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走向世界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8      字數:2213
  “命令各艦隊再拆卸紅夷大炮一百零八門,北海艦隊不夠,就從剛趕到的北上臨時艦隊拆,實在不行就拆蓋倫船的,單單五艘蓋倫船也夠了。”

  “命令,同時準備裝載一百零八門紅夷大炮的平底槳帆船,及盡可能多的小型內河平底船運送士兵。”

  一道道命令從鄭恩口中下達,整個鄭家軍作戰機器都開始全速運轉。

  這邊大炮還在趕往複州的路上,那一路上是,因為炮車為木質,特別是木質的軸承,使得在路上就癱瘓的紅夷大炮運送炮車不斷,但前往複州的步伐卻一直沒有停,癱瘓的就地“搶救”,沒癱癱瘓的繼續前進,一副誓要早日趕到複州,將複州也如金州一樣如法炮製。

  任誰也想不到,紅夷大炮還在前進,但炮手們,除了極個別熟練炮手,剩下的隻有見習炮手,而原本轟塌金州城牆的熟練炮手們,都悄悄潛行到了遼東半島西海岸,登上了艦隊的船。

  包括炮兵最高官職吳鵬都是如此。

  登上蓋倫船的吳鵬,看著這已經完全改裝成了蓋倫軍艦那一排排的炮孔,還有那每一個炮孔對應的紅夷大炮,口中感歎:

  “任誰又能知道,在華夏往往十門紅夷大炮就能決定一場戰役勝負的局麵,在西洋人那裏,一艘軍艦就有四五十門紅夷大炮呢?

  而這種四五十門紅夷大炮的軍艦,鄭家軍如今竟然有了五艘,都是買的西洋人現成的,並且紅夷大炮齊全。

  而鄭家軍一批批關於軍械、軍艦、軍需的訂單,就沒斷過,就算是鄭家軍獲得了全北京城兩三百年的積累財富,如今也被揮霍的差不多了。

  且西洋四國需要仰仗鄭家,給出的價格也算公道。

  可以想象這麽多錢花了出去,這訂單全部兌現之後,會是多麽龐大的軍械、軍艦、軍需的數量。

  且,鄭家軍買的都是現貨,哪怕是用過的,隻要還算新就要,而不是新造。

  新造雖好,鑄造作坊的出成品速度卻是太慢了,根本跟不上鄭家軍的飛速擴張。”

  吳鵬說到這裏,回首看向船上另外一個以升遷速度齊名的好友:

  “王曉,你說華夏這片土地,又有誰能想到,這個世界上竟然有能吞下一年內武裝二三十萬大軍軍械、數百門紅夷大炮、數百萬人吃穿用度的訂單的國家,哪怕這是幾個國家的聯合。”

  王曉沒有這位好友這麽多愁善感,因為他身為高層,在這要付出實際行動的時候,現在已經知道了整個計劃,所以,滿腦子都是一舉滅亡清虜,為廣大華夏民族報仇雪恨的憧憬。

  對於吳鵬的提問,王曉張口即來:

  “世界地圖我看多了,這世界大了去了,華夏也隻是其中一甌,說是武裝二三十萬大軍,也不過是幾萬火銃、幾百門紅夷大炮,還是給他們幾個國家一年的時間從世界各地調集。

  又有何奇怪的。

  倒是我最近一直跟著洋人在了解世界曆史地理,西洋語言本想學一門英語,因為侯爺就會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在侯爺的提醒下,知道如今歐洲最通用的還是法語,而世界上語言通用地盤最大的還是西班牙語,因此我選擇三門一起學。

  練武因為小時候沒有功底,偏偏想成為武功高手又非童子功不可。

  但語言方麵的天賦,你是懂我的。”

  說著,早已經掌握了蒙古語、滿洲語、朝鮮語,加上漢語就是四門語言的王曉,露出了一臉的自豪,在語言方麵,王曉確實有著常人所沒有的過人天賦。

  而吳鵬卻暗暗自慚形穢,因為他感覺自己有些落伍了,有些跟不上鄭家軍步入世界的步伐了。

  或許是發現了吳鵬的情緒變化,王曉拍了拍吳鵬的肩膀:

  “別忘了你也有過人的天賦,隻要發揮好自己過人的天賦,哪怕是打到歐洲去。

  不,如今已經打到了歐洲。

  哪怕是將我倆一起調到歐洲戰場,那麽我們也能發揮好自己的作,絕不會拖後腿的事。”

  或許是真的被鼓舞了,也或許是裝的,總之,吳鵬都露出了一臉的認可,和鄭家軍走向世界後的向往。

  ————

  敢死營在德牧的帶領下,還有一萬精挑細選的最精銳,悄悄從包圍複州的十數萬大軍中撤出,慢慢的向最近的碼頭而去。

  鄭德牧官職再高,也不會有機會知道鄭家軍最高機密級別的此次作戰計劃,但對於在不知道計劃的情況下,對命令的執行力度與覺悟,卻算是鄭家軍上下最高的一批人之一。

  ————

  覺華島,自從一批批軍官軍官完成滿三月一次考核畢業之後,軍官營實戰最英雄、精銳的一批人已經差不多都畢業了。

  軍官營學習滿三月有一次統兵實習,實習通過率為一成,通過即畢業。

  滿一年一次畢業率三成的統兵實習、滿兩年一次畢業率五成的統兵實習,兩年內除了初次滿三月可以參加統兵實習,也就是實際統兵畢業考試,期間都隻能參加滿一年的一次統兵實習考核。

  滿三年每年的滿三月一次的統兵實習考核皆可參加。

  而軍官營自當初從北京遷途天津途中,為了集中覺悟更高更精銳的部隊,留下來阻擋李過的老營兵,組建的,也有平衡補償這些付出者、冒險者的意思。

  那一批可以說是十萬大軍中篩選的最善戰之士,還以俘虜李侔、劉亮麾下的原老營兵居多,而老營兵本就是屍山屍海篩選出來的。

  所以這第一批的軍官營軍官最是善戰。

  而如今快一年過去了,從軍官營畢業出去的軍官都有了三批,一批一成都有三成,按照軍官營常編一萬軍官的編製,已經有三千軍官從軍官營畢業。

  這三千又以更善戰、戰場經驗更豐富、更容易畢業的原老營兵為主。

  之後軍官營新生多以文化程度高的勳貴為主,而又因為畢業的考核是實戰中統兵,因此這些勳貴子弟多不能通過三月一次的殘酷篩選。

  如此以來的軍官營,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幾乎逢硬戰必上、如同後世二戰王牌師、現代特種兵的部隊了。

  而更像是如今歐洲,乃至後世某些封建國家的軍官學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權貴、軍官世家培養下一代。

  當然,隻是更像,而不等於是,因為軍官營永遠都是一支軍隊,而不是一個貴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