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一心求死
作者:澤源      更新:2021-12-24 11:44      字數:2502
  按當時事情的發展,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是他。

  可沒想到,兵部尚書殿前失態一事,讓他意識到了溫讓並不簡單。

  他更為低調了,也尋找著機會奪權。

  可後來,溫讓又有宋沂相助,而且溫讓的嶽家孟家,也竟然在短短時間內,大有抬頭之勢。

  他感覺到事情的棘手,便選擇了暫時隱忍。

  他心裏一直有一口氣在,一直不知道窩在心裏多年的火,究竟是從何而來。

  直到他在文治帝臨去那天,見到了沐風,心態竟然有所變動。

  他到現在,還沒確定自己未來的路。

  沐賢逼迫過他幾次,他都給拒絕了。

  沐賢此刻,顯然不知道自己這個弟弟的心思,他隻是有些不耐煩地再次提醒。“父皇大業,功在千秋,五弟可切莫拖了後腿。你好自為之吧。”

  他說完,便甩袖離開。

  溫固也沒挽留。

  皇帝大行期間,國事也耽誤不得。

  溫讓忍痛,一邊配合著禮部籌辦國喪,一邊處理著最緊急的國事。

  宋沂和溫時暮,是在宮裏一直待過好幾天,過了最初的大喪,之後才帶著鐵柱,回了自己家。

  侯府作為勳貴之家,也處處掛了白布,一起默默守著國喪。

  溫時暮是在回來的馬車裏,就被宋沂告知了先皇的遺旨,所以她直到回了侯府,還鬱悶著。

  “難道,鐵蛋這輩子,依然繞不開那個庶女?”

  她悶聲悶氣,自問自答,“唉,難道,這就是命嗎?”

  她跟宋沂一樣,也沒想著還有黑妞這個選擇。

  她自己尚且不能容忍,宋沂身邊有別的女人,又怎麽會想著把女兒送進宮,去與其他數十個女子爭一個男人呢?

  想想都惡心。

  可是,皇命難違,尤其還是這種遺詔,就連新皇帝溫讓,都是不能不遵守的。“恐怕,隻能委屈了鐵蛋,委屈了兒媳婦了。”宋沂也皺著眉頭,心裏不爽。他不介意自己兒子多個媳婦,畢竟男人妻妾成群,他也沒覺得有什麽。

  他可不敢把實話說給溫時暮聽,省得溫時暮跟他鬧。

  他不爽的是,這種親事是被皇帝硬壓著給的,自己沒有主動權。

  這誰受得了?

  宋沂也知道,這個死皇帝,是到死都不信任他宋沂的,至少,沒有那麽信任,所以才給弄成這麽個結果,製約著他。

  沐風在這期間,又來侯府謝過。

  身無長物的他,依然沒有帶什麽謝禮。

  “婉兒和子惜,現在不便露麵,不能親自來侯府謝過,還望二位見諒。”

  宋沂和溫時暮也知道事情輕重,所以根本也不會有怪罪一說。

  沐風並沒有久留。

  他告知兩人:“晉皇帝是我的最大仇人,我和父皇,母妃還有姑母的不幸,均是因他而起。我此去,便是要報仇的。

  晉皇帝和他所有的兒子,一個都別想活。

  他不是自以為掌控了一切嗎?既然他們還不敢將我的身世暴露於世,那我,依然是晉國的皇子。

  我奪了皇位,亦是理所當然,你們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宋沂巴不得晉國亂成一鍋粥,所以他也很支持沐風回去報仇。

  而且因為知道沐風前世就成功了,所以他也不擔心什麽。

  不過,他想到了趙旭。

  他比趙旭的功夫,略高一籌,那麽趙旭,肯定也不是沐風的對手。

  兩軍交戰暫且不說,沐風若是滅了晉國皇室,那麽早晚,他要和趙旭對上。宋沂不禁為趙旭捏了一把冷汗。

  他開始為趙旭求情。

  “那個,王爺……”

  宋沂也不知道該叫“沐王爺”還是叫“溫王爺”的,因此,幹脆叫了個“王爺”。

  好在,沐風並不在意。

  “侯爺有話直說。”沐風示意宋沂繼續。

  宋沂想了想,繼續為趙旭求情。

  “王爺看在我宋沂對你有恩的份上,能否答應我一個請求?”

  沐風看了一眼宋沂,隨後笑了。

  “都說永安侯臉皮厚,最會做這攜恩求報之事。不過,本王欣賞你這厚臉皮的性子。你對本王恩重如山,你的請求,本王答應就是。”

  也不問什麽請求,沐風就答應了下來。

  在他看來,救了女兒的恩情,用命相報,亦非不可。

  宋沂和溫時暮對視一下,也都明白了,前世沐風為了報女兒的仇,在晉國大造殺孽,就說得過去了。

  宋沂為自己的親家趙旭,可是操碎了心。

  “王爺回去,若是大功告成,對上冀國的趙旭時,能否饒他一回?他,是我兒子鐵蛋的老丈人,我還不想讓他這麽早沒命呢。”

  沐風哈哈大笑道:“我還以為侯爺有什麽難辦的請求呢,隻不過是放人一馬,好說好說。”

  沐風答應過後,又跟鐵蛋過了幾次招,想指點一下,後來發現,他指點不了,鐵蛋缺的是時間磨練,對於功夫方麵,其實比他參透的還深。

  他有些失落,又抱起了鐵柱,使勁親了幾口,“還是這小家夥有意思。”

  隨即,沐風跨馬離去。

  溫時暮看著沐風的背影,對宋沂笑著說道:“這麽喜歡小孩子的男人,可真不多見。這麽喜歡孩子的男人,怎麽舍得把女兒遠嫁啊?”

  鐵柱很是擔心。

  料理完文治帝的後事之後,就在大家等著一個月大行期滿之時,宮裏又傳出來大公公殷丘的死訊。

  采買司的太監王和順,跌跌撞撞地跑去了楊金寶的住處,求他去新皇麵前幫忙說情。

  楊金寶從王和順的嘴裏,聽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殷丘幫著料理完文治帝的後事之後,眼看著再沒什麽需要他出麵幫忙的地方,於是當夜就一杯毒酒下肚,倒在了文治帝的棺木旁。

  宮裏的宮女和太監,是不允許在宮中自盡的。

  貿然自盡,破壞了宮中的風水,會狹及家人。

  楊金寶心中亦是悲痛。

  他說道:“我們太監或者宮女,從一入宮起,便被告知‘凡太監、宮女在宮中欲行自盡,經救活者絞監候;自盡身亡者,將屍骸拋棄荒野,其親屬發往苦寒之地給兵丁為奴’這一規矩,殷公公在宮中一輩子,豈會不知?可他,竟然明知故犯,走了這一步……他……”

  想起在宮裏的那些日子,多少宮女太監,活得生不如死。

  可就是因為有這麽一條懲罰規矩在,大家都隻能硬著頭皮活下去。

  王和順哆哆嗦嗦著,掏出一封厚厚的信,交給了楊金寶。

  “這是今早,小路子偷偷交給我的,你看看吧。”

  “殷公公的?”

  楊金寶一邊問著,一邊拿出信紙,仔細看著。

  這是殷丘臨死前,找了機會,托小路子交給幹兒子王和順的。

  信裏交代了自己作此選擇的原因,以及安排了身後事。

  信中說,“先帝走後,忽覺世間悲涼,無甚留戀,往日貪戀種種,竟不知瞬即萬念倶灰。選此一路,亦是早有準備。即便肉身被棄荒野,魂魄卻願追隨先帝左右。惟慶幸伶仃孤苦出身,此去不會罪及家人。平生累積私產巨豐,亦行惡事無數,今欲散盡家財,以贖一世罪孽。望吾幹兒和順,替吾處置一切。最後奉上臨終良言,願汝謹記心間:人一終,一切皆會成空,惟心常存善念,尚留得後人兩語三言,才不枉走這一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