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多鐸襲中都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9      字數:2130
  因為如今的南明朝廷,遠比曆史上的南明更團結,實力更是強大無數倍,非左良玉麾下的號稱百萬的烏合之眾能撼動的。

  左良玉也是老於行伍,不過冠以養寇自重,又殘暴不仁,為**的代表人物,本麾下因為十餘年來的欺軟怕硬、保存實力,而匯聚了很多精銳,但因為崇禎十五年,在朱仙鎮被李自成大敗,精銳盡失。

  不過左良玉就算沒有精銳了,隻剩下殘部的他,也通過爛熟的與流寇無異的裹挾百姓之法,在湖北又匯聚了八十萬烏合。

  為此崇禎朝廷還特封他為寧南伯,給他的兒子左夢庚平賊將軍的大印,並許諾大功告成以後就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不過這八十萬大軍有多少水份,左良玉太清楚不過了。

  因此,左良玉根本不敢像曆史上一樣,跟造反沒什麽區別,以清君側為名義順江而下。

  江東如果不算鄭芝龍的人,雖沒有什麽精銳之師,但他左良玉就算是打下了江東乃至南直隸,也是給鄭恩做嫁衣罷了。

  鄭家四位總兵,四支大軍的聯合進攻,根本不是他左良玉能抗衡的,何況他左良玉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所作所為不過是為獨子左夢庚,保存一份家業罷了。

  所以,左良玉是以戰略性撤退為名義,順江而下的,並表明了麾下大軍願意聽從內閣首輔、對左良玉有知遇之恩的侯恂調遣。

  可,這左良玉本就病入膏肓,這一舟車勞頓就死了,再算上他家族在許昌就被流寇滅門,真是“被”滿門忠烈了。

  哦,還有一個軟骨頭左夢庚還活著,這整得知消息的鄭恩,挺像幫他滿門忠烈的,雖然這個滿門忠烈要加個“被”字。

  左夢庚領監軍進士出身的黃澍,馬士秀、郝效忠等三十六營將領,八十萬烏合,名義上繼續效忠大明朝廷,駐守江北湖廣與南直隸交界的黃州府。

  自此湖廣江北,及湖北,大半被順軍占據,而順軍也隻剩下這些地盤了。

  至於李岩、張家玉,還會不會繼續打著順軍的旗幟,那就看兩人的心情了,因為順軍旗幟不再是虎皮,打不打都無所謂了。

  這還是一月前的軍情了,如今傳來消息,多鐸又有大動作了。

  “什麽,多鐸又突進去了淮右?還包圍了中都鳳陽?!”

  北京城下,正意氣風發,準備一舉光複北京的河北八大帥發出了震驚聲,特別是剛剛從中都鳳陽過來的劉肇基,更是麵如死灰。

  “我每每攻其必救,大行圍魏救趙之計,這多鐸竟然現學現用,圍攻我之必救。

  而且左夢庚及左良玉麾下的原部,正好就被安置在淮右。

  真是小看他多鐸了,也是,我不過是小毛孩一個,多鐸打過的仗,可比我吃過的飯還多。”

  鄭恩呢喃細語,神情無比凝重。

  華夏古代傳統地圖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這淮右即淮河西部流域,而大明太祖朱元璋又是鳳陽府濠州鍾離人。

  明初,曾一度要以鳳陽府為首都,連城牆都是以都城的標準來建的,城牆高而厚,有內城、外城,還有皇城、宮城。

  雖最終朱元璋拍板定都南京,但依舊以鳳陽為留都中都,又以北京為北留都。

  如果說滿洲是清虜的龍興之地,龍脈所在,那麽鳳陽就是大明的龍興之地及龍脈。

  有明一朝,鳳陽都是中都,且朱元璋的祖先皇陵也是在鳳陽,不用懷疑,朱元璋還沒發家祖先就死了,不葬鳳陽葬哪裏?

  不過現在倒是不用擔心這些沒有當過皇帝的朱家祖先,被擾了平靜,埋著十三位大明皇帝的北京十三陵都被清虜占了,還差一個最不起眼的鳳陽皇陵嗎?

  隻是北京丟失,中都再丟,將極大的影響到大明的威望,且鳳陽本就是地理要衝,拱衛南京的重鎮,守江必守淮,而鳳陽城就在淮南,是為淮河流域最大的一城。

  鳳陽告破,南京將就位於清虜的兵鋒之下,萬一清虜再有機會渡江,圍了南京,那大明剛剛凝聚起來的威望就要毀於一旦了。

  這剛剛恢複漢人們的天下共主之勢,就要大受影響。

  不是鄭恩又多忠於大明,忠不忠大明是必要的,主要的是華夏不能沒有一個能凝聚所有漢家好兒郎的共主。

  漢家好兒郎沒有了共主,那麽漢家兒郎必將一盤散沙,一根筷子容易折啊!

  所以大明現在不能丟失了領導天下漢家兒郎的共主威望,最少在新的漢家兒郎共主接替傳承之前,大明不能丟失共主的威望。

  曆史上,漢家兒郎可不就是因為沒有權威的、凝聚所有反清勢力的共主,而最終華夏沉淪嗎?!

  這也是南明末期,明智的愛國將領們,一直打著永曆帝旗號的原因,也是曆朝曆代的末年,明智的軍閥多打著朝廷旗號的原因。

  不是他們不想自己直接當皇帝,而是在權威及實力,達到能接替這個天下共主之位之前,冒然稱帝即稱天下共主,必將被群而攻之,成為袁術第二。

  所以,不管鄭恩懷了什麽心思,如果不想漢家兒郎都過早的亂成一盤散沙,必須要救南明。

  至於怎麽救才最有利,自然是多鐸攻下了中都鳳陽,又包圍南京,南明威望降低到冰點。

  鄭恩自己又再次光複了北京,攜大勝之勢南下,一舉光複中都鳳陽,鄭家軍威望達到沸點的時候,再解南京之圍。

  亦或者是多鐸正好攻破了南京,而鄭家軍緊接著打敗了多鐸又光複了南京。

  如此,自己的威望就無限接近天下共主了,進可以自己稱帝,退可以做曹操第二。

  鄭恩的心思,河北另外七大帥也不好把握,但有一點他們都肯定,鄭恩也不想朝廷出事。

  救援朝廷成了必須,那麽怎麽救呢?

  河北七大帥都看向了鄭恩。

  其中劉肇基、曹友義、沈廷揚、黃得功、鄭成功,眼神中帶著著急,一看就是恨不得鄭恩立馬下令,帶著聯軍南下救援朝廷。

  也就鄭鴻逵、高傑平靜一些,臉上的著急之色,更像是著急錯失光複北京的功勞,隻是掩蓋成為南京朝廷著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