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韃子囂張的代價(一)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6      字數:2130
  鄭家軍消息封鎖的好,特別是往韃子更後方的消息封鎖,那是天羅地網抓信使。

  因此塔山堡的韃子並不知道這鄭家軍一路高歌凱進,前線倒是因為經常有遣返關寧軍民及押解永平府奴役百姓的隊伍,倒是已經知道了後方的變故。

  所以,看著蒙在鼓裏,一如既往囂張跋扈的塔山堡主動出戰的韃子,鄭恩知道,這很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這麽輕鬆的“打怪刷圖”了。

  不下十次的“引怪經驗”,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看著很聽話的集結出擊的韃子。

  斥候將韃子的情報匯報給了位於前排的鄭恩大喝:

  “目測有韃子牛錄旗號三個,都是留守的鑲藍旗,初步估計三個牛錄都是超編,總兵力超過一千,不超過一千一。”

  傳令兵再將鄭恩的話,傳遞給了全軍指揮甘輝。

  之前遇到的韃子多是戰場上撤下來的,理由是遣返押解漢人軍民,順帶休整,自然都是一些折損的不滿編牛錄。

  而塔山堡是後方留守部隊,又是處於遼西走廊,很有可能支援前線,因此不僅留守的三個鑲藍旗牛錄是滿編的,還有一些旗中餘丁自願隨軍。

  因此出現了三個牛錄的旗號,卻超過了滿編九百。

  甘輝本處於高處,還那種在高處又建立了一個簡易指揮高台的高處,高上加高,韃子動向一覽無遺。

  豐富的應對囂張韃子出動出擊經驗的他,很快揮動了令旗,鄭家軍動了起來。

  首先是鄭恩的貼身護衛們,一分二,三百騎術最好的護衛,牽上了同伴的戰馬,再接過了火銃兵遞過來的重型火銃及三眼銃,一人雙馬,從遠離大部隊所在山頭的方向出發了。

  果然,塔山堡的韃子還跟之前的韃子一樣,看到分兵出去的三百騎,出現了短暫的停頓,這個停頓極有可能是因為懵了,懷疑對方是明軍主將逃跑,一時不知道該打數量多的明軍,還是追擊明軍“主將”。

  最終,短暫的停頓之後,韃子選擇攻打明軍大部隊,原因很簡單,也很憋屈,因為可以看出,護衛明軍“主將逃跑”的三百騎,都是好馬,還是雙馬。

  一項以騎兵縱橫天下的韃子們,竟然發現自己追也追不上他們,你說憋屈不憋屈。

  化憋屈為憤怒,韃子更加囂張的往明軍大部隊的方向行軍,這一切都在甘輝與鄭恩的預料之中。

  看到騎馬而來的千餘韃子,再看著山頭陣地迅速成型的壕溝、拒馬,甘輝大旗一揮,正在建防禦工事的鄭家軍收到命令,立馬將防禦工事的重點放在了挖陷馬坑、架拒馬,這些建造容易,又不那麽好體力的工事。

  很多疲憊了的鄭家軍也開始歸隊,坐下來喝點水,蓄養體力。

  敢死營一會要頂在第一線,算是全部停下來了,並人手一小塊馬肉幹,一邊休息一邊吃,這些馬肉都是戰場上戰死的,除了當天加餐以外,吃不完的都做成肉幹。

  這個時候敢死營人手一塊馬肉,不大不小,剛剛好五成飽,既有加快恢複體力的意思,也有黃泉路上不做餓死鬼的意思。

  同時又因為是五成飽,即不是七成,又不是完全吃飽,也不算犯不可吃飽上戰場的大忌,因為沒吃飽,所以不會有吃飽後那種貪圖安逸的情緒。

  任何動物,在吃飽之後,都會變得溫順很多,哪怕是獅子也隻想好好消化,而不是帶著滿滿一肚子的肉,去繼續捕獵。

  人不過是高級動物而已。

  當韃子行進到鄭家軍大部隊所在的小山頭的時候,尷尬的事情發生了,之前他們認為已經是逃跑了的護衛騎兵們,竟然沒有逃跑,還繞到了他們的後麵。

  堂堂以機動性聞名的韃子,被一項因為機動性捉襟見肘的明軍,給抄後門了。

  這能不憋屈嗎?哪怕這隻是塔山這一塊的小規模尋戰,不能代表整個清庭與明朝,但這也是憋屈的很啊!

  追護衛騎兵,對方是一人雙馬,追也不一定追的上,攻打鄭家軍大部隊,他們又在後麵搗亂,一時間有點被夾擊的錯覺。

  其實韃子可以直接不管不顧,回到袁宗煥為他們擴建的堅固塔山堡之中,這樣他們就立於不敗之地。

  韃子是漁獵民族出身,後期發家了,才把弓馬加進去的,之前更多的還是步弓為王。

  弓是守城利器,韃子又幾乎人人都是神射手,他們回到牢固的塔山堡一心防守,鄭恩根本拿他們沒有絲毫辦法。

  但韃子畢竟是韃子,韃子的驕傲是經過十多年的膨脹發酵的,怎麽可能在野外碰到明軍的時候,還不主動出擊呢?

  野外碰到明軍而不主動出擊的年代,是努爾哈赤那個年代,是皇太極早期那個年代,皇太極後期以來,早就告別了這個年代。

  一群看到韃子就成了軟腳蝦的明軍送上門來,作為漁民,哪有不撈的道理。

  韃子果然是韃子,囂張的無可複加,韃子的主將很快做出了決定,千餘韃子隻是讓後隊多留意一下後麵的明軍騎兵。

  之後全軍繼續向機動性差的明軍駐守小山頭殺了過去。

  休整完畢,以逸待勞的鄭家軍迅速布陣,依舊是敢死營分成三個小陣在前,軍官團隔著三十步布陣。

  不過跟初創版的不同,經過十次調整版本更新。

  這一次不僅事先占據了小山頭,以居高臨下之勢的地理,還有事先建設了防禦工事的防守優勢,有了防禦工事之後,敢死營腳踩著做了標記的陷馬坑區域,依托這壕溝、拒馬,列出更利於火力輸出的橫向方陣。

  三個橫向方陣之間,流出兩百步的寬度,這兩百步的空白,及敢死營左右兩翼,成了後方軍官團直接麵對的區域。

  這些區域,軍官團特意在此建了很多拒馬,可以看出是防止韃子騎兵鑽孔,但不知為何,排列在這片區域的鄭家軍,格外的高大一些,而且旗幟也太多了一點。

  什麽高聳固定的大旗、幾人才能扛的中旗、一人舉著揮舞的小旗,士兵頭盔之上的盔旗,再不濟背後都背負了一麵背旗。

  除了遮擋視線,真搞不懂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