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吞並還是扶持(上)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133
  “從七月十五登陸全州牧,再到如今八月初五,曆經二十天。

  我們明軍始終堅持出動不超過兩營的人馬。

  雖然在所有營及五大帥麾下的各一部人馬,都輪流見完血之後,實際參戰的兩營人馬已經開始全力以赴。

  在外,證明了我們是真心幫助朝鮮百姓,在內,極大的提升了練兵效果。

  但始終堅持,不超過兩營的漢軍上戰場。

  如今,雖然中部高山區還有反對的聲音,但我們已經相當於占領了朝鮮全境。

  用兩營不超過兩萬兩千將士,攻下了總人口數百萬,比滿洲韃子高了近十倍的朝鮮。

  那麽諸位……”

  朝鮮文武已經退下,在場的都是剛剛一直保持沉默的大明文武,68位觀戰團成員都在。

  鄭恩拖著長音,之後鄭重的道:

  “那麽諸位還記得當初我邀請大家來的目的嗎?”

  68位,河北六大帥另外五大帥麾下的5位,那是必來的,而剩下63位,雖然都是忠於大明,但來的目的各有不同,不止是觀戰反攻朝鮮吸引他們。

  也有想親眼看看大明這個年輕的傳奇人物。

  更有出於公心,試探一下鄭恩他到底是如賜名一般——“永忠”,還是什麽。

  不過到達珍島之後,鄭恩跟他們強調過邀請他們來的目的是:

  大明不是鄭恩一個人的大明,華夏不是鄭恩一個人的華夏,自己也是肉長的,也會有意外發生在自己頭上。

  而保衛華夏,防止華夏沉淪的意誌,卻不能中斷,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團結一致,這樣才不怕某個人突然出事,而無人能繼續挑起防止華夏沉淪的大梁。

  也就是,以小華夏自居,和大明無比相似的朝鮮,模擬大明,再以鄭家軍兩營模擬人口少的清虜韃子。

  實驗一下,如今的殘明麵對清虜,未來會如何,與清全麵交戰之後,會是什麽結果。

  大家都記得,現在都看到結果了,至多兩萬兩千的鄭家軍,滅了數百萬人口的朝鮮。

  而這個比例,跟十萬清虜真滿洲,跟因為李自成而失去北方,因為張獻忠而與四川斷了聯係的殘明剩下的人口比例,是差不多的。

  同時還沒有說,鄭家軍相對八旗滿洲,那是弱太多。

  鄭恩的問題,讓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隔著幾百步,仿佛都能聽到殿外麵巡邏的將士腳步聲。

  過了好一會兒,前些日子總是擔心這擔心那、將優柔寡斷表現的如同史書的史可法,難得的果斷了一次。

  “呼~”

  長袖一甩,拱手,作揖。

  “順天侯,請受老夫一拜!”

  鄭恩剛想阻止,其他人也反應了過來,剩下的觀戰團67人,紛紛拱手作揖。

  “順天侯,請受老夫下官,一拜。”

  可能有跟風的,但想必定有很多看明白的,畢竟事實已經被攻朝隻用了二十天,證明了一切。

  鄭恩揚手虛托,示意免禮,等大家都起身時,再開口道:

  “那麽諸位覺得,我們大明是直接吞並朝鮮好一些,還是另立一位忠於我們大明的國王,保留朝鮮王國?”

  結果知道了,殘明是根本抵抗不住清虜十萬大軍的,更確切的說,頂不住想鄭家軍反攻朝鮮時,源源不斷的朝鮮奸。

  可以說,整個朝鮮被這麽快攻下,靠的主要還是朝鮮營及朝鮮友軍,與其說是鄭恩打下了朝鮮,不如說是朝鮮奸,打下了朝鮮。

  小華夏朝鮮,有源源不斷的朝鮮奸,那大明呢?大明漢奸不要太多。

  結果大家已經知道,那就該好好總結殘明何去何從的同時,收拾淪為“實驗品”——朝鮮的這一攤爛攤子。

  還是史可法帶頭,這裏也就他身世、地位、官位最高,鄭恩要是沒有十餘萬私兵,還有順天侯的身份,見到他了都下讓出主坐的存在。

  發表重要意見,自然就是他帶頭了。

  史可法又是一個作揖,突如其來的恭敬,讓鄭恩連連手口並用表達“免禮”。

  “順天侯,此次模……”

  這個新鮮詞,史可法雖然在鄭恩解釋之後,聽懂是啥意思,如果是寫在紙麵上,也能一下就看懂是啥意思,但讓他去說,一下還真說不出來是個什麽詞。

  “模擬。”

  “多謝提醒,這場模擬,讓老夫子明白了,如今大明現在的狀態,是一定抵擋不住清虜的,至於聯虜平寇本身就是自欺欺人。

  老夫是代表內閣來問候於朝廷於大明於聖上都有大恩、如今依舊在外為大明征戰的順天侯的。

  今日受教,回到朝廷之後定向聖上,向首輔次輔說明利害,盡快出一個完整的應對之法,並落實下去。

  介時還請觀戰團的諸位,多多支持。”

  史可法的話,迎來了統一的應和。

  “一定一定!”

  “願聽從閣老調遣!”

  “為了大明,義不容辭!”

  這讓習慣了大明朝會,乃至大大小小聚會、會議、軍議,都少不了內鬥場麵的史可法,有這不習慣了。

  鄭恩仿佛能洞穿在座的每一位所想一般,語氣肯定的跟史可法說到:

  “閣老,在場的觀戰的所有人,不能說沒有因為有各種困難,而不能做到一心一意為大明的。

  但我敢肯定,最少有67位,願意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以身殉國。”

  63位是肯定的了,說67個比直接說63個,更照顧五位五大帥麾下部將的感受。

  其實,剩下的五位五大帥的麾下,鄭聯實際到了最後,因為跋扈被斬之前,都是堅持抗清的。

  鄭泰也是堅持抗清到死。

  曹友義的部將,是隨鄭成功光複山東時,收編的一支響應明朝義軍首領謝遷,而謝遷曆史上在山東沒有鄭成功及曹友義等人的時候,依舊高舉義旗,反清複明。

  直到戰敗於清兵之手,以及寧死不屈,為大明殉國。

  說白了,觀戰團的68人,自己邀請過來的63位全是甘願為大明去死的存在,剩下五人也隻有黃得功的部將劉良佐,以及高傑的部將李成棟,做了漢奸。

  鄭恩說至少67人,是因為自己能保證,讓劉良佐與李成梁的其中一個“被”殉國,乃至兩個都“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