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五月初五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6      字數:2235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天剛蒙蒙亮,覺華島上軍民加俘虜,已經全部集合,進行覺華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祭奠屈原的儀式。

  “……曰若先生,逢辰之缺。

  溫風迨時,飛霜急節。

  贏、羋遘紛,昭、懷不端,謀折儀、尚,貞蔑椒、蘭。

  身絕郢闕,跡遍湘幹。

  ……”

  一首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祭屈原文》,在覺華島上回蕩,且久久不散。

  之後全體軍民加俘虜對著南偏西的長沙方向,三鞠躬,此時此刻,不願鞠躬的俘虜,直接就是當場宣判死刑。

  祭祀之後,是激情四射的劃龍舟比賽。

  直隸副總兵甘輝,走到了還在看台上看海上龍舟比賽的鄭恩身邊。

  甘輝附耳跟鄭恩說到:

  “公子,召你回天津過節的朝廷信使又到了,並且朝廷來信,五月初九是九五至尊倒了的好日子,監國準備在這一天,於泰山祭天封禪登基。

  監國寫了親筆信,希望公子你能夠參加。

  另外大公子也來信說,老家又來人了,這次是四老爺親自過來了,還有聯公子,且帶來福船為主的船隊水陸大軍上萬。”

  甘輝口中的四老爺不是旁人,正是曆史上明鄭時期,鄭家名氣僅次於鄭芝龍、鄭成功的鄭鴻逵。

  現在還不叫鄭鴻逵,而是鄭芝鳳,鄭芝龍的四弟,鄭恩的四叔。

  聯公子,即鄭聯,鄭恩的堂兄,算是明鄭時期的第四號或者五號人物了,雖是旁係,卻也血緣近,另外就是能力強,隻是有個這個時代海商的通病——跋扈。

  沒想到他們竟然成為鄭成功之後的第二批,曆史上鄭芝龍可沒有派過一批過來支援朝廷的,這可能跟這個朝廷實際上是由自己這個兒子一手創立的有關,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因為朱慈炯正式繼任監國大典之後的封賞,鄭芝龍也在封賞的行列,就衝鄭成功帶來的五千精銳海師,就封的理所應當。

  鄭芝龍已經是武官之首的福建總兵,還有個水師都督銜,再有實際一點的封官,隻能是爵位和加銜了。

  在鄭芝龍的加官進爵板上釘釘的時候,鄭恩還暗箱操作了一下,讓鄭芝龍伯爵食邑定在了大員,並且還是有憑有據的。

  憑據就是崇禎元年,鄭芝龍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台灣墾荒定居。

  在寶島曆史上,鄭芝龍是組織大規模移民的第一人。

  也就是說現在的鄭芝龍是大員伯,另外再加太子少師。

  說著,甘輝將信使的信及監國的信還有鄭成功的信,一起遞給了鄭恩。

  鄭恩接過三封信之後,甘輝又道:

  “如今我大明連連勝利,威望得到了極大的恢複,特別是韃子固山貝子、智順王,送到天津之後,對朝廷威望的恢複最大。

  每天都有地方的使者,及順軍的使臣,過來觀看這韃子固山貝子與智順王。

  為了能給這二位的臉上吐口水,很多使者、使臣不惜花大價錢賄賂看守,最後大公子出麵,明碼標價,讓所有來天津的人,都可以花錢或者物資或者人口,看到這二位。

  並且一次給固山貝子及智順王都吐上口水的機會,被炒到了上千兩。

  最高記錄是李自成的親弟弟李自敬,為了報仇,為了親自給二位吐上口水,竟然出價白銀五千兩,另外加人口十萬!

  加上順軍的失敗,讓大量文臣回歸大明……

  總而言之,如今朝廷跟剛重時候的朝廷不同了,如今的朝廷威望極高!”

  李自成的順朝敗了,大量投順的官員士紳,不願亡天下,回歸了大明的懷抱。

  天津府的朝廷血統純正,又取得了連連勝利,很有涅槃重生的意思,又近在眼前,並且剛剛重建,再說這個重建的朝廷失敗了,做過貳臣的他們,不在乎從新擇主。

  所以,大量歸明的官紳,都是選擇投奔天津府重建的大明朝廷。

  貳臣歸明,是很少有空手的,本就是官紳的他們,被李自成索去了表麵的真金白銀,還有表麵的妻妾女眷。

  但樹冠被砍了,龐大到不亞於樹冠的根係還在,家族、家丁、家仆、佃戶還在,人脈、土地、債券還在。

  聯合家族,糾集丁仆,拿著欠條,找到人單力薄的債戶,再糾集債戶,一股地方武裝勢力就出來了。

  順天府,京都所在,最不缺的就是這種冠去根猶在的官紳。

  大量官紳糾集自己的地方武裝,投靠朝廷,已經讓朝廷的“翅膀越來越硬了”。

  可以說,一時間這個天津朝廷,踩著摔倒的李自成順朝的身體,成了整個河北最權威、最代表大明的朝廷。

  這朝廷的事,鄭恩看來是意料之中的,自己想繼續完全把持朝廷,不是不可能。

  但自己完全把持的朝廷,權威是會天然的殘缺,想提升也是千難萬難。

  能完全接受鄭恩,哪怕是能接受龐大的鄭家踩在頭上的官紳,都不多。

  因為再怎麽洗白十幾年,但海盜家族的身份是不能徹底擺脫的,何況鄭家是暴發戶家族,是武夫家族,被文貴武賤的士紳所蔑視。

  真要堅持那麽做,自己隻會成為董卓第二,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第二、挾天子以睡太後的多爾袞第二,那是不可能的。

  曹操怎麽說也是官宦之家,名門望族,不然也不會成為門第最高的袁紹的發小,雖然有個靠閹人重振家族的汙點,但名門及第是貨真價實的。

  就算這樣,再加上曹操的梟雄本質,最後依舊一輩子都沒有稱帝。

  多爾袞就更別說了,本身多爾袞就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小的兒子,同母的三兄弟,深受塞外民族喜愛幼子傳統影響的努爾哈赤寵愛。

  當時努爾哈赤的長子死後,努爾哈赤一度要立同母三兄弟中最聰慧的多爾袞為太子,最後還是皇太極耍陰招,搶奪了多爾袞的皇位。

  如今的清朝皇帝福臨,就是多爾袞的親侄兒。

  在鄭恩,這就是多爾袞可以做到同樣挾天子的曹操,還高一級的睡太後的原因所在。

  沒辦法,身世太硬了,要不是有豪格在,多爾袞哪用當什麽攝政王啊!直接繼承皇位即可,兄死弟承,很正常的事。

  所以。

  鄭恩看著手中的信,在心裏跟自己說道:

  所以,做董卓第二是不智的,不做董卓,那麽遲早也會還政於朝,那麽還不如痛快的還回去,還能落個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