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告辭
作者:煌煌其華      更新:2021-12-27 19:01      字數:2080
  “是路泉的爹爹!”教室裏有人大聲的喊著,同學們眼睛都看向路泉。

  路泉的眼神裏也閃過一絲詫異,他家爹爹一向生怕打擾她讀書,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從不來找她,突然間過來,是有什麽事嗎?

  而此時,父子已經走出了屋外,迎上了麵帶歉意的男人。

  “夫子,真是不好意思。在您上課的時候來打攪你。”男人搓搓手,像他們這樣的粗人,見到讀書人的時候總是十分的局促,生怕有什麽做的不好的地方衝撞到了。

  “無事,你這個時候過來,一定是有什麽事吧?”年輕的夫子雖然是讀書人,但是正如他開設學堂願意接授女學生一樣。他一向不是個迂腐刻板的人,在待人接物上也很有分寸。

  “啊,是這樣的,家中接到家信,騰衝那邊的一位親戚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我們本就是北方人,來到雲南這塊也是因為有親戚的緣故,現在家中有事,隻得關店幾個月離開一下。”男人不好意思的說著。

  “哦,是這樣。”夫子點點頭,“是今日就要離開嗎?”

  “是的,我家媳婦兒已經收拾好了行李,我這便是來接泉兒的,隻得暫時向夫子您告假了,隻是這兩個月耽誤的課程還要麻煩老師您到時候多費些心給我家泉兒補上。”男人露出討好又恭敬的笑,生熟地過來一節綁好的厚紙包,裏麵足足裝了十斤的牛肉幹,在鎮上來說算得上是一份厚禮了。

  夫子用手輕輕的推開,“教書育人是師者的本分,你這歇業幾個月沒有收入營生,還需要趕路打點,這些就自己留著吧。”

  “不不不,夫子,這是應該的,這是泉兒給您的束脩,您可千萬別推辭。”男人又把東西推了回來。

  夫子苦笑了一下,“這束脩在當初剛收下她的時候就給過了,如何還能再說,那豈不是借著授課之名行受賄之事?”

  “不不不,這怎麽能算受賄呢,咱們這街坊鄰裏的,我在泉兒還多虧了先生照顧呢,就怕她年紀太小,不知分寸,有什麽做的不對的地方,衝撞了夫子,這些就當給夫子道歉了。”男人有些著急了,把東西往夫子懷裏用力一塞,就衝進學堂去找他的女兒。

  “泉兒!”他剛邁進課堂,就看見了他的女兒,乖乖巧巧的就坐在第一排,正驚喜的看著自己。

  “爹爹,你怎麽來了呀?”小女孩開心的說。

  “是這樣的,我已經跟夫子告假了,家裏有點事,爹爹得帶你回去一趟。”男人每次看到女兒那雙清澈的眼睛,就會下意識的把真話說出來,這次也是,自己無論如何也撒不了謊,隻好說得有些模棱兩可。

  “嗯,我這就跟爹爹回去。”好在小女孩不是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而是立刻站起身收拾了下桌上的書本,裝進她娘給她做的書包裏,跟著男人一起走了。

  “路泉……”身後有一個不舍的聲音傳來。

  女孩回頭。

  “你什麽時候會回來呀,我還等著你教我呢。”童遊一臉不舍。

  “你放心,我既然答應過教你寫詩,就一定會做到的。”女孩安慰他道,又說,“我在抽屜裏給你留了筆記,都是日常課上的重點,尤其在詩詞的部分,你每日謄抄一頁筆記,並把內容記下來,等我回來的時候,會考你的哦。”女孩十分負責的給他布置起了作業。

  “嗯嗯,我會好好學的。”童遊開心的點頭,“你不在的這段日子,我也會寫筆記,等你回來了我就把我的筆記給你看,好讓你把你沒上的課給補回來。”

  “多謝你。”小女孩朝他招手作別。

  “是我多謝你,才是一路順風呀!”童遊笑嘻嘻的朝她揮手。

  女孩又認認真真的把課堂上的同學們看了個遍,“再見了,各位同窗。”

  同學們聽她這樣鄭重其事的道別,年紀好的有些不好意思,年紀大的則端出一張認真的臉,學著家中長輩的樣子,用故作老成的語氣同她告別。

  小女孩又看向講台上饒有興致的看著他們互動的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多謝夫子對弟子的教誨。”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路泉,我雖教你,但也需要你自己肯學,你是個極聰慧的孩子,放心去吧,等你回來了,為師在替你補上那些課。”李秀才,這會子看著如此落落大方又禮數周到的學生,這麽優秀的孩子忽然就要走了,一走還是好幾個月,竟然就有些舍不得了,那些平日裏被她懟的氣悶的事他從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隻會死讀書是沒用的,如路泉這般學有所思,學有所問,學有所疑才是讀書。

  “嗯,我一向是肯學的,有一些自己沒有教過的書,我也看過一些。”路泉點點頭。

  李秀才失笑,這孩子自己誇她,她倒還真不客氣的受了。

  “所以學生曾在書上看到,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巴蜀之地向來地勢險惡,就算是打仗也打不進去,若有一日,我們這裏亂了,夫子務必往巴蜀之地去。”她這話說的極認真,就好像這裏真的會打仗一樣。

  “你不用擔心。”夫子欣慰的點點頭,她的學生是在擔心他吧。

  自己是讀書人,多少和上麵的大人有些交情,所以他還是會定期的往大人們家中走訪,讀書人就是該這樣的,不能死讀書,不能自命清高,若隻想著遺世獨立,就算滿腹經綸也出不了頭。須得與上交好與鄰和睦,才是處世之道。

  就在前兩日他去州府大人家中做客的時候,大人親口告訴他,北邊已經全亂了,南邊怕是也太平不了多久,這麽大一個朝廷,竟然無力和山匪抗衡,州府大人心中十分擔憂。

  所以李秀才,也想過有一日南邊亂了起來,他該何去何從。到時候書肯定是教不了,可是他想起他教的那些孩子,又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