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名單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7      字數:2081
  送完了高文采,走在回來的路上,鄭恩剛剛還覺得奇怪,為何自己說這麽不吉利的話,身旁的二哥怎麽沒有吭聲,這不,二哥發話了。

  “弟。”

  鄭渡的聲音很是沉重,真正做到長兄如父的他,就像重要時刻,父親對兒子的囑咐:

  “你該成家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讓鄭恩覺得有些沒頭沒腦。

  不過成家這問題,怎麽都有些膈應,有些不習慣,幾十年如一日的跟同一個人長相廝守白頭偕老,這才多久?半年時間,就再找一個,還是個前世孫女輩的,真有點不習慣。

  就算上一世老伴早半年升天的,但算起來也不過一年的時間,而自己要找還鐵定不是找一個,十個八個算少的,幾十上百都很正常。

  順天侯啊!有自己實打實的藩地啊!還是首富之一,一門四封爵,妻妾加起來幾十上百,不是很正常嗎?

  跟幾十上百個孫女輩朝夕相處,那代溝想象一下就頭痛,所以麵對這個頭痛的問題,總是習慣性的國家民族為重,給忽略了。

  就這樣,圍繞著幾十上百個妻妾東想西想,回到了順天侯於珍島的府邸,才想起還有一個大事。

  剛想喊身邊辦事能力最強的甘輝,不過甘輝早已不是自己的貼身隨從了,再喊第二批中的吳鵬、第三批中的方大洪,他們也下基層當將領去了。

  “大力,關於聯係朝廷官員及有誌之士參加反擊朝鮮之戰的事,方大洪交接給誰在跟?”

  鄭大力那是純粹的武人護衛,就跟曹操身邊的典韋一般,雖然鄭大力可能沒有典韋高,但也很接近了。

  鄭大力不比甘輝、吳鵬、方大洪,會天天關注惦記這方麵的事情,自己一問他們就能回答上來。

  鄭大力撓頭想了一會兒,還沒開口,身後一直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四個小跟班中的繼子鄭天說話了。

  說話的時候還有些羞澀:

  “父親,方將軍交給孩兒了。”

  交給了一個十四歲的孩子?!這不像方大洪啊!方大洪可是曆史上的洪門五祖,辦事也是非常細心謹慎,怎麽就交給了一個小孩呢?

  哪怕是四人中年紀最大十七歲的鄭小四,或者年紀第二,十六歲的鄭小六,也比怯生生的鄭天好吧!

  不過鄭天跟自己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怎麽也是殉國烈士遺孤,自己的第一個繼子,怎麽也不能無視,更不能打擊他。

  鄭恩給自己換上了一張慈祥的臉:

  “天兒,那麽你說說,為父名單上的那些人,聯係的怎麽樣了?”

  本來還想問確定能來的人都有誰,有多少,有可能會來的人都有誰,有多少,分別的行程到哪了。

  不過看他那矮小的身板,跟了自己四五個月才吃的能看到臉上有肉,不然就是十足小豆芽菜的樣子,還性格總是弱弱的,自己還真不忍心問太多。

  怕他回答不上來會自責。

  鄭天低著頭,像犯了錯的孩子,就在鄭恩要失望的時候,他開口了。

  “父親,您的名單一共有223人,發動我們及鄭家還有朝廷的力量,加上你所說的相互間關聯人物,去尋找,最後找到了136人。”

  鄭恩沒想到弱弱的繼子會有這麽細心的一麵,223人怎麽來的?又為什麽邀請他們來參加反攻朝鮮之戰?

  223人是後世一些很難得的,很稀缺的民族偉人,緬懷這些民族英雄,統計的一個表,表上有六百多號人,時下還活著的有223人。

  這些都是有史書記載的,很多都是沒有記載詳細戶籍,隻是在他殉國的時候,留下了一筆,注上了姓名及殉國時的官職、功名、哪個府或者州縣人士。

  誰也不知道這個殉國者什麽時候調任的這個職位,以前又身在何處,是升到這個職位還是貶到這個職位的。

  這都是暗地裏去尋找,並且這個名單雖然不怕公開但現在還沒公開,能找到136人也確實不錯了。

  當然,明末殉國民族英雄、烈士,不止是史書記載的這六百多號人,光1644年北京城破之時,殉國的就不止是六百人,因為很多都是闔門殉國而隻記載一個名字的。

  鄭天見鄭恩在認真的聽,繼續弱弱的道:

  “136人,位最高的侯首輔、師公次輔、史閣老三老,其中會有史閣老為代表過來。”

  侯恂雖然沒有殉,但兒子侯方域是民族英雄,本人也是自北京城破,被順軍放了之後,於南京鄉下建立一個南園,晚年都在南園度過即未出任,也未入過城。

  大明虐他千百遍,讓他最巔峰的年齡階段都在牢子裏度過,甚至出現有事將你從牢裏提出來出任督師,李自成等流寇都被詔安了,也不需要你這個督師了,再將你押回牢裏,也在他身上發生過。

  將他放在名單裏,是鄭恩自加的,不是因為他是內閣成員的原因。

  看來如今的三個閣老都是商議過了,由沒跟自己接觸過,但又是南京勳貴之首,對朝廷忠心耿耿,整天想著北伐的史可法來。

  “除閣老,還有受邀的馮元颺工部尚書,馬士英禮部尚書,高宏圖刑部尚書,除年邁且跟父親您打過交道的馮部堂,餘等二位部堂都會來。”

  高弘圖與馬士英是南京地位僅次於史可法的存在,都是殉國人員,高弘圖還好,生前身後都是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馬士英卻是褒貶不一,很多人將南明滅亡的原因推在了他與他提拔的同黨阮大铖身上,實際上他兩對南明的滅亡也發揮了很多負麵作用。

  馬士英、阮大铖,風雲飄搖的時代,還搞內鬥,將本應同舟共濟的南明,整成了一鍋粥。

  馬士英又是當時的弘光朝首輔,卻不好好配合史可法北伐,還一個勁的內鬥,一心忙著去搞倒對大明忠心耿耿卻不同派係的高弘圖。

  最終弘光之後的隆武等等朝,連收留他都不願,以至於無路可退的他,留在浙江繼續抗清,直到俘虜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