地主是不管的,反正他是按畝收租,而勞動力本就低廉到形同就差把枷鎖的奴隸。

  如此,精耕細作何樂而不為呢?

  “兩位應該知道,在順天軍,一旦晉升正兵,或者晉升開拓軍團、輔兵、守備兵軍官,皆有北方百畝、南方五十畝的授田。

  如此,一位對應的就是百畝良田或者五十畝水田,而這些授田將士們也是有家眷的,其中男親屬在成丁之後,多從了軍,留下的老幼婦孺,照看百畝五十畝田。

  很多時候一個勞力要照十多二十畝地,普通人家還有小孩幫忙農作,這作為身份高貴的正兵子女,是可以免費就學至縣初級中學院的,正兵子女初中畢業之後,考上州府高級中學院的都會供應他們就讀,考不上的也多會送他們去專科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