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彰義門七守軍
作者:回憶破天      更新:2022-01-05 14:23      字數:2121
  時間回到十九日淩晨,天空剛剛發亮,彰義門門樓內的幾位將士已經起身,頭頭是身為錦衣衛都指揮的王國興。

  王國興整理了一下自己代表從三品官職的都指揮飛魚服,看著身旁兩個手都能數的過來的彰義門守軍,眼睛又往北,內城西南角樓的方向看了看。

  “高文采終究沒有過來呀,我以為這黃泉路上會多他一個伴呢。”

  同樣是從三品,但地位要比都指揮低一些的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搖了搖頭:

  “人各有命,不能怪高文采,畢竟他有家有口,不像我們。”

  李若珪這話一出口,僅有的幾個守軍都是咬牙切齒,有家有口,這四個字深深的觸動了他們的逆鱗,一個個用吃人的眼睛往城外的闖營看去。

  雖然他們每一個都打著繃帶,一副傷員的樣子,也隻有幾個人,細細一數,才七位,可他們此刻爆發出的殺氣,卻是能將整個空氣都給凝固了。

  隻因為“有家有口”四個字。

  “角樓來人了!”

  一位身穿營兵百戶服的守軍喊到,王國興、李若珪等另外六人都看向了北方,隻見勾通西南角樓的一段城牆甬道上,兩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一人扛著一個大包裹,往這邊跑來。

  走近了一看,兩人雖不是高文采,卻是高文采這個千戶麾下的兩位親兵。

  兩人剛到彰義門,麵對都指揮王國興與指揮同知李若珪領著五人迎接,先行行禮,之後將各自的包裹一打開。

  露出了白花花的銀子。

  彰義門七人一臉疑惑的看著他倆。

  “這是福建鄭家三公子給大家的賞銀,每位守城的忠烈都有三十兩,殉國的忠烈更有五十兩。

  角樓裏的每一位將士都領了一份,這份是鄭公子叫我兩來送給十位的。”

  “鄭三公子?”

  王國興露出了疑惑之色,這人是誰?他實在想不起來,倒是官職更低一些的李若珪想了起來。

  “福建水師都督鄭芝龍的三公子?”

  兩位親兵點了點頭。

  這時候王國興來了興趣,還有這號義士,自己怎麽沒聽說過,很快李若珪跟他說了鄭恩的資料:

  “鄭家三公子名鄭恩,籍貫……

  以秀才的身份,優異的學習成績入北京國子監,據說是鄭家最有望成為舉人的人,鄭家海寇世家,出一批武將很正常。

  但武總不比文貴。

  因此鄭家出一位秀才就燒高香了,偏偏鄭芝龍的兒子也爭氣,三個大點的兒子都有著秀才的功名,三人中最小的鄭恩更是深通八股文。

  很多名士都說他將來必能高中,為了北京國子監的老師,為了籠絡這麽一個學生,更是提出了以其兄鄭渡同入北京國子監的優異條件。

  要不是他大哥的血脈不……,他大哥也會因為鄭恩而入北京國子監,不過就算因為血脈的問題,但也入了南京國子監,還成為了東林領袖錢謙益的門生……”

  鄭恩是沒在這裏,不然這些話可不得將他激動死,在他心中,因為知道北京就要告破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北京在他看來就是被疏遠,被拋棄的典型。

  李若珪介紹完鄭恩的資料,之後歎息到:

  “想不到鄭恩不僅文采過人,忠義之心也是過人,下官以前是眼瞎了。”

  李若珪這份誇獎,可以說是極高了,高到什麽程度呢?高到兩位親兵對於他們的千戶被鄭恩給綁了的事情,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想著有武藝高強、絕對靠譜的張悟道跟了過去以防萬一,再看鄭恩給了這麽多銀子,一看就不是壞人,這個不光彩的事情,也就沒說了。

  兩位親兵點點頭,剛要說鄭恩勸他們委曲求全,放棄這必破的彰義門,先蟄伏再爆發的那一套,營兵百戶又發話了。

  “都指揮,闖賊又開始發動進攻了!”

  王國興看向城下,密密麻麻的闖賊大軍,扛著雲梯,一窩蜂的衝了過來。

  看他們打著的旗幟“唐”,還多有連明軍的軍服都沒有脫下,不是降將唐通還能有誰?

  唐通,從守備開始,累積戰功,一路高升到總兵,算是自曹文詔、曹變蛟、盧象升等人紛紛殉國之後,少有的能戰之將了。

  前些日子還成了皇上的征召的勤王將領,皇上親自接見,賜莽服、玉帶,封定西伯,慰問再三,賞四千兩白銀犒軍。

  這個時候,國庫已經幹枯,皇上私人金庫也不過是十多萬兩,這一下就是近二成,這不止是四千兩銀子,而是整個大明皇朝國庫內帑的兩成銀兩。

  可想而知,何等的恩寵,可惜就如被恩寵的袁宗煥一般,唐通最終也讓皇上失望了,與監軍太監杜之秩一起獻關投降,讓闖賊的馬蹄長驅直入,直達北京城下,打了北京一個措手不及。

  “唐通!”

  王國興看著攻城闖軍的“唐”字帥旗,咬牙道。

  城頭上的情況,經過昨日的試探,唐通已經深知,因此天剛放亮,就組織大軍攻城,絲毫沒有顧及對方前幾日還是自己的同僚。

  為了更快的拿下彰義門,唐通更是放棄了影響速度的戰陣,以最快的一窩蜂戰術,一上來就是總攻。

  彰義門門樓頂上插著一麵格外高大的大明旗幟,而這大明旗幟,成了所有攻城軍的目標。

  就在這個時候,彰義門門樓之中,王國興七人走到了射孔邊上,兩位高文采的親兵你看我沒走,我看你沒走,一時間都有些不好意思走。

  王國興看兩人沒走,以為對方也要留下來守城呢,於是誇讚的道:

  “真是英雄出少年,兩位願意留下來一起為國捐軀,真是好樣的!留下你們的名字,我要刻在牆上,我要讓後世人都仰慕你兩的英舉!讓你們兩名傳千古!”

  又是名傳千古,又是少年英雄,本是青春懵懂期兩人,而且還是平常可望不可即的都指揮當著大家的麵說的,兩位年輕人哪裏受得了,一時沒忍住,熱血上頭了。

  “小的王二蛋/王三娃。”

  “同家門呀,五百年前可能還是一家,好樣的,聽你們的名字,還是兄弟嗎?”

  “我們是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