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各方勢力(上)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30      字數:2099
  “在這可同時供數百到上萬不等的俘虜開拓的島嶼,用以安置這六十萬俘虜,介時我們隻需要牢牢控製船與補給,那麽這切割剁碎過的六十萬俘虜,自然不會成為威脅了。

  而且這六十萬俘虜,有很多是死了丈夫或者丈夫拋下她們逃了的婦人,以及很多未出閣的。

  將這一部分女子,有方法的牽線給我們麾下的將士們,如漢家女子給外籍入漢籍的將士為妻,甚至入贅這些漢家女子,為新漢籍提供相對純正的漢家血脈,提升新漢籍的凝聚力。

  再如,將俘虜裏的外籍女子,牽線給漢家兒郎為妾,在父係天下的社會,她們將為漢家兒郎開枝散葉。

  如此六十萬俘虜就很好的削減了很多,畢竟男的都從軍做了韃子軍或者漢奸軍了,這六十萬俘虜女子的所占比例本就很大,且童養媳也是可以的。

  再加上其它因素,這一切就都解決了。

  萬事開頭難,這開頭一年過去了,之後都好辦了。”

  “侯爺英明!”

  堂下稱讚聲一片,這還是鄭恩將很多敏感的事情沒說出的情況下,如若說出來,不知道還有多少繼續誇他英明了,如此還誇,如若真心,必將是追隨自己的狂熱分子,而最缺的真是這種自己的狂熱追隨者。

  不過這隱藏的,如:從北京到大員島、到南洋,舟車勞頓及漂洋過海的不適,會剔除多少。

  再如:這些人開拓的地區如果都是蠻荒之地,那麽這些地處熱帶的蠻荒島嶼上的等等熱帶病,又會剔除多少呢?

  可不是萬事開頭難,開頭一年過去之後,按照常理及開墾這些蠻荒之地的殖民者帶來的經驗,一年過後,這初代開拓者是真正意義上的鬧不起來了,怎麽鬧?從土裏爬出來鬧?

  北京城中的俘虜問題解決了,這六十萬俘虜,將為華夏民族做出巨大的貢獻,更多的還會為華夏民族奉獻一生。

  北京城自此也將成為純粹的鄭家城,那麽就要進入下一個問題了,越大的事,伴隨的問題也越大越多,這現在要做的事天大的事,伴隨的問題自然是天大的且無數多的。

  其中就包括這鐵定不會支持自己的三位嶽父、也是朝廷的死忠曹友義、黃得功、沈廷揚如何處理?

  還有這清虜餘孽、順軍餘孽以及從未接觸過的張獻忠西軍,如果處理?

  一張詳細的軍事地圖張開,秉承著一貫追求精準的作風,這張地圖精準程度比時下流通的抽象派地圖,精準了不知道多少倍。

  精準的地圖之上,鄭家軍科研部最新研究、並已經開始推廣的彩色蠟筆,根據不同的顏色,將地圖上鄭家軍及鄭家十八芝、清虜餘孽、順軍餘孽、西軍、明軍,分別標注了出來,連同各方勢力的主要兵力及主將,多有備注。

  其中就有被逐出北直隸,但又因為薑瓖與吳三桂的背叛,而無法逃入山西,又不能放下多鐸不管,而輾轉西南盤踞到河南舔傷口的清軍多爾袞。

  薑瓖也在吳三桂的幫助下拿下了山西全境,並打出了晉的旗號,自稱晉侯,名義上效忠大明。

  如今的吳三桂在山西大肆擴張了兵力之後,由薑瓖提供後勤,開始了征服秦地做真正的西王——西秦王之旅。

  四川明軍最後的抵抗被消耗殆盡,張獻忠的西軍還得以東與北兩麵駐防線,往南部雲貴擴張的路線。

  順軍在丟失了九成九地盤之後,於他們最後的都城,也是最初的都城襄陽,他們自稱的襄京為基礎,大軍南下,嚇的病入膏肓的左良玉倉皇而逃,最終舟車勞頓死在了路上,整個湖北落入順軍之手。

  據確切軍情,按照曆史上早該意外又巧合的死在九宮山的李自成,這一次很幸運沒有碰上這個意外死亡,還派出李過征討湖南,眼看天下糧倉湖廣就要落入順軍之手。

  最後的南明朝廷呢?

  南明朝廷有了首輔侯恂、次輔李邦華,閣老馮元颺,史可法,馬士英,錢謙益。

  除了馬士英、水太涼,是個禍害,餘等排名更前的四位,無一不是能臣加忠臣,另外鄭恩也扶持了忠臣朱大典、何騰蛟舍棄早已腐朽的南京京營,重練新兵。

  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經過三百年的腐朽,早就從骨子裏糜爛,能臣加功臣的上位掌權,不過是繼續苟延殘喘而已。

  就在鄭恩大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多鐸的大軍不僅三天就取了比北京還容易守的堅城中都鳳陽,大軍還一路摧枯拉朽,橫掃了淮河之南,兵威直麵南京。

  當初因為鄭恩的運作,多少忠臣忠骨得以居於淮河防線,最終因為基層的腐朽,京營根本毫無戰力而飲恨。

  其中包括了史可法自發北上,與兩萬新兵朱大典、何騰蛟兩部,及數十萬賬目兵留守的揚州,也沒能逃脫曆史上被屠豁的命運。

  南明一時人心惶惶,預投降者如雨後春筍,還是因為鄭恩的求援信,鄭芝龍帶領鄭家十八芝的水師精銳殺入長江,封鎖了長江,被阻擋住了多鐸的北軍。

  如此按照明朝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劃分,京師之北直隸、山東及隸屬於山東的遼東都司、奴兒幹都司,在鄭家軍手裏。

  其中鄭家軍還有原本不屬於明朝領土的半個朝鮮、蝦夷島、大員島、奴兒幹都司以北的海岸。

  鄭家十八芝還掌控著福建。

  如此鄭家地盤最廣,兵力最強,最是富庶,是為最強大的勢力。

  第二大勢力是為清軍,清失了兩京,失了皇帝,多爾袞依舊盤踞河南,麾下有五十萬滿洲軍民,又有新晉綠營兵。

  多鐸盤踞淮河以南,麾下有八旗滿洲五萬,基本沒有損耗,另外還有三萬八旗蒙古、兩萬外藩蒙古、六萬八旗朝鮮、五萬八旗漢軍,算上八旗滿洲,共十萬精銳外加十一萬戰力超過普通正規軍的半精銳,也是消耗又補充,而維持不變。

  倒是因為拿下相對連年天災人禍的北方,所以富庶的多的淮南,而讓麾下的綠營兵炮灰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