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領路去美洲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0      字數:2103
  隻是香料,已經讓聯合艦隊的文武眼睛放光了,再望向周圍的土地,都忍不住低頭尋找,尋找著等同黃金的香料。

  而高文采卻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繼續道:

  “香料隻是其中之一。

  其二,南洋臨近我們華夏大地,每天都有的文化課上了也不是一兩月了,大家應該都知道絲綢之路。

  可知道絲綢之路分路上絲綢之路,就走關西、河西走廊、西域、小西海,入泰西的絲綢之路。

  卻少有人知道,其實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那就是走閩、粵,入南洋,通過麻六甲、三佛齊之間的海峽,進入天竺南部,再入波斯,經過阿拉伯或者埃及,轉路陸進入泰西的海上絲綢之路。”

  周圍人大多一臉迷茫,或者恍然大悟,顯然正如高文采所說,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自漢時就有,古有記載,大秦人,自大海筏小舟入廣州番禺,三國孫吳時期,更是銘文記載了大秦人拜見吳帝孫權的故事。

  之後更是持續了上千年,直到突厥人的後裔建立了壟斷海陸兩條,也是所有的絲綢之路的奧斯曼帝國,之後,泰西商人才少了。

  但奧斯曼商人卻多了。

  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強盛,讓所有的泰西諸國聯合起來都無法撼動,而對於東方商貨,如絲綢、瓷器、茶葉等,又是西方貴族圈不可或缺的,但又實在購買不了太多奧斯曼抬高數倍價格的絲綢等商品。

  為此,才另辟通往我們華夏大地的新絲綢之路,最終因此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也是大殖民時代。

  如今這南洋諸島,就是泰西人購買我們華夏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商品的樞紐,誰能插足南洋,就能像奧斯曼帝國之前一樣,壟斷我們華夏的商品。

  這就是泰西諸國,一心想插足南洋的原因之二。

  回稟侯爺,末將的匯報完畢。”

  說完,高文采麵無表情的退到了一邊,而鄭恩看了隻是暗暗搖頭。

  這是在生自己的氣,生自己沒能一心一意的效忠明朝,要不是因為知道自己繼續效忠明朝,會死的比嶽飛還慘,因為嶽飛的功勞還沒這麽大,功高震主也沒震的這麽厲害。

  加上,如今一頭紮進了為華夏民族,為漢家兒郎的子孫後代造福的事業之中。

  才如此一副公事公辦,不講究人情的樣子,不然恐怕是直接卸任前去南明朝廷了。

  小勳貴出身的高文采,對於朝廷的忠,又和曹友義、沈廷揚這類有文化的武將不一樣,跟與黃得功、劉肇基這樣目不識丁的武將不一樣。

  但最終,都敗在了【先】華夏民族,【後】大明朝廷。

  畢竟,如今這南明朝廷,可不見得有多歡迎你們這些勳貴、武夫,甚至如沈廷揚一樣的海商。

  何況忠之前還有一個孝呢?他們長輩的思想工作,早就做通了,其實也好做,父母永遠是站在孩子一邊的,而如之前所說,放棄順天侯府的權力、地位、金錢,入一個不受歡迎,甚至被排斥的地方,父母怎麽又會願意呢?

  他們的父母可不是容易熱血上頭的少年郎了。

  對於高文采,自己隻能是內心暗暗歎息了,反正因為他一頭紮進了公事之中,在公事方麵的效果也進展了很多,那就保持如此吧!

  間隙,就讓時間來慢慢填平吧!

  通過高文采的介紹,聯合艦隊的文武都若有所思,也需要總結消化一下,鄭恩也就將精力放在了通過個人翻譯,一直在聽的原西班牙駐呂宋總督迭戈法·查孔和副官薩比尼亞諾·曼利克·德拉臘身上。

  “查孔、德拉臘,關於南洋的曆史,好聽嗎?”

  不列顛語從鄭恩口中吐出,二人都是會不列顛語的,也就不用不會不列顛語的華人翻譯來翻譯了。

  “上帝啊!原來這就是南洋的曆史!”

  “我的上帝啊!貴國的知識儲備,正是猶如上帝的圖書館。”

  兩人一出口,就是一些沒有營養的奉承話,也是由不得他們不說奉承的話,性命可還掌握在對方手裏呢!

  鄭恩也不是什麽絕情的人,他們喜歡拍馬屁,就尊重他們的自由,等兩人總算拍完了,才開口道:

  “在二位的讚美中,我已經成了一個完美無瑕之人。”

  “正是如此。”

  “上帝可以見證。”

  查孔與德拉臘連忙道。

  鄭恩點點頭,也不去管你要怎麽才能請來上帝做見證,而是開始步入主題的道:

  “那麽二位願意為我效勞嗎?”

  麵對鄭恩的橄欖枝,查理還猶豫了一下,德拉臘卻是直接行了一個西方禮:

  “樂意為您效勞,侯爵閣下。”

  想不到被自己的副官搶了先,這下查孔哪裏還猶豫:

  “哦!上帝啊!突如其來的好事,讓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為侯爵效勞,是我一生的榮幸,我願永遠效忠侯爵殿下。”

  鄭恩點點頭,算是接受了他們的效忠,不過卻沒有急著高興,而是繼續道:

  “那麽作為我軍前往美洲的領路人呢?”

  呂宋每年都有馬尼拉運寶大帆船,前往美洲西班牙人殖民地,對於遠東到美洲西部的航線,沒有人再比呂宋的西班牙人更熟悉了。

  西班牙駐呂宋總督府,與西班牙本土取得聯係的通訊線路都是走美洲新西班牙,再中轉西班牙本土。

  因為西班牙帝國的衰弱,加之三十年戰爭還沒有結束,是不是打三十年都說不準了,西班牙方麵又一直處於劣勢。

  按照西方的說法就是,東印度尼西亞群島,經過印度洋,再從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入大西洋的航線。

  或者按順天侯府的說法,自南洋諸島,經過南海,轉非洲南部好望角,入西海的航線。

  不管是那種說法,這條航線,都已經讓西班牙人的敵人,荷蘭、不列顛,甚至還有法蘭西插足,給切斷了。

  他們如果想更安全的跟本土聯係,隻能走東海即太平洋航線。

  遠洋航行,茫茫又始終如一的大海,在時下最離不開的就是熟悉航道的航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