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平等/不平等條約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078
  “……那麽,我們大明數萬萬漢人,男丁接近萬萬的我們,又有何不能攻下南洋呢?

  南洋的土地加起來可比崇禎年間的大明全境,隻大不小,且都是一年三熟,土地肥沃無比,又有黃金一般價值的香料,還有大量古木可以建巨艦。

  想要授田的將士們,你們根本不用擔心沒有地分給你們,並且我可以提前告訴你們,軍中關於授田的傳言是真的。

  未來不授田則已,一旦授田都是以一年兩熟以上的地區,五十畝為標準,一年一熟的地區,百畝為標準。

  並且鄭家軍上下,授田的將超過五萬。”

  五十畝的人均授田是真的,還是一年兩熟以上的地區,也就是南方地區,才是授田五十畝。

  北方一年一熟,是為授田一畝。

  而鄭家軍正兵,現在不過十萬左右,那就是一半的人將被授田。

  鄭家軍上下的滿天歡喜,觀戰團是望眼欲穿,想反對都無理由,因為這是鄭家私軍內部的事,而且看鄭恩的意思,這田還不是華夏故土。

  不吞並朝鮮的情緒,也被衝淡了很多。

  這個時候鄭恩才語重深長的道:

  “隻要我鄭恩三年內還活著,三年內給五萬鄭家軍將士授田,那就一定會落實。

  至於朝鮮,畢竟就在清虜的眼皮底下、大後方,下一步清虜一定會反擊,而且反擊馬上就要來了,根本沒有時間讓我們吞並消化朝鮮。

  而且吞並了朝鮮,朝鮮人也就變成了明人,作為他們的統治者,朝鮮境內的各種問題都有我們繼承與承擔。

  其中就有,如果不想將他們推到絕對的對立麵,那麽就得在清虜入朝鮮的時候,保護他們。

  那麽下一次清虜反攻的時候我們將處處被動。

  既然如此,扶持一個新朝鮮國,裏體現出了我們大明與朝鮮國的厚恩,又在下一次清虜入朝鮮的時候,放開了與清虜糾纏。

  完全不用太顧及被清虜劫掠的朝鮮人。

  朝鮮又是三麵環海,海上又是我們的無敵之地,這樣以來,主動就牢牢抓在了我們自己的手裏。”

  鄭恩發話了,締造了鄭家軍的鄭恩發話了,鄭家軍將領再有萬般不甘心,但也無力反對。

  倒是觀戰團的特例,唯一一個觀戰團中支持吞並朝鮮的、也是觀戰團有官職的職位最低、連官都不算的典吏閻應元開口不甘道:

  “總不能又一次的便宜了朝鮮人吧!我們大明,就是兩次義務無償援朝,而折損了最精銳的遼東鐵騎,耗空了國庫。

  這一次又如此?!”

  閻應元都是實際一些,身為辦事官,或者說事務官的他,比將領和高高在上的政務官,更實際的多。

  這也是為何他是唯一一個支持吞並朝鮮的,因為不吞並,就如萬曆兩次援朝一樣,賺了一時的吆喝,虧的是一世的朝廷。

  對於閻應元老爺子,鄭恩那是前世今生都無比的尊重,如今閻老爺子又再一次的站出來以拳拳之心,力排眾議,鄭恩對他是更加尊重了。

  哪怕在場的誰,都比他閻應元地位高。

  “嗬嗬,閻老爺子。咳咳。”

  一不小心,將後人網上對閻應元的尊稱說了出來,鄭恩咳嗽了幾聲,不過覆水難收,不如將對就對,本身這個親昵的稱呼也配得上閻應元。

  “閻老爺子,您說的那也是有道理,大明如今這糜爛的國情,跟對外國幹多了賠錢賺吆喝的事情,也脫不了關係。

  沒有兩次無償援朝,也就不會拚光了遼東鐵騎,如果有遼東鐵騎鎮守,也就不會有野豬皮滿洲韃子的發家,也就不會有清虜滅明國的危機。

  因此,我鄭家軍是不可能無償援助朝鮮的,新扶持的朝鮮國將成為完完全全的大明附庸國,朝鮮所有貿易將由大明壟斷,朝鮮的所有海島,將劃分為大明的疆土。

  不同意。

  那就滅了入朝鮮的清虜之後,吞並沒有了吞並以外更大價值的朝鮮。

  同時,如今這第一批的新朝鮮朝廷的官員,將由我們來推薦。

  不同意,忍一時,事後吞並。

  另外,作為三次,不,四次援朝的雇傭金,包括先賒賬的前兩次,朝鮮將支付我們白銀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兩。

  支付不起,那麽用黃金、珠寶、銅錢等財物,用人口、土地等實物,來抵賬。

  其中每一位五十歲以下的健康的人口,抵白銀五十兩,五十歲以上可隨行,但不抵白銀。

  土地方麵,可用現有的一府牧之地,抵白銀三千萬兩。

  不同意,忍一時,事後吞並。

  具體細則,麻煩馬部堂代表朝廷,副軍師馮澄世代表鄭家軍,閻老爺子陪同,為談判團。

  與沈器遠、林慶業、金自點這朝鮮如今的三大勢力談判如何?”

  三次強調,不同意即事後吞並,這是何等的霸氣側漏,何等的大快人心,在沒有誰覺得不甘心。

  而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兩,這個三千多萬兩的白銀,就有些那啥了。

  朝鮮一國不是沒有三千多萬兩,光金自點就收過鄭家軍三千萬兩的賄賂,但這錢金自點已經分下去了,為了朝鮮而奉獻國家,那是不可能的。

  而就單論年入國庫不過百萬,算上支出那就是入不敷出的朝鮮,光朝廷及平頭百姓,是無論如何支付不起三千多萬兩白銀的。

  哪怕隻是零頭,也不是重組的朝鮮國能承擔的起的。

  那麽最後通過抵押的方式,成了必然,一府牧,過十萬的人口,隻多不少,鄭家軍是收定了。

  鄭恩兩全又霸氣的決定很快就通過了,馬士英又是禮部尚書又是遺臭萬年的奸臣,作為談判總代表剛剛好。

  而馮澄世,本就是鄭家的老資曆了,鄭家可不就是世界上員工規模最龐大的海商,他又是舉人出身,做談判使正好出麵討價還價。

  閻應元一個不入品的典吏,則是被超品順天侯一口一個閻老爺子,那是受寵若驚也不為過,哪裏還有拒絕的道理。

  何況,這是方案,是三人都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