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八月初五/一統朝鮮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101
  十七年八月初五,朝鮮國王都漢城王宮龍椅上,空空如也,不過龍椅旁邊有一個官帽椅,大明順天侯鄭恩,高坐於此。

  王宮議政上朝的大殿,大明、朝鮮分兩班位列,左尊自然就是明朝文武了,右卑為朝鮮文武,左首的是閣老史可法,右首是金自點。

  沒錯,右首不是一心忠於明朝,恨不得帶領整個朝鮮,引經據典的並入明朝的林慶業。

  也不是心向明朝,一直暗中跟鄭家軍互通有無,鄭家軍剛剛攻下全羅道他就舉慶尚道響應的沈器遠。

  而是曆史上出了名的賣國賊、牆頭草、朝奸金自點。

  左右明與朝鮮兩班文武前麵,還跪了一個人,身著蟒袍卻披頭散發瑟瑟發抖的老頭。

  這老頭就是朝鮮王國第16任國王,仁祖李倧了。

  不過現在他死後是廟號仁祖,還是什麽,那就不是他說了算了。

  會議已經進行了一些時間,該審李倧的罪名,金自點已經審了,就等鄭恩發落了。

  不過鄭恩沒有急著給李倧定罪,而是有更重的事……

  對於這個問題,金自點那是格外的熱情,其出列,跪拜在地,頭磕的碰碰響:

  “侯爺,下官提議,朝鮮當合並入大明,最好是直接並入侯爺您的藩地,由您直接統治,如此以來朝鮮定會如您的鄭家軍一樣,蒸蒸日上。”

  這就是金自點能坐在朝鮮官員之首的原因。

  跪在地上的朝鮮國王李倧,聽到這話,顫抖的明顯更劇烈了,雖然已經在之前金自點這個以前他最信任的大臣,審問他的罪行時,就已經領教過他的人品了。

  不過沒想到金自點是這麽的不要臉,這麽沒有底線。

  金自點說完,林慶業來勁了,朝鮮位列右班,而右班又分文武,林慶業就是位列朝鮮武將之首。

  林慶業出列,拱手行了一個軍禮:

  “侯爺,下官附議洛興君。

  朝鮮並入大明,那是遵循祖製,自古以來,從兩三千年前,周初封箕子於朝鮮,再到漢之朝鮮四郡,唐之安東都護府、元之征東行省。

  哪個不是將朝鮮最繁華的地區,一半以上的朝鮮土地,加上如今王都漢城在內,給概括在內。

  朝鮮本就是漢人血脈,與明朝同宗同源,又是曆代的附庸國,明朝對朝鮮的恩情,自開明以來,但之後的抗倭援朝,以及今日再次一統朝鮮。

  那是世世代代都還不清了。

  那麽並入大明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個文官之首,一個武將之首,兩人一帶頭,大半的朝鮮文武都出列。

  “下官等附議。”

  好吧,這朝鮮眼看著就要並入大明的版圖了,很可能是最後一任朝鮮國王的李倧,也不顫抖了,而是一臉怨恨的看向那個還沒出列附議的沈器遠。

  金自點、林慶業,李倧是不敢用怨恨的眼神去看的,沒看這些出列支持朝鮮並入大明的時候。

  順天侯身後,正有四個少年拿著小本本,還有一根煤炭似的小棍子,正在記著什麽。

  記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這些支持朝鮮並入大明的人,不是要升官就是要發財,或者要升官發財一起了。

  這樣的會議不是一次開了,南三道會師的時候就開過一次,那時候林慶業就提議此戰勝利之後,朝鮮並入大明。

  那時候反對者有之,多數是震驚加中立,隻有少數幾個附議。

  明與朝鮮聯軍,北上包圍王都漢城的時候,金自點獻城,王都告破。

  這個時候聯軍又在漢城舉行過一次會議,那個時候,新投誠的金自點,不應該說是新投誠的,而是鄭家軍安插在朝鮮內部,大明於朝鮮細作總指揮使金自點。

  總算是光榮的完成細作任務,光複了整個漢城。

  所以金自點是文官之首,功勞比沈器遠還大,而這個時候,“被”細作的金自點,提議朝鮮並入大明。

  這個時候,當初附議的已經通通是高層,還多了很多新附議的,特別是朝鮮天牢的原官員,通通都是附議。

  而反對者已經沒有了,有的是戰死了,有的是貪汙,有的是不小心從城牆上摔下來,摔死了。

  在金自點發動他的宗族勢力、官紳派係勢力,加上林慶業、沈器遠,還有輪班的鄭家軍二營全力參戰的情況下。

  到今日八月初五,朝鮮所有道城、府城、牧城,全部被聯軍攻占。

  朝鮮所有道城、府城、牧城本就都離海不遠,都是相對平緩的地區,包括這些大城在內,所有沿海平原,以及相對平坦的丘陵,都已經被聯軍攻占。

  隻有中部叢山峻嶺之中,還有頑固抵抗的,不過也多被金自點詔安,名義上歸順了。

  所以,聯軍實際上占領了南部三道、京畿道全境,及餘等道、府、牧的主城及靠海最富庶的地區,名義上占領了朝鮮全境。

  而今天,就是又一次的軍議。

  支持朝鮮並入大明的成了大多數,最初支持的那一批人,哪怕當初隻是恰巧過來報信的信使,本來是將信交給門衛就走的,因為聽到了,舉了個手,說了句同意,現在都已經是朝鮮三品以上的官了。

  所以,這些人都是“好角色”,都精通賣朝鮮求榮,而李倧是惹不起的。

  隻有一直沒有表態,始終堅持中立的沈器遠,李倧還敢去用怨恨的眼神瞪他。

  沈器遠沒想到,朝思暮想的明軍來了,清韃子也被永遠的留在朝鮮大地了,趨勢怎麽就變成了朝鮮要並入大明了呢?

  萬曆兩次抗倭援朝,都是明軍在朝鮮跟倭寇打生打死的主力,還自帶軍械糧草,不要朝鮮一針一線,完事還分戰利品接濟躲在後方喊加油的朝鮮百姓。

  那個時候可以說明軍想吞並朝鮮,那是一句話的事,可明軍並沒有。

  那個時候的明軍是那麽的無私,那麽的友善。

  怎麽到了現在,就不一樣了呢?這還是他沈器遠心中的那個禮儀之邦——大明嗎?

  沈器遠想站出來反對,可他一直在猶豫,前車之鑒啊!他可不想突然不小心從城牆上摔下來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