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花錢方麵的差距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5      字數:2086
  “現在我們的現狀就是,錢多!!大家都是自己人,鄧大繼更是管錢的,也就敞開的說了,當然還請大家保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動蕩。

  別的不說,我們現銀我們就還剩有四千萬兩,黃金、珠寶、玉石等等財寶加起來還價值三千萬兩。”

  指揮艙都是倒吸涼氣的聲音,才幾個人而已,發出的倒吸涼氣聲音,比幾十人還大。

  這麽多銀子是什麽概念,崇禎一朝十七年,國庫、內帑累計入庫的金銀都沒有這一半多吧!有嗎?還真說不準。

  鄭恩語不驚人死不休:

  “當初辦團練,發安置費,給自行南遷的百姓發錢糧,再到香縣發的,加起來也不過是八百萬兩。

  給鄭家軍安置費,以及數次全軍獎勵一月俸銀,無數次針對個人獎勵一月俸銀。

  一人十兩安置費,七萬將士,這就是七十萬兩,加上雜七雜八的軍服、騾馬、戰馬、營帳等等的置辦,七萬大軍總共消費了將近百萬。

  數次全軍獎勵一月俸銀,鄭家軍普通士卒是三兩月俸,又加三兩戰時津貼,這就是每人最少六兩,而軍官俸祿及津貼更高。

  隊副伍長四兩,隊總五兩,副旗總六兩,旗總七兩,加上等同的津貼。

  而一個旗四十人,旗級軍官就是三人,隊級九人,一共十二人,官與兵的比例超過了四比一。

  到了參將,月俸加津貼超過了二百兩,而且軍中除了一正官二副官,別忘了還有一個軍官團。

  七萬大軍,數次獎勵一月俸祿,加上個人獎勵的俸祿,加起來有三百萬兩。

  其他開銷加起來,包括朝廷平常的維持,各方開支等等,有百萬兩不到。

  八百萬兩加一百萬兩加三百萬兩等於一千二百萬兩。”

  一千二百萬兩,就這樣花了,可是,可是好像還有更多地方可以省的啊!

  崇禎兩麵開戰,內憂外患的時候,一年的軍事開銷恐怕都沒有一千二百萬兩吧!

  還有這百萬,那百萬,來來去去的,什麽時候,錢是以百萬來做單位了?平常人家都是幾文幾文都舍不得。

  按照承平年間,不說承平年間,單單說將大戰控製在國外的萬曆年間,萬曆三大征將戰爭都控製在了緬甸和朝鮮,可那個時候也沒誰敢以百萬為花錢的計算單位呀!

  “這才多少天,一千二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不,白花花的銀山沒了。

  我說我幾個月前,我兒子弄丟了一文錢,都被我打的屁股開花,完事還心痛一文錢丟的可惜,睡覺的時候還想著可以買一個窩窩頭錢,就這麽無緣無故的沒了。

  您們信嗎?”

  說話的是朱純八,作為成國公旁係的旁支,原來的錦衣衛小旗,已經算時下大明中產階級了,可花錢依舊論文,小孩子弄丟了一文都舍不得。

  這一刻朱純八被一股從未有過這麽強烈的自卑感,籠罩全身,朱純八感覺要被這股巨大的自卑感而捂得要窒息了。

  以前沒有進入高層還好,對於高層隻有無盡的向往,加上一腔熱血,所以他選擇了留在彰義門做隨時可能殉國的事,所以鄭恩一招募就加入了複仇軍。

  多少年的忠孝熏陶是一方麵,想因此出人頭地也是另一方麵,畢竟平凡人想出人頭地,就得拚命,還得跟著一群有情有義有忠有孝,說白了就是有原則的人拚命。

  除非是一些天才到妖孽的程度。

  不然普通人想出人頭地,必定離不開已經出人頭地的人提攜。

  而隻有這些有原則的人,你跟著他拚命了,他才會記住你的好,你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雖然他們的出人頭地是祖輩傳承下來的。

  以前的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就是典型的有原則,有原則到毅然決然的殉國。

  很幸運,也很不幸。

  朱純八跟了第二個有原則的主子,他也跟著出人頭地了,成了鄭家軍的頂層那幾位,成了整個大明都有頭有臉的副遊擊將軍,真正的出人頭地了。

  前後還沒花一個月的時間。

  很不幸的是,真正出人頭地的時候,朱純八感覺到了自己跟出人頭地的這個階層的人的差距,而且這一刻特別濃烈。

  出人頭地的人都是這樣花錢的嗎?百萬兩百萬兩的花!按照他的花錢模式,他的花錢模式也就是銅錢,那就是幾十萬萬幾十萬萬枚銅錢的花。

  幾十萬萬枚銅錢有多重?牛車拉的完嗎?拉完要多少車?十車?二十車?

  他朱純八無法計算,他隻知道,一千文是一大串,掛在脖子上都累得慌,幾百萬串有多少,他真算不出來,幾百串有多少,算起來都累得慌。

  幾天時間,一千二百萬兩,相當於一百萬萬枚銅錢,這,算了,不算了,算著頭就痛,還赤果果的傷自尊。

  朱純八看了看鄭恩,這位花了一百萬萬枚銅錢的大帥,此時那表情就是一副毫不掩飾的,花錢花的太少了的表情。

  一百萬萬枚銅錢,放在萬曆年間,一百萬萬個做好了的熱騰騰的饅頭,你還覺得花錢少了。

  真不是一個階層的人,這光心態差距就太大了,現在他有幸出人頭地了,才發現自己跟“出人頭地的人”比起來,心態不行,思想不行,武力不行,軍事指揮不行,智力不行,眼界更是不行。

  簡直就是一無是處,每次軍議發言都能感覺他與其他高層的巨大差距,真是巨大的差距。

  高文采、鄧大繼、鄧世忠,這三位跟他都是一起加入的複仇軍,升官也是稍微快他一點點,隻比他高一級,很長一段時間,鄧大繼叔侄兩還跟他同級。

  這三人一早就是“出人頭地的行列,祖上就是,父輩更是名人。

  現在看看,三人不管是管後勤還是管兵,都很快的上手了,還將遊擊將軍、參將做的有聲有色。

  而他,出自底層的他,跟對了人,一朝成了副遊擊將軍,真正的出人頭地了,才發現不是一個階層的人,終究不是一階層的人,現在的他根本就是在屍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