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選妃
作者:三角寒暑      更新:2021-12-26 10:37      字數:1865
  同宣九年三月初三

  京城的春季不常下雨,但不知為何,這天偏偏狂風大作,陰雲密布。

  康嬪懶在自己宮裏不願意出門,但卻又不得不出門。

  今日是太子選妃的日子,皇後幾日前便與幾位妃嬪約好同去,康嬪也在其列。

  “等太子挑完,剩下的若還有好的,你也給諾颭挑一位去。”皇後是這樣說的,康嬪聽著心裏憋屈,卻也沒話好說。

  所以,即便天氣極差,她還是不得不去。

  去的路上,康嬪隻顧著腹誹:聽說上個月傾樓大火,那位湘姑娘已經被燒死了。顯然皇帝已經知道了太子出宮私會妓女的事,可卻沒見懲處太子,今日竟然還要照常選妃……真是豈有此理?聽說太子不會親自來,是皇後做主挑人,以她的挑剔,真不知要陪坐到什麽時候去!

  然而,當她到達淑女軒時,卻沒見眾多待選的淑女,隻見到大殿正中站著一個小姑娘。

  康嬪來了興趣:這是已經選定了?

  那姑娘身材勻稱,衣著無華,乍一看十分普通,可當她細細打量,隻見那女子長發烏黑、膚白勝雪,眉目見溫婉含情,最妙的便是含笑時左頰有個淺淺的梨渦。

  “嬪妾來晚了,向娘娘告罪。”康嬪上前向皇後見禮。

  皇後心情不錯,便沒計較,隻是點了點頭:“無妨。”

  康嬪起身落座,又問:“娘娘這是已經挑上了稱心的?”

  皇後笑笑:“哪是本宮挑的?是太子自己挑的。”

  “喲?這倒是新鮮了。太子先前不是說他不來的嗎?”康嬪笑著打趣。

  文貴人早早便來了,算是見證人,答道:“太子原本是來向皇後娘娘請安的……”

  另有一位齊選侍,顯然更喜歡插話,當即打斷了文貴人,說道:“對呀,太子原是來請安的,結果一走一過的功夫,便看上了這位姑娘,隻說非她不娶。”

  她這快人快語,教下麵站著的姑娘羞紅了臉。

  “你快少說兩句罷。”康嬪見狀道,“太子瞧上了,咱們娘娘也瞧上了嗎?”

  皇後道:“本宮正要與她說說話,卻被你們攪了。”

  幾位妃嬪連忙起身:“皇後娘娘恕罪。”

  “罷了罷了,你們坐吧。”

  皇後說完她們幾個,轉向那位姑娘,問道:“你叫什麽?哪裏人?多大了?”

  那女子盈盈拜下,回道:“臣女盛氏,小字儷兒,今年十五,就是京城人氏。誠意伯盛銘乃是家兄。”

  “想不到還是名門之後呢!”康嬪半是驚訝,半是讚歎。

  誠意伯是開國功臣盛軍師的爵位,當年盛軍師功成身退,雖在京城安了家,卻是不問朝政。如今的誠意伯已經是當年盛軍師的玄孫,家中隻剩爵位,並無實權。

  皇後顯然也對此十分滿意,點了點頭:“不錯。盛家的人,識大體、知進退。”

  “娘娘抬舉了。”盛儷兒又行了個萬福。

  眼見這事就算是定下來了,康嬪左顧右盼找了半天,卻不見太子的影子:這太子是怎麽回事?挑了個人便走了嗎?這麽不上心,他是真心挑的,還是隨意一指?

  太子之所以不在,是因為他慌忙跑回了東宮。

  他先是找了錢喜,問:“傾樓真的被燒了嗎?湘姑娘真的被燒死了嗎?”

  在錢喜那裏獲得了肯定的回答後,他又跑到翰林院,找到了張皆賢。

  “那日大火之後,湘姑娘真的不見了嗎?你真的沒有把她贖出來嗎?”

  張皆賢給了他同樣的答複。

  諾潭剛剛被點燃的希望,就這樣被撲滅了。

  怎麽會呢?

  難道我剛剛看到的真的不是她嗎?

  難道那個女子,是她的轉世嗎?

  諾潭倚在在翰林院外的大樹旁,足足發呆了兩個時辰,直到錢喜來這裏尋他。

  “殿下您是怎麽了?”

  “我早上見到她了。就在淑女軒。給母後請安的時候。”

  錢喜自然直到太子說的“她”是誰,但這裏並不是說話的地方,他隻得先勸道:“殿下,要不咱們先回東宮?您還沒用午膳呢。”

  “真的不是她嗎?”

  見太子並不理會他,他隻得又說:“殿下,那女子的身世,奴才已經打探過了。”

  “她是誰?”

  “您先上轎,回到東宮,再容奴才向您慢慢稟明。”

  可等到一行人到了東宮,便不需要錢喜解釋了。

  皇後已經在這裏等候太子多時:“皇兒,你這是去哪兒了?”

  “回母後,兒臣去了一趟翰林院。”

  “不錯。”皇後自然不知他去翰林院是幹什麽,隻以為他是去做正事,點了點頭,“今年生辰之後,你倒是真的越發長進了。”

  “全賴母後教導。”

  皇後似乎真的心情大好,又道:“你選的太子妃也不錯。母後為你看過了,那是誠意伯家的女兒,溫良賢惠,很識大體,日後定會是個賢德的妻子。”

  誠意伯家的女兒嗎?諾潭心中又是一沉,難道真的不是她嗎?

  見諾潭麵露憂色,皇後則道:“怎麽了?早上剛擇定的人難道現在就要反悔麽?”

  “不,不是。”諾潭連忙轉了臉色,笑道,“兒子隻是想著,為了兒子的婚事,又要勞動母後操心了。”

  “母後倒是願意操這份心。”皇後道,“我已經吩咐下去了,讓他們擇個吉日給你完婚。你別急,日子還是要挑一個好的。”

  “兒子明白。全憑母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