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四月十五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5      字數:2093
  天津城此時正式名字是直沽,因為直沽是天津三衛最大的一座城,所以又俗稱天津城。

  天津城坐北朝南,中間衛河橫穿而過,將整個天津城一分為二,有些類似湖廣的襄陽與樊城,但衛河更窄一些,所以不能獨立為兩座城。

  說是窄,實際也有二三十米寬,而且現在是雨季將要到來,因此水流喘急。

  天津衙門與百姓都住在南城,南城也要寬廣的多,而北城因為連年麵對北方異族扣關劫掠,所以建的又小又堅固,少有百姓居住,更像是軍城。

  南北城由浮橋相連,又有水門防護。

  鄭森等人之所以敢進城,就是因為對於自己水性的自信,哪怕是暴露了,也不需要殺出城。

  隻要天黑後利用已方沒有夜盲症,敵方有夜盲症,而摸到北城牆上,管他城牆有幾丈高,縱身一躍跳入衛河中就安全了。

  有人覺得跳入水中不是成了活靶子嗎?

  那是對於普通人而言,對於鄭家精銳海師,跳入水中潛不了一裏半裏遠,都沒臉見人。

  敢問鄭家將士突然在水中消失了,再冒頭是一裏之外,沒冒一會頭又消失不了,再冒頭又是一裏之外,別說是弓箭、火銃,紅夷大炮來了也沒用,除非你可以跨時代拿出加特林狂掃。

  至於夜盲症更多的還是因為缺少油水、肉食才患上的,鄭家海師別的不說,魚肉那是吃到吐,哪裏還有什麽夜盲不夜盲的。

  這就是鄭家人為何敢入城。

  如今的天津巡撫衙門,之前天津巡撫馮元颺辦公的地方,成了監國臨時行宮。

  臨時監國朱慈炯連夜被馬車拉入了天津城,三十萬大部分,重要人物也都入了天津城,算是都脫險了。

  整個三十萬部隊,除了還在外麵在鄭家軍五營護衛下趕路的普通軍眷,餘等都鬆了口氣。

  賦閑下來的騾馬、推車全部送了過去,幫助大部分更快的進城,運河之上裝著金銀財寶的漕船也安穩停靠在了天津城的衛河港口內。

  一切的一切,總算是安全了。

  知道這消息之後,上下都在興奮中的臨時朝廷沒有急著補覺休息,而是連夜召開了朝會。

  原來的巡撫衙門,現在的監國行宮,大明崇禎殉國以來的臨時朝廷,在崇禎殉國的一個月後,於天津召開第二次朝會。

  十三歲的皇嫡子、代理監國朱慈炯位坐一個黃布繡龍的簡易龍椅上,整理了一下龍袍之後,太監開始唱名。

  “上朝!”

  文臣一列首輔侯詢,次輔李邦華,天津巡撫馮元颺等。

  武將一列南安伯鄭恩,天津總兵曹友義,直隸參將鄭青狼等。

  聲勢相比第一次上朝,高了幾倍,文武都底氣十足的行禮道:

  “監國千歲千歲千千歲!”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上一次還要太監教的朱慈炯,這一次自己主動長袖一揮:

  “眾愛卿平身!”

  “謝殿下!”

  這個時候太監又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當然,這是一句廢話,流程而已,深夜召開朝會,自然是有事的。

  而且在進“殿”之前,就商量了一會。

  太監的話剛落音,首輔侯詢就站了出來,這位牢底坐穿的首輔看了武將之首鄭恩一眼,之後道:

  “啟稟殿下,繼北京之後,我大明又光複天津,並將行在暫時定在天津,短時間內沒有必要再遷移。

  既如此,臣提議無需等泰山之後在祭天封禪。

  天津也是順天府,更是順天第二大城,有些順應天命的寓意,泰山祭天依舊要去。

  不過在此之前,臣提議於天津祭祖,正式接任監國。”

  首輔剛剛說完,文臣中除李邦華之外的官員都出列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懇請殿下順應天命,接任監國!”

  這些文官,除了馮元颺,餘等都是鄭恩從北京貳臣中拉的一批人填充的,說白了都是鄭恩的人。

  馮元颺倒不是,不過大家剛商量的時候,就已經答應了的。

  這個時候所有的目光都偷偷看向次輔李邦華,李邦華看了看旁邊的鄭恩,歎息一聲,想著這本就不是壞事,沒必要因為看鄭恩把持朝政而不舒服,就唱反調。

  真要因為內心不舒服,而不顧朝廷的安危,他李邦華就不是曆史上的那個世代忠烈了。

  也罷!反正這逆徒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又有了馮元颺與曹友義的加入,就先支持吧!

  想通了的李邦華出列行禮:

  “殿下,如今天下動蕩,大明危難,讓人雪上加霜的是大明已有一月之久處於無國君之態。

  殿下貴為先皇嫡子,太子又深陷敵營,老臣懇請殿下繼任監國之位。”

  看著李邦華出列了,曹友義跟著出列,這一動,鄭恩也動了,鄭恩動了,整個武將行列都動了。

  “臣等懇請殿下繼任監國之位。”

  朱慈炯才十三歲,又是深宮長大的,哪裏見過這種場麵,不過不要緊,在鄭恩給太監使了個眼色之後,太監開始附耳小聲教導。

  太監能成為監國的貼身太監,自然是因為他是鄭恩的人。

  有了太監的教導,朱慈炯開始根據以往的流程,推脫,文武群臣再勸,朱慈炯再推脫,三勸才同意。

  非整出一個他不願當監國,是百官推薦他、逼他當的。

  這個時候天津最有名的道長被宣入“殿”,這個道長掐指一算,祭祖繼位監國的好日子定在了四月十五,也就是兩天後。

  可這已經是半夜,準確的來說就是一天一夜之後。

  李邦華再也看不下去了,指著鄭恩就說:“鄭爵爺,你這是急什麽?”

  這太明顯了,之前鄭恩就喜歡跟道士混在一起,如今又來了個道士,還是鄭恩的人帶來的,能不是鄭恩安排的嗎?

  鄭恩也不否認,隻是恭敬的行禮:

  “老師,我們是脫離危險了,可您別忘了順軍四五十萬大軍就在天津外一兩百裏,滿洲清虜也已經集結了十萬精銳,就要入關,吳三桂、王永吉、高第五萬關寧軍就夾在中間。

  您說我們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