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漢籍 夷籍 外來者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0      字數:2063
  “十二萬被融合的大員島土番,提供大量授歸化漢籍的機會,包括小孩。

  第一:凡是願意聽從侯府號召前去特定的地區落戶,直接入歸化漢籍。

  如今的針對他們的特定地區有呂宋都司、奴兒幹都司、遼東都司、滿洲都司、嶺東都司、箕子都司。

  第二:參軍,凡是參軍成功者,可直接入歸化漢籍,從軍五年後或者壯烈犧牲,直係親屬同入歸化漢籍,不過參軍需要體檢,體檢身體健康合格者才能參軍。

  第三:從事特定崗位,可直接入歸化漢籍,如今的特定崗位有礦工、海船船員、獄卒……持證醫匠、持證翻譯、持證造船匠……

  前者需要冒險,後者需要才華。

  第四:嫁入或者入贅漢籍人員,歸化漢籍不在其列。

  第五:有發明證明,包括改良織布機、農具等等。”

  五條直入漢籍的機會是明擺著的,是個人都可以選擇其中一條,怎樣去選,就看他們自己了,畢竟天上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不勞而獲的事情,本就不是鄭恩要提倡。

  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哪怕付出的再少。

  “侯爺仁義!”

  麾下文武吹捧了一句後,鄭恩繼續道:

  “五條皆不選者,保留此通道,並先入夷籍,大員島地方官吏也要協助他們這些沒有文化的人辦理夷籍及路引,並主動找到他們幫助續簽路引。

  三萬俘虜直接送去呂宋都司,服十年勞役,作為對抗我軍的代價,十年後,還活著的,直接去歸化漢籍。”

  又詳細的解釋了一番,漢籍、夷籍、外來者,以及對於大員土番的處置之後,在最後鄭恩再次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

  “那麽大員島巨網行動結束了,呂宋都司巨網行動,將利用這即將到來的呂宋旱季,籌備實施。

  先從個小型中型島嶼開始!”

  此時此刻,在場文武全體起立,同時拱手道:

  “遵命!”

  呂宋群島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

  群島西部有旱季西曆十一月到次年四月和雨季西曆五月到十月之分,東部海岸終年有雨,並以冬雨最多。

  南部地區也終年多雨,無明顯旱、雨季之分。

  東部的太平洋麵是台風發源地,每年夏秋季節多台風。

  如今順天軍使用的並不是西曆,而是徐光啟主持編修新曆法,結合西方天文知識編纂出《崇禎曆書》。

  曆史上《崇禎曆書》還未頒布,崇禎就已經去了煤山,之後湯若望將原本完善的《崇禎曆書》刪減改動一番,就以自己作品的名義呈獻給了清順治,順治帝又將其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好好的一個華夏兒郎徐光啟編修的曆法,就成了西洋人的了。

  當然這跟滿洲人推行的一封滿洲,二等蒙古,三等色目,四等漢人也有關係,能掛在前三等頭上,自然不能掛在第四等的頭上。

  這《崇禎曆書》實際上就是後世還沿用的農曆,並且這《崇禎曆書》更完善,因為本身後世的農曆就是湯若望剽竊過來的刪減版。

  農曆十一月初,西曆已經快元旦了,呂宋群島西部正值旱季,正是撒網掃蕩的時候,呂宋主島先不說,小的中的小島必先清掃完畢。

  大員島“清淨”之後,加上大員島最南部的島南衛城及港口的建立,讓剛剛清掃的大員島的大軍,得以直接沿著大員島與呂宋群島之間的巴坦群島、巴布延群島南下。

  而巴坦群島、巴布延群島正是呂宋巨網行動的第一站。

  自大員島最南部的島南港口乘船到達巴坦群島,實行巴坦群島巨網行動的赫文興,如今已經因功升到了遊擊將軍,並接替馬得功成為了敢死三營的遊擊將軍。

  烏麵將軍馬信也當上了副遊擊將軍,本可以做赫文興的副將,不過因為更需要他在前線領兵,所以如當初的赫文興一樣,以副遊擊將軍的身份統領敢死三營最精銳的一部。

  負責運送敢死三營一萬將士的船隻在巴坦群島的主島停靠,不大的巴坦島,一萬將士登陸,幾乎占據了島嶼的每個角落,很快幾十個人被押解了出來。

  比土著黝黑又粗糙的皮膚,看起來很像是土著,但比土著高的多的個頭,還有那並不像南洋土著一樣汗毛濃密,又不像是土著,知道有人聽出了他們說的是客家話,才知道這島上的居民竟然也是華夏民族客家人的出海冒險者。

  “快快鬆綁!水!食物!都拿過來!”

  得知他們是客家人之後,軍官格外的客氣,很快連赫文興都驚動了過來,一身內斂卻威武同樣力量感十足的玄色鐵甲,在罩著夏季的軍綠色外袍,加叢林迷彩披風,一看就不是普通軍官。

  幾十位巴坦島上的客家人連忙就要下跪,還是赫文興開口阻攔:

  “漢人不用下跪!你們都是開拓先鋒,都是勇者,更沒有下跪的理由!”

  生硬的客家話,不會的地方還用官話代替,又是手舞足蹈,還好對方聽懂了。

  赫文興內心籲氣,還好福建的客家人也多,不然他還真連這生硬的客家話都說不出來。

  “我們侯爺有令,巨網行動,凡是遇到漢人,都帶去見侯爺,侯爺客家話說的好,到時什麽事你們也好一起交流。

  可以西式軍團不在,不然可以讓他們翻譯一下。”

  巴坦島的客家人是一波三驚,沒想到一個貧民,會受到這樣的禮待,可語言不通,又不會官話,也就隻能任由順天軍安排。

  當敢死三營掃蕩麵積更大的巴布延群島,更多的島民被搜羅出來,巴坦島的客家人親眼見證了那些雖然黝黑,但明顯高的多且汗毛也不像南洋土著那麽濃密,且言語明顯更像廣府話或者閩南話的島民,被客客氣氣好吃加好喝的安排到和他們一起。

  那些黑瘦毛還多一口呂宋土著語的島民,就沒有這待遇了,連口水都不給更別說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