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失蹤的真八旗(最近工作很忙,我盡力明天萬更)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8      字數:2176
  灰蒙蒙的天空,沉悶的心,鄭恩在五百護衛的保護下,乘船千趕萬趕,急衝衝的趕到的長江入海口崇明島碼頭的。

  崇明島本是沈廷揚沙船幫的地盤,不過沙船幫本就是鄭家十八芝的附庸,鄭家軍在這裏集合自然暢通無阻了。

  快速蓋倫船上鄭恩,是急急忙忙的下船,看著島上迎接的人,還有其中很多的生麵孔,開口就是一句:

  “將士們都登船完畢了嗎?

  葡萄牙、荷蘭、不列顛三國的雇傭兵及澳門西洋人在兩廣招募的客家人新兵都都到齊了嗎?

  武將黃廷,海盜顧三麻子,白頭軍餘部趙仇、伊燦、倪良許、周欽貴,永春縣林日勝及侄林興珠帶領的林忠、鄭世雄與鄭世英,都來了嗎?”

  鄭恩一連三個問題,這次總算做了一把臨時主將的施琅連忙大聲應到:

  “將士們都已登船,人已到齊,隨時可以出發北上。”

  “好!黃廷,海盜顧三麻子,白頭軍餘部趙仇、伊燦、倪良許、周欽貴,永春縣林日勝及侄林興珠帶領的林忠、鄭世雄與鄭世英,你們都先上我旗艦,我們認識一下。

  施琅,你指揮艦隊北上!”

  “是!”

  鄭恩是別提有多著急,施琅是別提有多高心。

  為何鄭恩要如此著急北上呢?事情還得從當初南京說起。

  在鄭恩的運作下,朱大典、何騰蛟心喜接納了陳友龍、蕭曠、關耳三人為副將,即副總兵。

  也接受了安插了百餘天地會精英的四五百忠義之士,再找到了外城營區的三百勇士為骨幹軍官,正式招募三萬鄉野老實農夫新軍。

  朱大典統一萬、何騰蛟統兩萬,實際統兵的是三位副總兵陳、蕭、關。

  鄭恩也兌現了七百餘忠勇之士骨幹軍官,人均統一授南直隸二十畝上等水田的承諾。

  還以陳友龍、蕭曠、關耳更通軍務為由,鄭恩將承諾的三千畝水田、上萬畝旱地,分別交到了三人手裏,用以獎賞未來新軍的立功者,或者表現突出的軍官。

  而俘虜的守軍,共四萬餘,又征召了外城被拋棄的萬餘援南軍老弱,剔除上了年紀的,還有南京收容的一些特別年幼的孤兒,留在上海縣鄭恩名下的“贍老撫孤所”,剩下的五萬左右南京守軍,全送去了大員島開發相對成熟的笨港。

  同時,當初徐文爵、朱國弼、趙之龍等等十幾位高官顯爵,其中徐文爵的嫡女嫁給了鄭恩為妾,餘都有嫡女嫁於鄭恩的兩位兄長,鄭成功、鄭渡。

  都與鄭家結為姻親,同時給朱大典、何騰蛟新軍的近五千畝南直隸上等水田,萬畝旱地,都是這十多個家族出的。

  同時這十多個家族,還要留下少數族人管理家族產業以外,舉族遷往大員島笨港定居。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容不得這十多個家族說不,鄭家的勢力可不隻是鄭恩的鄭家軍,還有老牌的鄭家十八芝,整個鄭家的兵力,比整個南明朝廷都強的多,在有借口的情況下,對付十多個軟骨頭家族,還不是手到擒來,所以並不傻的十多個軟骨頭家族,根本不會反抗。

  何況家族產業還在,官職還在,鄭恩又答應在大員島再送他們一份產業,並給每一個五十歲以下的男性牽線,介紹一些朝鮮女、倭國女、土著女或者西洋女子為小妾,還保證成功。

  鄭恩的目的很簡單,五萬漢人青壯丁,十多個家族,多是傳承幾百年富貴幾百年,七八萬族人總是有的,而按照時下的人均壽命,五十歲以下的男性最少有三萬。

  這就是八萬漢家兒郎,再配八萬外籍小妾,幾代人過後,大員島算是徹底消化了。

  而且十幾個高官顯爵的家族子弟多有一定文化,有幾萬文化人填補大員島文化人的空缺,大員島的漢化才會更快。

  最後本要跟小皇帝及坤興公主朱媺娖好好敘敘舊,反正有五百護衛保護,又整合了南京守軍,不怕會出什麽幺蛾子。

  可天不遂人願,剛敘舊一天,朝鮮地區的嶺東都司、箕子都司送來數千裏加急,吞並山區外的真韃子們突然消失了,如今的朝鮮隻留下八旗蒙古韃子、八旗朝鮮偽韃子。

  鄭恩早就想到過,曆史上的時代主角多爾袞,不過真的一直甘於被動,開春之後肯定會有大動作,可開發大員島,還有南京的事,以及組建以西洋人為主的西式步兵團,還有招賢納士等等事情,給忙的忽略掉了。

  當相隔幾千裏的消息,傳達到鄭恩這裏的時候,都已經是半月前的事情了。

  如此鄭恩不在猶豫,來不及跟小皇帝和坤興公主多交流,收到消息的當天,就開始往崇明島趕,一邊趕,一邊下達一連串命令。

  當趕到崇明島的時候,因為之前就有所準備,如今正好一切妥當。

  崇明島,一艘快速蓋倫船,四艘蓋倫軍艦,百餘艘最快的中式硬帆船鳥船,承載著鄭家軍文武,鄭恩的五百護衛;

  原福建遊擊將軍黃廷麾下,白頭軍餘部趙仇、伊燦、倪良許、周欽貴麾下,永春縣林日勝、林興珠、林忠、鄭世雄、鄭世英麾下,三支新招募的地方勢力篩選出來的精銳一千;

  海盜頭子顧三麻子麾下的上千海盜倒是填補到海師中,全部隨行;

  剩下的還有鄭恩征召因不適應南洋環境,在沒有熱帶病的澳門適應環境的歐洲雇傭兵二百,遠東葡萄牙、荷蘭、不列顛麾下的歐洲雇傭兵一百,三國訓練出來的非歐洲隨從兵一千。

  共三百歐洲雇傭兵,專業訓練出的一千隨從兵,為骨幹軍官。

  再征召大明漢人青壯一萬,填充士卒,組建仿歐洲步兵團,作為鄭家軍一股新力量,也是權衡鄭家軍凡是靠大炮,而步兵本不足的短板。

  又因為仿歐洲步兵團軍官以澳門西洋人為主,而對方多隻會廣東話,而不會大明官話,為了方便快速成軍,特準許全部征召廣東人。

  最終,招募到的一萬士卒並不是說廣府話的青壯,而是占據兩廣人口比例極大的客家人青壯丁。

  一萬士卒名額,全部選擇兩廣客家青壯丁,這是熟悉兩廣的澳門西洋人,一致決定的,放著語言交流更通順的廣府人不選,而選客家人,自然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