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第一次海上伐清(四)(萬更求首訂)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6      字數:2146
  最終,鄭恩不再是名義上的大軍統帥,實際上的“騎士光環”,而是一個負責戰略大局的統帥,至於實際操作的戰術方麵,自然還是交給甘輝。

  這讓一旁自認不比甘輝差的施琅可羨慕壞了,鄭家包括繈褓裏的最小的一位,還有過繼給了鄭芝虎的一位,七位公子,一位配一個貼身高手。

  他施琅配的是最被再家主看好的長子,甘輝配的是家主管教最嚴厲的三子。

  就因為這個,他甘輝已經早早就指揮千軍萬馬了,還成了實際上的副總兵,兼領一營。

  而他施琅還是副千總,這還是因為自家公子鄭成功,將他送給了鄭恩之後,才升的官。

  不就不相伯仲,卻是這麽不公平,施琅怎麽能不來氣嗎?

  關寧軍軍眷落到了韃子手裏,韃子為了控製關寧軍,以歸鄉的名義,將軍眷都往實際淪為韃子領地的關寧,甚至往遠離關內的廣寧遷。

  不過幾十萬人的遷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況這剛被韃子占了的關寧大地上,還有很多沒有跟著吳三桂去山海關的。

  一萬五千大軍走在這關外大地,沒有急著去攻打許新生口中的、安置了大量沒有來的及遷往廣寧的軍眷的寧遠中左所堡。

  一萬五千大軍在鄭恩這個戰略指揮官的指揮下,將目標都定在了一個個村莊、小鎮。

  一萬五千大軍,除了放出去的大量斥候,去打探那個村鎮還有人居住,餘等都在幹著這“幫著”村鎮留守關寧軍民,遷移到龍港,再遷移到安全的海島上的活。

  還好覺華島並不小,不然前麵塞了幾萬人的時候就塞不下了。

  不過這大部隊跟著吳三桂等三位頭頭,去了山海關,現在又跟著韃子回來,很多還在各衛所城堡之中,還沒安排好回鄉下。

  寧遠鄉野的軍民極少,鄭恩又不讓分兵。

  此時,一萬五千大軍就是如此,浩浩蕩蕩的大軍,卻是貓著腰,像鬼子進村了一樣,向麵前號稱斥候打探到的,人口最多的一個鎮摸去。

  當摸到小鎮邊上的時候,小鎮就一覽無遺了。

  破敗的圍牆,從殘垣斷壁上還可以看出之前有多高,鎮外還有一條小小的護城河,如果不是太殘破,那就是實打實的城堡了。

  隻是這小弟占地麵積是真的小,一覽無遺的小鎮,看起來更應該稱之為村,整個就有些像福建兩廣的客家人土樓。

  就這都算斥候口中人口最多的鎮了,哪怕是最繁榮的時候,這鎮的規模也就能容納不超過一千人的樣子吧!

  一萬五千大軍集結起來,就為圍攻這麽一個小破樓?

  施琅是不解的,很多來自南方鄭家的軍官,還有順軍老營出身的軍官,是不懂的,也不能解的。

  看著小城上的旗幟,鄭恩沒有去管不解的施琅等人,而是叫來了甘輝:

  “戰術指揮交給你,不過小鎮是韃子遣返關寧軍民的一個據點,這韃子在永平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後,前麵打生打死的事情就交給了新附的炮灰吳三桂。

  吳三桂後麵是八旗漢軍及隨軍的餘丁、包衣,八旗漢軍後麵是八旗朝鮮,八旗八旗朝鮮後麵是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後麵是八旗蒙古,八旗蒙古後麵才是真韃子八旗滿洲。

  聽著就繞口,卻是韃子一貫的作風,除非迫不得已或者必勝,真韃子是很少去第一線的。

  與李自成交戰就是迫不得已,為了必勝先是傾巢而出,之後等到李自成與吳三桂狗咬狗,咬的吳三桂快死的時候,多爾袞才領著韃子大軍加入戰鬥。

  雖然多爾袞取勝了,但是也付出了不少的真韃子死傷,真韃子可就幾十萬人口,十萬左右的青壯,死一個少一個,再出一個新韃子需要十六年,還是那種戰鬥力下降了的三代四代。

  他多爾袞死不起,死一個都心痛,這還是我們俘虜了他們三百多真韃子,他們還不知道,不然多爾袞恐怕要急得跳腳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麵對交戰,鄭恩盡可能多的跟沒有跟韃子打過陸戰的甘輝解釋著:

  “現在大戰勝利了,拚消耗的小戰交給了那一層層的炮灰,真韃子也就退了下來。

  特別是被李自成老營兵打的缺員的八旗滿洲牛錄,現在都退到了這後方,幹怎麽想都沒有什麽危險的,安置押解關寧軍民的活。

  這裏是韃子遣返關寧軍民的一個點,裏麵不僅可能有著許新生的家人,及一千關民軍民,還能確定的一點是,這裏有斥候探聽到的一個大殘的滿洲牛錄。

  能不能再次打破記錄,斬殺一個滿洲牛錄的牛錄章京,就看現在了。”

  鄭恩也太重視了些,一個滿洲牛錄而已,還是殘了的,軍中不是就有三百餘滿洲人俘虜嗎?其中還多是八旗漢軍的高官,及滿洲兵中的精銳白甲兵、紅甲兵。

  甘輝很費解,鄭恩看他費解,也很無奈:

  “我們之前碰到的都是自斷手腳去了海上的真韃子,這次我們碰到的事陸上的。

  他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弓馬純熟,人人有甲,且最少都是一層鐵甲,一層皮甲這雙重甲胄……”

  說了半天,鄭恩看甘輝都是越聽越費勁的樣子,也就隻能在內心歎息:

  這南方人怎麽就一點都不知道雙重甲,弓馬純熟,配備上好戰馬,又從小磨礪廝殺,代表著什麽呢?

  不都喜歡看三國演義嗎?三國演義不就有一個橋段,孫策南下是,以兩三百騎兵衝垮了有著猛將太史慈的一萬劉瑤大軍。

  這一點可不是羅貫中無故放矢了。

  何況他們還有上千關寧軍民也是不弱。

  已方卻是大半都有恐韃症的北方兵,此消彼長,對方還是防守,這怎麽就都不知道重視呢?

  不過看這些南方兵將的樣子,看來以後還得多招募一些南方兵。

  雖然戰力沒有北方兵高,但麵對韃子,戰力8的南方兵能發揮出6點戰力,這還是不了解韃子作戰風格的,但戰力10的北方兵,因為韃子十多年打出來的恐韃症,麵對韃子時往往隻能發揮出戰力3。

  是的,隻有三成,還說多了,不過北方兵打南方兵倒是能發揮出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