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鄭家軍大會議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0      字數:2098
  順天侯不算奢華但夠寬敞的議事廳,鄭家軍高層齊聚一堂,文以鄭渡為首,第二是副軍師馮澄世,所以實際是以馮澄世為首。

  武之首是鄭鴻逵,第二是鄭成功,第三才是甘輝,不過這卻是好事,這代表著鄭家十八芝慢慢與鄭恩的鄭家軍慢慢融合一體的表現。

  一筆寫不出兩個鄭,隨著鄭恩的勢力越來越大,而鄭恩本就是鄭芝龍最最器重的、實際上的嫡子,也是因為血脈純正、母族高貴的問題十八芝中最受家族高層看重。

  十八芝與鄭恩的鄭家軍合並,這是眾望所歸,主要還是,鄭恩的家業太大,這家族人不幫忙做官,難道還要將官給他人?

  而且這說不好就是一個天下之主,再不濟也是一個海外稱王,本家不支持鄭恩,鄭恩的娘家就該上位了,實際這次會議,鄭恩的親大舅,一位叫莊興的。

  還有大舅家的兩個兒子,以及其他舅舅家、姨媽家,都有代表前來,隻是如此高層會議,隻是讓已經授予高級參軍的大舅莊興,及低級參軍的大表哥莊演以隨從的身份,參加而已。

  莊家本是士大夫之家,書香門第,莊家出來的人,在文化程度方麵要遠超過鄭家,做大舅的莊興當一個高級參軍,那是完全合格的。

  莊家這次的來人,也多授予文官,包括軍中的文職參軍。

  要不是莊家自鄭恩之母莊氏死後,千百年來,非逢年過節不聯係,鄭恩創業之初也沒有什麽表示,如今大局明朗了,才來錦上添花,大舅莊興的職位還要更高。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鄭家人感到了壓力,鄭鴻逵、鄭成功,加上之前的鄭芝豹,以及三人的部將鄭聯、鄭彩、鄭泰,主動並入鄭家軍,就是征兆。

  順天侯府議政廳如今是人才濟濟,滿大廳的二三百人,都提前等待著鄭恩的到來,一出場,就迎來了熱烈又整齊劃一的歡迎。

  鄭恩剛出場,剛剛還因為多年不見或者隻是聞名,而相互探討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如果有人坐著,那麽就會看到集體起立的場景,不過鄭恩的威望更高,哪怕再是早到的,到如今也沒人在鄭恩到來之前,坐下過。

  雖然每一個人都有接待的低級參軍安排過對應的座位。

  沒有人坐下,自然沒有全體起立,不過卻有全體作揖。

  包括做叔叔的鄭鴻逵、做舅舅的莊興,都是集體拱手作揖:

  “末將屬下,拜見侯爺。”

  鄭恩擺擺手,表情依舊是標誌性的、自信的、和藹可親的微笑,卻不怒而威的開口道:

  “諸位都是我的叔伯兄弟,都是自己人,不用如此客氣,都落座吧!

  都坐!”

  鄭恩一招呼,老牌鄭家軍成員都自然又端正的坐了下來,倒是讓不習慣這複古的坐而論道的鄭鴻逵、鄭成功、莊興等人,有些不習慣,等老人都落座了,鄭恩再三招呼,才扭捏的坐下。

  必要的客套寒暄過後,鄭恩直言起來:

  “都是自己人,客套的話就不多說了。

  坐而論道是我們順天侯府的慣例,直言不諱、開門見山,也是我們順天侯府的慣例。

  如今戰事暫時告一段落,隻是滿洲餘孽盤踞在山西南部、陝西北部,讓人心生不快,此事需要人去處理。

  這是其一。

  廣闊的轄區,也需要加強管控。

  這是其二。

  國內,嗯,就是華夏之內的戰事告一段落,該再次放眼世界了。

  這是其三。

  咋們先進行這三條的議論,最後再討論可有補充的問題。

  那麽針對這第一條,按照慣例,由職位低的開始發言吧!”

  職位最低的就是莊興這個新來的高級參軍了,其先行行禮:

  “滿洲餘孽,不可不除,著一力將,統大軍,聯合曹友義、黃得功、劉肇基、沈廷揚四鎮,河南李岩、張家玉,山西薑瓖,陝甘寧吳三桂。

  組建絕對兵力優勢的聯軍,一舉泯滅滿洲餘孽。

  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空的,而我們就是集結絕對的實力優勢。”

  鄭恩點點頭:

  “大舅所言不虛,不愧是書香門第,除沈廷揚另有安排以外,其它都是可圈可點的。

  那麽其他人繼續。”

  自下而上的發言,讓低職位的更好的自由發揮,也方便鄭恩集合眾人之長,最後發言的文官之首鄭渡憑實力說話,差點將鄭恩的話都說了。

  隻聽鄭渡一本正經的點頭道:

  “嗯,他們說的都對。”

  嗯哼,正軍師鄭渡,這是真實力,同母兄弟鄭恩就是。

  “咳咳,嗯,就如二哥所,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麽我總結一下,大家拾遺補漏,看看有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鄭恩一開口,本就全神貫注的二三百號人,如今更是提起了十二分精神。

  “滿洲餘孽,由大哥鄭成功領正兵五萬,守備兵十萬,聯合曹、黃、劉三鎮,李岩、張家玉一方,吳三桂一方,薑瓖一方的人馬,以穩紮穩打的方式,逐步推進。”

  “是!”

  “如今順天侯府轄區廣闊,人口數以千萬,多數地區要戰後重建,而我軍成立時間短,地方管控力度一直欠缺,如今,就是抓緊這點的時候了。

  要做的事很多,確定各級官吏,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準則,確保侯府的命令能下達到鄉鎮一級,最後還要發展到命令直達每一戶人,甚至每一個。

  這需要大量的官吏,因為某些原因,又不能逾越,因此大家多多舉薦,任人不避親,唯才是舉。

  不過事後會有考核,以做到優中擇優,有能者居之。”

  超過秦漢時期的地盤,高層管理者還好說,有很多底層官吏都是降官降吏保留原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誰叫你地盤擴充太快呢?

  而選官係統還是原始狀態,軍隊還有軍官營,已經逐步成熟,地方縣級還能親力親為,再下級就隻能讓下麵的人去舉薦,甚至保留降官降吏原職了。

  逾越,是地方選官最大的問題,為此鄭家軍轄區多實行軍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