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明嶺東都指揮使司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174
  八月初十,朝鮮國王李倧因縱欲過度而亡,新任國王繼位不是李倧長子、當初沈器遠預謀廢無得李倧而立世子的昭顯世子。

  也不是次子鳳林大君。

  而是李倧最年幼,據說最天資聰慧的小兒子,也是李倧生前專寵的趙氏昭容所生的小兒子、樂善君李潚(su)。

  李潚聰慧不聰慧,也就他母親,現在的太後趙氏會認定聰慧,比他的大兒子李澂還要聰慧一點點。

  朝堂當權的新任領議政金自點,新任左沈器遠,新任右議政兼大將兵馬節度使林慶業,就不會認定李潚聰慧了。

  他們看到的隻是李潚是個還差三月滿三歲的孩子,對朝鮮新朝著巨功的三位,自然就成了三大輔政大臣。

  麵對馬士英談判團的條件,沈器遠據理力爭,金自點、林慶業恨不得直接將整個朝鮮賣給大明了,區別是金自點是有償的,林慶業是無償的。

  而這兩人偏偏一個是朝鮮文官之首,一個是朝鮮兵馬之首,還是有文官身份的。

  夾在中間的沈器遠,哪裏說的過金自點、林慶業加馬士英。

  最終,朝鮮支付三次大明援朝傭金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兩白銀的方式是:

  用一府抵三千萬兩。

  用十九萬八千人口抵九百九十六萬兩。

  用白銀八千餘兩,折價五千餘兩白銀的金、銅錢、珠寶,折價兩千餘兩的參茸、藥材,折價一萬四千兩的千年棗木抵剩下的三萬兩。

  隻有這三萬兩,是唯一的真正財物,並且都是沈器遠傾家蕩產加募捐,最後還是將沈家租屋院子裏沈家人照顧了千年棗木,賣給了鄭家軍,才湊夠了三萬兩。

  挽救了本身金自點堅持的用二十萬人口抵,之中的六千朝鮮人口。

  僅此而已。

  因為沈器遠的“以死堅持”,以最後抵給大明的一府為朝鮮中部東麵江原道,嶺東東麵沿海,狹長的江陵大都護府。

  江陵大都護府,在地圖上就像一根筷子一般的狹長,不過這“筷子”是長的一麵靠海的,也就是說江陵大都護府有著狹長的海岸線。

  不過就算如此,也不能掩蓋江陵大都護府,是被朝鮮貫穿南北的太白山,隔絕在邊上的,朝鮮最不安定的一個府,最窮的一個府。

  說真的,江陵大都護府的賦稅補充國庫的數額,一千年都湊不夠三千萬兩。

  在金自點看來,新組建的朝鮮朝廷是大賺特賺了,在林慶業看來,他都在為大明痛心。

  但耐不住大明談判團同意了,或者說鄭恩同意了。

  雖然跟最理想的最南端全羅道、慶尚道中的一府或牧,有些區別,但對於要防備清虜反攻的鄭家軍來說。

  江陵都護府是最理想的選擇。

  狹長的海岸線是狹長又便利的海上軍事支援、轉移、物資補給線,而太白山更是江陵都護府最大的屏障。

  全府境內都是城池、乃至大點的鎮子,都在海邊狹窄的平地,靠著海就表明了進退自如的地利。

  從海岸線往西不過十來裏,就是太白山,就算沒有海船及時支援,那麽往太白山裏一鑽,清虜再追擊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了。

  所以,沒有那個府牧,比江陵大都護府更適合鄭家軍。

  至於朝鮮江陵最亂,嗬嗬,鄭家軍還真不怕亂。

  那麽朝鮮江陵最窮,嗬嗬,那是他們空守寶山,卻因為士紳而不能開發,狹長的海岸線,就代表了遼闊的漁場,背靠的朝鮮最大山脈太白山,代表著大量森林資源,如朝鮮盛產的藥材、長期被士紳壟斷,而有不讓砍伐的大樹。

  千年棗木因為是沈器遠家祖傳的,可能是沒有第二顆同樣價值的了,但太白山大量幾十年上百年份的大樹,卻是造小船及造巨艦主要的船材。

  哪怕是造大型蓋倫船,缺的也不過是千年棗木一樣的龍骨罷了,而這種龍骨,沈器遠賣了一條,人跡罕見的鬱林島、獨島發現了五條。

  這就是六艘大型蓋倫船了。

  海參崴、庫頁島、北海道,乃至黑龍江、烏蘇裏江東部沿海,還會有更多。

  那麽將有更多的古木龍骨,及百年大樹主船材的蓋倫船,將在已經在建設中,與江陵大都護府隔海相望,遠離大陸安全有保障的鬱陵島造船廠,誕生。

  至於朝鮮人口,鄭家軍已經掌控接近百萬了,有最初的近二十萬,還有朝鮮新朝廷抵過來的近二十萬,最後六十萬有五十萬是已經擴張到十營的鄭家軍朝鮮營軍眷,十萬是以軍眷名義裹挾的。

  朝鮮一下子減少了百萬人口,也是減少了百萬人口帶來的戰後負擔,空出了百萬人口占據的土地,對於朝鮮新朝廷的安定,是有極大的利處的。

  這也是為何金自點堅持以人口抵傭金,而不願動國庫,更不願自掏腰包的原因之一。

  ————

  大明嶺東都指揮使司,也就是原朝鮮江陵大都護府,正在進行熱火朝天的授田儀式,嶺東耕田再少,也是有六百萬畝,再努力開墾一下,再多一百萬畝都是可以的。

  而嶺東的土地都是朝鮮朝廷抵給大明的,那麽不管你是士紳的土地,還是普通百姓的土地,現在都被你們的朝廷做主抵給鄭家軍了。

  願意配合,拿著均價的銀子騰出田來,不願意,自己找朝鮮朝廷申冤,或者找鄭家軍也行,就怕你找著找著人就不見了。

  七百萬畝,按照授田的標準,那是夠七萬鄭家軍將士授田了,遠遠超過三年內給五萬將士授田的承諾。

  大明嶺東都指揮使司,正在熱火朝天的給七萬鄭家軍正兵進行授田,而將被授田的鄭家軍將士,也在忙著召集親族、納朝鮮小妾,耕種即將獲得的八十畝現田二十畝待開荒的土地。

  七萬授田的鄭家軍,包括廟島列島及箕子都指揮使司授田的一萬鄭家軍將士。

  授田的共八萬。

  而鄭家軍卻是有十一營十一萬陸師,北海艦隊、內海艦隊共兩萬二海師。

  北海艦隊占據一萬一個授田名額,與朱純八一起駐守箕子都指揮使司的一營,與第一任嶺東都司落到副總兵高文采麾下的複仇營。

  共占三萬三千授田名額,剩下的四萬七千名額則選其它營的軍官及少數極為優秀的士卒。

  八百萬畝田,八萬授田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