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十一衛/六百萬人口(萬更一,各種求)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9      字數:2137
  能保留一半的府牧,這是超出了沈器遠預料了,畢竟朝鮮上下,支持並入大明的人,才占多數。

  倒不是朝奸多,而是經過這幾次波及全國的戰亂,朝鮮人口銳減還剩二三百萬不到,壯丁,近八十萬。

  而近八十萬壯丁,就有超過二十萬為鄭家軍朝鮮營,別的不說,光鄭家軍朝鮮營,就組建或擴編過三次。

  第一次五營,第二三次都是十營,期間也有留下來的老人繼續在朝鮮營。

  另外加入鄭家軍,因功升漢籍的原朝鮮壯丁又有一二萬。

  這二十多萬的朝鮮壯丁,都是享受著鄭家軍高額的軍餉及福利的,他們代表著二十多萬個家庭,代表著數以萬計的家族,實際享受鄭家軍帶來的,遠超無數倍給朝鮮做百姓的待遇。

  而羨慕鄭家軍朝鮮營的也不知凡幾,又主要集中在力挺朝鮮並入大明,實際上就是並入順天侯藩地的林慶業麾下。

  達二十萬之眾。

  剩下的金自點麾下有十五萬大軍,沈器遠隻有不到十萬。

  餘等是零零散散的朝鮮地方小勢力。

  恩,鄭家軍23w+,林慶業20w,金自點15w,沈器遠10w,地方勢力10w+,事實上,預示著,朝鮮上下壯丁,沒有幾個沒當兵了,當然除了鄭家軍以外,很多都是抓壯丁入的伍。

  雖然他們很多該種田的還是種田,該做匠的還是做匠,該從商的還是從商,但不可否認他們已經入伍的身份,而且是隨時可能訓練,也隨時可能參戰的。

  也就是說,怎麽選,是繼續做朝鮮保留地的朝鮮百姓,還是做大明百姓,看的還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怎麽選。

  這也是鄭恩通過朝鮮幾次波及全國的大戰,而有意推行“全民皆兵”的,因為當了兵,才好控製,而且軍法遠遠比國法嚴厲。

  最終協議的結果是,在鄭家軍又一次的“讓步”下,更富庶,平原及耕地更多的西部、西北部的京畿道、平安道、黃海道、忠清道,為朝鮮王國的保留地,即隻有四道,也就直接撤銷道級衙門,王國朝廷直接統轄八府牧。

  更貧瘠,多山地,少耕地,不過領土麵積相對大很多,海岸線也長很多的東部、東北部、南部的鹹鏡道、江原道、慶尚道、全羅道,並入大明順天侯府藩地。

  同朝鮮一般,撤銷道級衙門,再將八府牧改為八衛。

  又在原珍島衛基礎上,將臨近珍島的全羅道一些地盤劃給珍島衛。

  同時濟州獨立為一衛。

  而鬱陵島、獨島所在的鬱陵衛,也將獲得嶺東及慶州的一塊沿海土地編入治下。

  如此原朝鮮地區,將設有十一衛,保留嶺東都司,升原鬱陵衛指揮使施福為都司,統轄北部五衛。

  保留箕子都司,統轄南部六衛,朱純八繼續擔任都司。

  除此之外,在東北,恢複奴兒幹都司,統轄黑龍江入海口已光複的奴兒幹衛、黑龍江東部沿海已光複的友帖衛、烏蘇裏江東部沿海已光複的幹蘭河衛、已光複的包括海參崴及周邊的雙城衛、已光複的苦兀島即庫頁島的苦兀衛,及新加入的蝦夷島的蝦夷衛。

  奴兒幹都司也統轄六衛,由原珍島衛指揮使,以防守聞名的陳安定,為都司。

  衛之下,設千戶所、百戶所,實行軍管。

  副總兵,原箕子都司高文采,另有安排。

  不過這都是後話,在定下平分朝鮮之後,鄭恩又道:

  “沈左議政。

  一必須,不可忘了南洋還會有一塊不亞於朝鮮原八道的土地,等著忠於朝鮮軍民開發。

  二必須,要確保朝鮮王國的官話將和大明官話同步,並要將大明官話完全落實下去,朝鮮官吏三年後,必須會用官話簡單交流,十年後,非精通官話者不可出任官吏。

  官話發音的字典我會下發下去,你們再在此基礎上拓印。

  原朝鮮話隻能為地方方言。

  三必須,朝鮮王國所有百姓,必須做到,都將以朝鮮籍漢人自稱,以箕子為祖先。

  四必須,全麵推行漢服,而非漢服模仿版的朝鮮服。

  五必須,牢記大明藩屬國的身份,抓好以大明規定的標準朝貢,在大明有戰事時,又主動征召的情況下,必須無條件出青壯兵1~10000隨同作戰。

  當然,大明也有保護藩屬國朝鮮的義務,以及,援助藩屬國朝鮮的義務。”

  “一定一定。”

  這對於本就是漢人後裔,且崇尚大明、崇尚華夏的沈器遠來說,不算什麽,所以連連保證。

  哪怕是其中必須出兵1~10000,還特意強調要青壯兵隨同作戰,這對於沈器遠來說也不算什麽。

  幾十萬青壯兵都成了鄭家軍了,還差著最高不過一萬嗎?

  不過鄭恩卻知道這五個必須,對已經做到了大明與朝鮮,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基礎上,又多大的擴展作用。

  最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五個必須落實下去,幾十年後,哪怕朝鮮王國還在,朝鮮國民也將全部被華夏同化了。

  再要全麵吞並,就將像吞並一個漢人軍閥一樣,沒有任何和諧上的問題。

  如此之後才結束了這場決定了朝鮮命運的一次會議。

  而心有不甘的林慶業,還有一直無所謂的金自點,以及一直負責朝鮮事物的副軍師馮澄世,被留了下來。

  雙方文武散去,堂中隻剩下四人,鄭恩也不在高坐,徑直走了下來,馮澄世、林慶業、金自點連連相迎,雖然本就沒幾步遠,但相迎的態度表現的很完美。

  鄭恩一伸手,握住了林慶業的手,又將金自點、馮澄世的手,都疊在了上麵,這才溫聲的道:

  “三位都是我在朝鮮的脊柱啊!

  有了馮老先生,才有了朝鮮地區的漢與朝鮮魚水情。

  有了金先生,林將軍,才有了如今這箕子都司、嶺東都司,十一衛。

  而金先生更是不惜一擲千金,不,應該說一擲千萬金,全力支持侯府扶持的產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如此,不管是馮老先生,金先生,林將軍,都是我鄭恩的左肩右臂啊!”

  鄭恩言語中,滿滿都是真誠,鄭恩是真心感謝三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