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洪承疇失敗之路(二)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198
  唐通、白廣恩眼睜睜的看著僅剩的手下,化攻城用的雲梯為投降用的雲梯,扔了兵器,排隊往城內投降。

  到了後麵更是開了城門,直接放剩下不多,又遭受後方韃子紅夷大炮、佛郎機炮實心彈炮擊的新漢奸軍入城投降。

  為何是實心彈,因為距離遠,近距離,城上絕對優勢的火炮,一水的紅夷大炮或者佛郎機炮,絕對可以讓隔近的發射散彈的火炮,還沒有架炮就先報廢了。

  十八芝的老牌炮手可比三順王,不,應該是兩順王的烏真超哈營炮手還要技術純熟。

  白廣恩與唐通相視一眼,從對方眼中都看到了絕望,最後都低頭,默契的放下了兵器,策馬往城門衝去。

  “該死的白廣恩!廢物唐通!”

  吳三桂看的是氣急敗壞,可依舊阻擋不了已經進城門的兩人,至於趁機奪門。

  別鬧了,這隻是第一道城門,城門後麵是甕城,那就是個倒扣的王八殼,衝進甕城,內側的城門保不住還是用磚石雜物封死的,那是夠內側的門也打不開,外側的千斤閘再放下。

  就等著被居高臨下四麵遠程圍攻致死吧!

  天津雖然不是菱堡,但也是東方城池技術的巔峰之作,不是簡簡單單能攻下的,並且天津城還有別的城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那就是穿城而過的衛河。

  四姓家奴白廣恩、三姓家奴唐通,又一次的降了,榮耀的升為五臣、四臣,貳臣什麽的,跟他們差遠了。

  不過這投降的多了,也就習慣了,兩人是內心門清,還很為新主子著想的道:

  “快關城門,別讓清虜殺進來了!”

  其實關不關都一樣,但兩人張羅著關了,也省的放千斤閘。

  甕城的內側城門果然是堵死的,因為投降的方式還是爬梯子,從甕城內,於四麵包圍的情況下,空著手爬上城牆,再逐一被看押起來。

  白廣恩還想等明軍將領熱情的接待他,怎麽說之前他也是明軍武將頂峰薊州總兵啊!

  以前也是為大明拚過命,流過血,有陣斬清軍前鋒三等阿達哈哈番齋薩穆、牛錄章京綽克托及牛錄章京額貝、甲喇章京五達納、巴牙喇小校渾達善的功績。

  算是明軍中還算能打的了,當然跟出身叛降的流寇也有關係。

  不顧那時候是貳臣,現在是五臣。

  白廣恩左等右等,等不到明將的接待。

  曾經多次與他並肩戰鬥,並且有過清軍入關凱旋而歸時,與他有過聯合截擊於螺山,雖然失敗了,但戰友情分猶在,加上又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唐通開口勸道:

  “白兄,你我都不再是明軍總兵了,早在投順,引順軍攻打北京時就沒了。

  我的明朝定西伯也沒了。

  爬吧!”

  說著,更看的開的唐通,開始通過雲梯爬向城去投降了。

  “哎!造孽呀!”

  罵了一句他自己的白廣恩,也開始爬梯子上城頭投降。

  完全不管這兩個前總兵,四臣、五臣是不可能的,怎麽說兩人也算的人物,雖然這個人物是反麵的。

  接待兩人的單論年齡來說,可以做他們的孫子了,不過並不是黃得功與鄭鴻逵的兒子,而是鄭恩的繼子鄭天、義子趙瓜兒、兩個陪讀書童小四六。

  鄭恩在經過天津城的時候,不僅給城中補充了彈藥,還補充了新鮮瓜果肉食、醫藥,及四位鄭家軍的種子選手少年郎。

  因為天津城得天獨厚的地利,要比楊村山坡臨時搭建的防禦工事,要安全的多。

  鄭家軍不比流寇順軍,同樣是少年軍,流寇順軍是直接將他們作為戰場消耗品,特殊兵種,讓他們去生死戰場學習。

  活下來了,自然是學成了,學業失敗,那就是死在了戰場。

  而鄭家軍則是將他們編為少年親兵營,係統的、正規的教他們學文習武,每一位都是鄭恩學生的身份,表現好的還能受到他們的老師親自表彰加收為義子,乃至收為繼子。

  實戰對於少年親兵營來說,隻是少量的實戰演習,也就是去一些危險程度不高,如守天津這種進退自如的城,再如朝鮮戰場,打贏朝鮮國兵之後,跟在後麵一起衝鋒。

  更多的還是,戰場完全勝利之後,再出來負責打掃戰場,去體驗、去處理屍山屍海,收集包括敵軍衣物在內的戰利品、處理屍體的同時,幾百幾千圍攻一個裝死或者重傷垂死的敵軍漏網之魚。

  清國又不一樣了,六次入關,劫掠的百姓加起來超過了三百萬,這三百萬還都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女子及四五十歲以下十歲以上的男子,除了這個年齡階段的男女,其他的去哪了。

  反正史書也沒說。

  之後現在入關,隨軍的八旗漢軍隻有兩三萬,而關外下達了“禁關令”,還剩的包衣奴才,不超過五十萬,被從關外趕回關內。

  人都去哪了,可能是出去玩忘記回了。

  所以,少年不少年的,又不是自己族人,都是一樣的炮灰啦。

  ————

  話說,這攻城攻著攻著,兩三萬新漢奸軍,全扔下兵器又又又投明了,剛剛還有一層炮灰頂在前麵的關寧漢奸軍傻眼了。

  這沒了四姓家奴、三姓家奴,他們這隻投降過一次就當了漢奸的該怎麽辦呀!

  轉眼間,關寧漢奸軍成了最底層的炮灰,這可是要命的,白廣恩、唐通就是前車之鑒。

  關寧漢奸軍慌了,吳三桂慌了,差點就要在城下喊:

  白廣恩、唐通,你們回來呀!你們不回來扔下我關寧漢奸軍怎麽辦呀!

  吳三桂要崩潰了,沒了白廣恩、唐通,他可是要命的。

  同樣,清國第一個漢人平南總督洪承疇也要崩潰了。

  這白廣恩、唐通沒了,真逼著吳三桂去送死?

  他洪承疇做不出來呀!

  他洪承疇有腦子,知道想,關寧漢奸軍可是有三支,吳三桂是最大的一支,近五萬,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三萬,薊遼總督王永吉上萬。

  雖然精銳的正牌關寧軍出身不過半數,但也是一個一榮俱榮的龐大集團,白廣恩、唐通被逼反了。

  關寧集團近十萬將士也被逼反了,那右有順軍居高臨下,左有明軍海上偷襲,再加個十萬關寧,沒有了炮灰的清國,可就危險重重了。

  那麽洪承疇可就是遺臭萬年,秦檜不如了,而不是心目中幫助清國一統天下的清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