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天收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080
  王曉帶頭衝鋒,先是掌心雷砸死了一人、再炸死了一人,五眼銃五枚鉛彈是貼臉發射的,雖然有一發啞火,但依舊要了四個漢奸的命。

  再是爆了三個西瓜,直接死在王曉手裏的漢奸就有九個,被子王曉掌心雷炸傷的加五眼銃砸傷的也不在少數。

  投彈兵本就是人高馬大先天後天加起來的精銳,這下在王曉的帶領下,跟打了雞血似的,很快就攻入了城內。

  有了王曉帶著投彈兵打開了口子,十一營的鄭家軍就像是放滿水的水池,被拔了塞子一般,紛紛匯聚湧入了城。

  永平府城有沈誌祥麾下的正白旗漢軍一千,又有綠營兵兩萬,還有拉起來的鄉勇三萬,五萬人馬全成了鄭家軍的俘虜。

  另外還有各地遷移入城的士紳百姓上十萬,不過這十萬的百姓是被綠營兵禍害的淒慘,直接減員了十分之一。

  當河北六大帥進城的時候,這剩下不足十萬的百姓都躲在家中,透過門窗縫隙觀看,這些透過門縫看人的眼睛,是格外的擔驚受怕。

  這都第幾次,算上打著明軍名義聯虜平寇幌子的吳三桂,這都第四次迎王師了,主人來回換了五次。

  換順旗的時候,被順拔了一次皮,換吳三桂假冒牌明軍旗的時候,被假冒牌明軍切了一層肉,換清虜旗的時候,被清虜直接給剔了骨,真正的剔骨啊!

  占房、圈地、投充,那是一點道理都不講,什麽劫掠敲詐在清虜麵前就是渣渣,人家不僅要你的全部金銀珠寶等流動資產,還要你的房你的地這些固定資產,另外你這個人他也要了,你全家人都要,老老實實的投充為奴吧!

  剛剛綠營兵為了搜刮見底的財物,又進行了一次燒殺搶虐,現在第五次換旗幟,怎麽也沒有抱希望的意思了。

  什麽王師不王師的,永平府城的百姓根本不敢想,隻要這次打著明軍旗幟的人,不像當初同樣打著明軍旗幟的吳三桂一樣,再在城中劫掠一遍就成。

  不過對於這點,永平府人,是沒抱希望的。

  百姓們的擔驚受怕,河北六大帥是看在眼裏,除了流寇出身的高傑不在意外,哪怕是莽夫著稱的黃闖子,無商不奸的沈廷揚,海盜出身的鄭家三位,都是眼露憐憫。

  根正苗紅的曹友義就更別說了。

  剛到衙門,還未落座,曹友義就惡狠狠的道:

  “侯爺,這些漢奸畜生,你打算怎麽處理?

  以前你抓那麽多漢奸,卻留著不殺,連韃子都留了幾百不殺,那時候我未參戰,我曹某人不說什麽,可如今拿下永平府曹某人雖然沒有流血,但也流汗了。

  總該根據出力多少,分幾百漢奸給曹某殺了祭旗,以儆效尤吧!”

  曹友義有這麽一天,鄭恩是早就知道的,剛正不阿的他,這次反攻見過了京都周邊的人間地獄之後,見多了道路兩旁的餓殍之後,那是對打下來的漢奸都是以牙還牙。

  這次又不想例外了。

  這些漢奸,說白了殺光他們都是罪有應得,什麽被迫的,什麽將命難為,什麽聽命行事,都是扯淡。

  漢奸軍上上下下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沒有沾著漢人平民的血的,劫掠起來比誰都凶,全殺了都不會有冤殺的。

  不過鄭恩搖了搖頭:

  “這些罪該萬死的漢奸軍不能殺。”

  “為何?!”

  曹友義急了,人站了起來,發出的聲音連房頂都仿佛在顫抖。

  黃得功、高傑、鄭鴻逵、鄭成功都齊刷刷看了過來。

  “物盡其用。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不過有些劇毒的樹卻不能讓良善之人去種,但這種劇毒的樹卻隻是幼苗時劇毒,長開之後比普通的大樹更加果實累累。

  所以需要這些懷罪之人,將功補過了!”

  曹友義搖頭,高傑晃腦。

  都是不懂。

  倒是海上討生活的另外三位有些似懂非懂了。

  “複雜來說太長,簡單來說就是我可以向曹大哥你保證,這些漢奸們會有過半在十年內被天收,還他們產生的價值,是絕對可以將功贖罪了。”

  鄭恩這樣保證,曹友義總算情緒好些了。

  按照他內心的想法,他最多因為出過力,而分到不超過五百的俘虜,現在鄉勇不算,兩萬多的俘虜,有一半被天收,那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自明軍進城開始,大街上大大小小的隊伍,全是明軍將士,光朝鮮營就有十營,還有鄭家軍其它的營,加上另外五大帥參加攻城的人馬,整個永平府城,二十萬明軍都是有了。

  小小永平府城根本塞不下,過半都是在城外駐紮。

  不過就算隻有一半的明軍在城中,且九成九是鄭家軍,但也有十萬之眾,塞滿了永平府城的大街小巷。

  真正的大街小巷,清兵留下來的營房隻夠兩萬人住,如今又用來關押包括鄉勇在內的四萬多俘虜,鄭家軍根本沒地方住。

  最後大冬天的,在冰天雪地裏,有屋簷的住屋簷,沒屋簷的直接安營紮寨都未有一個闖入民宅的。

  看著躺在屋簷下抱團取暖的鄭家軍,永平府城的百姓發現,他們真的跟以往所有的軍人都不一樣。

  “天底下還有攻下城池之後,不劫掠百姓的軍人?

  要知道賊過如梳,兵過如蓖。

  要知道這是攻下敵方的死守的城池,放在順軍要被劫富不濟貧,放在清虜要屠城警告天下人。

  怎麽這支明軍就……”

  這是一位逃到永平府城的士紳,透過門縫觀察了鄭家軍一天後,發出的聲音,一身儒袍,滿是書生的儒雅,不過歲月已經爬上了他的臉龐。

  他身後的還不少,足足有十多個,其中一位長相差不多的兄弟倆的哥哥開口道:

  “樊先生,您說這明軍,會不會是戚家軍呀!聽聞我們明軍之中,就數戚家軍軍紀最嚴明,以對百姓秋毫不犯而著稱。

  如今這寧願挨凍都不願征占民房,可不就是戚家軍所為。

  不然是我們河北的盧督師的天雄軍?”

  樊先生隻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