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蘇祿衛/順天軍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0      字數:2169
  海陸大軍上萬,都快跟蘇祿國所有的臣民相加的總和差不多了,在半個南洋通的高文采統帥下,前往小的不能再小的蘇祿國的國都。

  蘇祿國自此並入順天侯府治下,為呂宋都司蘇祿衛。

  有高文采和上萬精銳將士在,對於除不服管教的野蠻人以外,真正被統屬的人口還沒有五萬、軍事落後、武器裝備落後的渤泥國來說,是無法撼動的存在。

  隨著蘇祿國的並入,整個呂宋即菲··,不算島嶼內陸大山的野蠻人,都歸屬了順天侯府的統治,呂宋的熟地更是被順天侯府治下的呂宋都司給牢牢掌控著。

  隻等大員島開拓軍團,輾轉呂宋,至於已經得到了大量開發的大員島,將迎接內地新組建開拓軍團。

  開拓軍團先於大員島開發,期間一旦染病,可以立馬乘快船,前往福建,如此即可在更好的環境下養病,將熱帶生地的熱帶病帶來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在大員島適應之後,除留下表現好的,繼續留在大員島在大員島紮根,剩下的將輾轉呂宋,以更好的適應力,來開發呂宋。

  因為要開發生地,所以還是熱帶疾病依舊無法避免,雖如此,可也總比直接從華夏九州移民過來的病亡率,低的多。

  後世,土地麵積比兩個福建還大的呂宋,有人口上億,如今也不用安置上億,在將現有的六萬移民安全問題解決,再確保他們一等公民的地位,再多給他們介紹一些妾室。

  以漢人的生育能力,幾十年後,這裏就將徹底成了漢家兒郎永不分割的一部分了。

  不過,自己有更快消化的辦法,隻有越快的消化,才能越萬無一失。

  大員島的笨港、淡水、雞籠、玉蓮四個開拓軍團,轉為呂宋開拓軍團,就是最好的辦法。

  ————

  明光武二年,西曆1646年,十一月又稱冬月,大員島上卻是炎熱依舊。

  大員島都司高拱弼,去了呂宋,鄭芝越成了新任都司,管理整個大員都司的同時,還統領著都司直屬的正兵、守備兵、輔兵。

  除此之外,大員島的領兵者還有四大港口,四個開拓軍團的開拓參將。

  開拓參將是含金量最低的參將,麾下卻實打實的統領著十萬軍民,且多是男丁。

  最初開拓軍團是五萬軍民,男丁占六七成,後通過不斷接納被征服的土著遺孀及撫養女遺孤,還有順天侯府將通過征服獲得的外籍遺孀、遺孤,從吳三桂、薑瓖等軍閥那裏交換來的外籍女俘虜,組織進行南方遺孀遺孤北調,北方遺孀遺孤南調,東方西調,西方北調。

  最終,促成了這些大員島開拓男丁們最少一段,甚至兩三段姻緣,且都是妾氏。

  如此一個開拓軍團的軍民,也都升到了十萬。

  而作為玉蓮開拓軍團參將的解罪,在將玉蓮的玉石礦脈進行最飽和的開發之後,此時卻將鄭家軍的軍旗插到了大員島最高峰——玉山。

  解罪腳下還是玉山高地番的村社,而原村社野蠻的高地番,正在解罪麾下開拓軍團的將士們指使下,在玉山之巔建立道觀。

  這裏不僅將作為代表華夏本土文明道教的新聖地,玉山道觀還將利用地理優勢,建的跟一座山中城堡一般,作為華夏文明的標誌。

  被鄭家軍征服的大員島土番,作為華夏越人分支,將再次回歸大家庭,作為漢家兒郎的一員,為了更好的融入大家庭,陣痛自然在所難免。

  正在玉山之巔觀摩自己親自插上去的新軍旗,觀看著黃色旗麵上古樸的先秦漢時龍紋,古樸的龍紋為爬行龍紋的一種,位於旗幟的正中央,幾乎占據了大半的旗麵。

  倒是古樸龍紋之色為紅色,而非傳統的青色或者玄色。

  黃麵紅龍旁邊靠旗杆有豎著的一條空白處,書寫著黑字“玉蓮開拓軍團軍部”。

  如果是玉蓮開拓軍團某營某部某司,還會白底黑字寫著“玉蓮開拓軍團某部某司。”省略了營。

  是因為營之下的部一級,在鄭家軍滿編的情況下是兩千兩百人,超過了西方編製的一個步兵團,因此每個部都有專屬的番號。

  以鄭恩的護衛營下轄第一、二、三部及營本部開始,如今到開拓軍團這最低等,比輔兵還低等的存在,番號已經是八百幾幾了。

  也就是說如今的順天侯府及一部分大員侯府合並過來的部隊,已經編到了八百多個部,相當於西方八百多個團,按照一個團兩千兩百的編製,已經是一百六十多萬將士。

  其實並沒有這麽多,因為很多特殊的部,滿編也是才一千一百將士,像騎兵部就是如此,騎兵一部為一千一百騎,算上戰馬倒是剛好兩千兩百人馬甚至更多,因為有備用馬。

  像海師卻是一部隻有一千一百人,還沒有馬,這還是海師陸戰隊,技術兵種,像炮兵、艦船技術船員等等,都是一部五百五十。

  而鄭家軍,恩,現在應該說順天軍了,說來也有意思,華夏大地有了一個順朝還健在,又有一個西朝以大順為年號,如今又多了一個順天軍。

  不過想想他們的最高統帥為順天侯,一些就說的過去了,而且,順天順天,順應天意也!確實不失為好的寓意。

  順天軍打黃旗繡紅色龍紋為陸師,繡玄色龍紋,為海師。

  正在玉山之巔享受自己榮耀的解罪,卻見一隊插著紅色背旗的將士找到了他,一封加急信送到了他的手裏。

  ……

  位於笨港與大員島西南荷蘭殖民地之間,有一個大員島土番最大的勢力,勢力首領有“大肚番王”之稱。

  “大肚王國”為巴布拉部族與貓霧捒部族、巴則海部族和一部份洪雅部族,所成立的“跨族群準王國”,共主為大肚番王,各村社之間又相對獨立,“首都”在大肚社,位於大員島中西部,烏溪北部。

  大員二副都司,土番歸化漢籍出身的鄭癡兒,正在大肚社最大的一個茅房之中,上座的正是手持藤杖的大肚番王甘仔轄·阿拉米。

  當一位護衛找到鄭癡兒時,鄭癡兒拱手起身:

  “大王,外臣有事先走一步,至於柯大王所領18個村社還有另4個村社遷移之事,大王還請慎重考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