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很湊巧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4      字數:2093
  收了巨大的好處,還交了朋友,回頭就翻臉不認人,攻打對自己有大恩的朋友,這一點淳樸的百姓還真做不到。

  哪怕他們在領了銀子口糧想著躲起來,過小日子的時候,被隨後而來的李過大軍又劫掠加裹挾,都不會將仇恨加到此刻正在跟他們講朋友情的鄭恩身上。

  一個一次性給了自己十年收入一年口糧的朋友,作為結交禮,這樣的朋友很少有人能怨恨的起來的,在場的俘虜就幾乎找不到這種人。

  馮元颺、曹友義都看呆了,這鄭恩是錢多了燒得慌?為個口頭上的結交就要散出四五萬兩,還有上十萬石的糧食?!

  這朋友也太夠義氣了吧!

  曹友義是武將,還是經曆過與清虜、流寇作戰的,戰場上下來的武將總兵,對於這講義氣的鄭恩,別說有多心動。

  馮元颺是個文官,老官紳,卻也沒見過鄭恩這麽敗家的人,隻是當他知道運河漕船,軍中大車還有價值四五千萬兩銀子的財物時,而且還都是李自成從整個北京收集起來、鄭恩又奪過來的時候,不知道會怎麽想。

  怎麽說鄭恩這輩子是首富之子,但是上輩子卻是普通人,這相當於後世幾百萬上千萬的燒,擱鄭恩身上,鄭恩也難受。

  隻是如果不“蜥蜴斷尾”,那麽“整條蜥蜴”都得死。

  鄭恩辦事,為了效率,自然是少不了托的。

  一位身穿小旗服侍的俘虜小官,站了起來,對著鄭恩深深的作揖:“鄭帥高義!義薄雲天也!小的佩服,這個朋友,小的交定了!”

  這個小旗說什麽其實並不重要,但當鄭恩連連叫好,將十兩銀子,還有一擔糧食交到小旗手裏的時候,大家才知道鄭恩要來真的。

  又有幾個托接受了銀子和口糧,這時候一個特殊的托站了出來。

  “小的當初瞎了眼,竟然跟義薄雲天的鄭帥作對!小的罪不可赦……還請鄭帥給小的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同時這錢糧小的不能要!”

  這個托是所有托裏演技最好的,滿臉羞愧惱怒的樣子,估計他說自己要以死謝罪,俘虜們都是相信的。

  可這竟然有人要帶頭拒絕鄭恩的十兩銀子一年口糧,成了俘虜們的焦點。

  他們可不想這位俘虜真不拿錢糧,他要是帶頭拒絕了,後麵的人該怎麽辦?

  收下還是拒絕?

  收下,前麵的仁兄都那麽義氣了,你還臭不要臉收銀子好意思嗎?

  不收下,可十年也賺不來的錢糧,怎麽舍得說舍棄就舍棄啊!

  沒有得到過這筆巨款還好,得到了之後又當場失去,給誰誰也受不了。

  就好像後世忽然中了六百萬,脫貧致富就在眼前,可六百萬的彩票放在衣兜裏忘記拿出來,洗衣服洗爛了,給誰身上誰都得瘋。

  俘虜們就是雙眼通紅,都快瘋了,這人怎麽會這樣?腦袋進水了吧!都有人帶頭領了錢糧,你還站出來拒收!這要後人怎麽辦!

  所有俘虜的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特別是遠處沒有聽到聲音,隻看了一個沉默劇的俘虜,在聽說前人的解說之後。

  更是急的直跳腳。

  這比比劃劃的,還有到手的真金白銀以及用擔子挑的糧食,可不就表示著鄭恩說的交朋友都是真的。

  急歸急,但畢竟還是俘虜的身份,還是不能當場發飆的,而且銀糧在鄭恩手裏,決定權在鄭恩不在俘虜們。

  鄭恩看著這個差點被俘虜們的眼神殺死的托兒,擺出一副正義淩然的樣子。

  “這位兄台!你的心意我懂,但作為直隸總兵,本該保護整個直隸蒼生的安危,如今卻為了保護先皇的血脈,而護駕監國狩獵。

  我鄭恩這個總兵當的是愧疚的。

  兄台你原本是天津軍兵,天津隸屬於直隸,而我作為直隸總兵,名義上還是你的上級,如今又有幸結為朋友。

  這些結交禮,是作為朋友幫助危難中的朋友應該做的,朋友之間不就是應該在對方落難時候,拉上一把嗎?

  所以兄台還是收下吧!”

  托兒那叫一個義憤填膺,胸膛拍的碰碰響:

  “鄭帥的朋友之情,在下沒齒難忘,如果有機會相報,縱然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托兒說的有多好聽,他們知道不多,但這個要命的家夥總算將錢糧收下了。

  後麵的俘虜也就順理成章的推脫一下,說一些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場麵話,再把錢糧收下了。

  淳樸的俘虜們沒有想過,前麵的這幾個人都是鄭恩的托。

  特別是那些聽不到鄭恩說些什麽,之後通過聽的到的俘虜代傳解釋的人,更是十足十的相信鄭恩是真心要跟他們結交的。

  因為傳話的俘虜在解釋時,也是有情緒波動的,比如去腦補再完美的描繪這個托那個托的行為,當然俘虜們都是不知道這些人是托的。

  四千六百俘虜一人十兩銀子一擔糧食,之後鄭恩跟他們稱兄道弟歡天喜地的交流了一個時辰的感情,再當場給了俘虜們自由。

  在甄選了敢戰之士及軍官剩下的俘虜之後,此時又成了自由人,一個個胸懷銀子,肩挑糧食,連夜往家趕。

  “很湊巧”他們都是天津兵家自然也是天津的,而鄭恩臨時朝廷前進的方向也是天津。

  鄭恩還特意跟他們交流了一個是時辰的感情,讓兩支去天津的隊伍,隔了一個時辰夜間行軍的距離,也就是十多裏地的樣子。

  與沒有累贅負重的左軍及少年親軍回歸大部隊的路上,馮元颺、曹友義對鄭恩的行為很是不解。

  也是因為這敗家的行為太容易吸引兩人的注意力,而變得一葉障目,無法去想其它的。

  倒是鄭恩對兩位明朝大官都有了一些了解,首先曹友義能獲得三百餘原家丁的繼續效忠,如今在四五萬兩銀子麵前,曹友義還能壓製住麾下不去貼臉跟鄭恩“結交朋友”,這說明曹友義還是有些禦下能力的。

  其次馮元颺整個過程都是仔細觀察,從未有過發言,這說明他是忠臣,但不是李邦華那種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