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控製朝鮮三道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091
  羅州府城城門,騎著馬殺到的王曉,看著打開了城門,並全身是血,軟到在地的太監兒子,眉頭一皺:

  “軍醫!老子這個遊擊將軍的專陪軍醫呢!照顧我的副遊擊將軍,其他人隨我殺!”

  聽到副遊擊將軍的字眼,已經軟倒在地的太監兒子身體抖動了一下,之後被軍醫給帶下去了。

  羅州城門洞開,八萬鄭家軍朝鮮營再也不管什麽夜不夜盲症,有夜盲的慌忙打火把,沒夜盲的直接借著實際已經火光衝天的進攻路線,往羅州牧城殺進去。

  事實證明,朝鮮兵不是韃子的對手,不是鄭家軍的對手,打起剛剛拉起來的本國鄉勇,那是窮凶惡極的存在。

  獨眼龍父親去照顧兒子了,二爺爺副遊擊將軍領著兩人的兩個局,及收攏的一些找不到單位的朝鮮營將士,也不管守軍不守軍,直接往羅州牧最富的街道殺上了。

  到了州牧商業街,才發現早他之前就有同僚領兵過來了,看樣子是個把總,麾下走散的隻有百人不到的他,正同時砸開了十間商鋪,同時劫掠。

  “該死!小的們,給本將衝啊!搶光整個商街所有店鋪!”

  二爺爺爆發出了太監孫子在先登時的狠勁,領著麾下將士,就加入到了砸商鋪門的工作中去。

  富庶的商業街,就像是有魚腥味一般,引來了越來越多的“貓”,後麵來晚了的,捶手頓足後悔的同時,矛頭一轉,往官紳居住區殺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殺入貧民居所的很少。

  不到兩個時辰,天亮了,整個羅州牧城已經算是完全落入王曉之手了,隻有一個還在城中富人區浪的將士,還沒有回來。

  而幾十位被李書林從貧民區提出來的朝鮮營將士,被捆綁成一排,跪在了菜市場。

  菜市場成了聚兵集合的點,當全軍集合的差不多的時候。

  王曉高喊一句:

  “這就是擾民的代價!”

  “刷刷刷~”

  也沒有午時已到,行刑的開場白,直接大早上的就將這幾十人給斬了。

  而圍觀的朝鮮營將士,口中滿是冷嘲熱諷。

  “都這麽多天了,打下的大小城池及鄉城,不下幾十,竟然還有人分不清那些可以搶,那些不能搶,真是死了也活該。”

  “就是就是。”

  “我看這幾十個死人不僅現在沒頭腦,之前也是沒頭腦的,貧民有啥好搶的,就算那啥也該去富人家啊!”

  “我看他們是十足的懦夫,怕不要命的富人的家丁,又急色……”

  “該!”

  ……

  這些冷嘲熱諷的人,全然忘了,被斬的全是同國人,就像魯迅筆下《藥》的華夏百姓一樣,全然不知被斬的是什麽人,隻知道看著熱鬧的同時,還有血饅頭可能能治肺癆的偏方。

  羅州牧城被攻下之後,很快整個羅州牧都被朝鮮營的將士攻下,全羅道盡入鄭家軍之手。

  而全羅道的俘虜及全道拉壯丁,讓鄭家軍朝鮮營八營滿編的同時,又擴展了後後、中中二營。

  滿編十營,十一萬人。

  為此,鄭家軍三班倒的好日子不複存在了,直接分成了兩班,一班控製全羅道,一班增加到五萬,督戰朝鮮營。

  當然,為了模擬的結果,更能扭轉觀戰團的世界觀,鄭恩始終保持隻讓最多兩營漢軍將士參戰。

  朝鮮分八道,全羅道於最西南,東麵,也就是朝鮮半島的東南角,是慶尚道。

  慶尚道主官觀察使是沈器遠,沈器遠本是朝鮮仁祖反正的功臣之一,如今的朝鮮左議政,相當於宰相,並受封青原府院君。

  沈器遠是出了名的親明,並對向清投降的朝鮮當代國王十分的不滿。

  可以說是親清的金自點的對頭。

  本領子道沒他什麽事,但架不住鄭家軍主動聯係他,並且金自點完全被三千萬兩銀子砸成了哈巴狗,聽話的很。

  兩位朝中相當於宰相的存在齊力協作下,一個從二品的道觀察使自然不在話下,並且慶尚道全境道、府、郡、縣,全換成了沈器遠的親信。

  朝鮮營還沒攻下全羅道全境的時候,沈器遠已經控製了慶尚道全境,領著慶尚道一起投靠大明鄭家軍了。

  而全羅道的北麵是忠清道,並非忠清的意思,而是忠州及清州的意思。

  忠清道觀察使是誰不重要,但駐守忠清道的將領,也是沈器遠、金自點協力,提拔起來的兵馬節度使林慶業。

  就在鄭家軍朝鮮營攻下全羅道全境的時候,林慶業也已經控製了忠清道全境。

  而林慶業可不是沈器遠的那種親明了,是十足的忠明,曆史上為明殉國了的存在。

  忠清道自然在他的帶領下,投靠了鄭家軍,跟沈器遠不同的是,林慶業是直接將忠清道全部獻給大明,推崇的是大明合並朝鮮。

  林慶業直接入了鄭家軍為參將,加上沈器遠的盟軍。

  一時間,朝鮮八道,最南方的三道,全在了大明盟軍之手,整個朝鮮驚動了,向清國的書信像秋天裏的落葉紛飛、數不勝數,整個清朝上下都驚動了。

  北京,皇宮大殿,小皇帝福臨坐在龍椅上玩手指,因為是高層內部會議,就那麽十幾個人,挾天子睡太後的多爾袞,也就沒有在龍椅下麵站著。

  而是搬了個比龍椅小一點,但可以靠著坐,比寬敞到隻能直著坐的龍椅,還舒服的紫檀官帽椅,擺在了龍椅旁邊,會見這十多位高官。

  與皇帝同坐,已經不能讓習慣了的多爾袞多興奮了,而是指著堆成山的朝鮮求援信道:

  “朝鮮告急!朝鮮八道有三道落入鄭家軍之手,而這一切隻用了五天時間。

  根據信送到我們手裏,又花了五六天,這個時候的朝鮮全境,都有可能全部落入鄭家軍之手了。

  不過攻下一國容易,控製一國難,就算他鄭家軍鄭恩能攻占整個朝鮮,那也很難短時間內消化,再空出手來。

  那麽,大家說說,說說我們要不要將偷襲天津的大軍召回,先去支援朝鮮!”

  “不!攝政王殿下,萬萬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