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醍醐灌頂
作者:澤源      更新:2021-12-24 11:44      字數:2320
  宋沂再次攥緊了溫時暮的手。

  “準備好了。就像鐵柱說的,皇家人多疑是天性,誰坐在那個位置都一樣。咱們別跟皇上鬥智鬥勇,裝傻充愣就行了。”溫時暮一再叮囑道。

  “好。”

  兩人說著,就進了宮。

  文治帝纏綿病榻已久。

  禦醫們明著不說,但是暗地裏都在嘖嘖稱奇。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皇帝怎麽能拖這麽久的。

  每次病情一加重,宮裏人都暗暗地給他準備後事了,可他每次又都有驚無險地挺了過來。

  現在,他依然不去上早朝,有什麽事情,需要見什麽人,也依然是召到寢殿裏來。

  宋沂和溫時暮到了皇上跟前時,寢殿裏已經有幾個人在等著了。

  文治帝安安靜靜地躺在龍榻上,殷丘躬身立在一側。

  太子溫讓,五皇子溫固,還有晉太子沐賢,都是一臉凝重之色,立於殿中。

  等人都行了禮請了安之後,文治帝才招招手。

  “都坐吧。”

  幾人各自找了位置坐下來。

  文治帝也在殷丘的攙扶下,慢慢地靠著床頭坐了起來。

  在這樣一個壓抑的氣氛下,溫時暮確實是有些緊張的。

  這是她平生第一次,離上位者這般近。

  而且,還是作為被審問的對象,出現在這樣的場合。

  “朕叫你們來,所為何事,你們都……咳咳……”

  文治帝話沒說完一句,就咳嗽了起來。

  宋沂趕緊起身回話。

  “皇上別急,臣都明白著呢。既然此事是晉太子與五皇子殿下質疑,那麽有什麽問題,就請他們兩人問吧。皇上隻管聽著臣回答就好,臣絕不隱瞞。”

  “好。”

  文治帝很快就同意了宋沂所說,並且用眼神示意溫固和沐賢,讓他們發問。

  宋沂和溫時暮對望一眼,彼此心知肚明。

  都知道溫固現在,絕對不會穩得住了。

  果然,溫固首先開口。

  “得罪了,永安侯。本王雖然不信,但是傳言實在凶猛,聽說永安侯與冀國四皇子趙旭,私交頗深,包括這次對付晉國,也是你們私下商量好的。此事,永安侯可承認?”

  “承認啊,明擺著的事情。”宋沂直接承認。

  那無畏的態度,就好像別人問他“吃飯了沒”,而他直接回答“吃了啊”一樣。

  相當的理所當然,完全不需要遮遮掩掩。

  溫固原想著宋沂會先否認的,所以他提前準備了好多話,去堵宋沂的嘴,從而讓皇帝起疑。

  可宋沂這坦然的回答,竟然讓他一時間無所適從。

  文治帝抬了抬眼皮,“哼”了一聲,然後眼神示意幾人繼續。

  溫固想了一下,又繼續問道:“此事,關乎兩國邦交,本是應由皇上派人出麵商議,可永安侯,為何事前並沒有請示父皇?

  你可知,你擅自與趙旭定下兩國之事,實乃是不把大安皇室放在眼裏。這是僭越,這是私通敵國,你的眼裏,可還有皇上,可還有大安的朝廷?”

  “殿下,這你可冤枉我宋沂了。”

  宋沂一臉委屈。

  “你沒有去過戰場,根本就不知道戰場有多凶險。我要是再寫書信來回請示皇上,可能書信還在半路上,我們大安的軍隊就被晉國全滅了。殿下飽讀詩書,應該聽過一句話吧,‘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說的就是這麽個理。”

  宋沂說完,又扭頭看向皇上,“你說是吧,皇上?臣說的有沒有道理?”

  文治帝又“哼”了一聲。

  溫固不去管宋沂的胡攪蠻纏,反而抓住他話裏的漏洞,繼續問道:“就算永安侯說的在理,當時是形勢所迫,來不及事前請示,那後來接近兩年的時間,為何依然不將此事上報朝廷?

  莫非永安侯與那四皇子,有什麽私下約定不成?

  莫非有些事,不能讓父皇知道?”

  溫固對著宋沂問完這句,隨後就扭頭,低眉順眼地看向文治帝。

  文治帝也把懷疑的目光,對準了宋沂。

  宋沂也是一臉茫然。

  “我說了啊,當時不是讓那監軍太監,上報給皇上了嗎?怎麽,皇上沒收到嗎?”

  宋沂這話,提醒了眾人,也提醒了皇上。

  當時的監軍,還給皇帝上報宋沂通敵一事呢。

  後來是因為形勢危急,才又換了另外一個太監過去監督。

  皇上陷入了深思。

  宋沂卻是不依不饒地問皇帝。

  “皇上,您真沒收到信嗎?

  這個死太監,難不成騙我?

  反正他當時總瞧我不順眼,明明不懂打仗,卻是跟個烏鴉一樣,在軍隊裏嘰嘰喳喳的瞎指揮。

  要不是那個太監搗亂,沒準臣還能提前半年打敗晉軍呢。

  幸虧皇上英明,早早地發現了那太監不對勁,後來又派了個懂事的過去。皇上英明啊。

  隻是臣真不知道,那個太監沒將此事上報,他當時反正還騙我說報上來了。

  我後來忙著打仗,打的天昏地暗的,竟然忘了這件事,真是不應該。

  臣知罪啊。”

  宋沂把不要臉這件事,表現的淋漓盡致。

  他說完,還得意地看了一眼溫固。

  “殿下,您一開始就說是傳言。現在微臣都跟您解釋清楚了,一切都是誤會。這下殿下放心了吧?”

  溫固眉頭緊皺,發現事情好像不如預期想的那般順利。

  他終於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永安侯,本王隻知道,‘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既然傳言四起,那必定是因為事情惹人懷疑。

  本王先不說你究竟有沒有上報父皇一事,本王隻想問,那趙旭若沒有得到什麽好處,他憑什麽會動用大半的國力,來幫你對付晉國?”

  宋沂翻著白眼想了想。

  “他可能想和我合作,趁機拿下晉國吧。畢竟就當時晉國的實力來說,憑趙旭他們冀國一己之力,也不是晉國的對手。你說是吧,太子?”

  這個“太子”,宋沂是衝著沐賢說的。

  畢竟當時晉國憑著武器強大,可不是單單一個大安或者一個冀國能拿的下的。這就戳到了沐賢的痛處了。

  他可是過來求和的呢。

  沐賢冷哼一聲。

  “本王聽說過‘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若是晉國和大安打到最後,那冀國再插進來一腳,應該比他中途摻和進來,似乎要更有利呢。本王懷疑,永安侯的確是私下裏許給趙旭好處了,或者是,你們有別的不為人知的陰謀,也未可知。”

  沐賢的話,很有道理。

  文治帝一直盯著宋沂,看他如何解釋。

  溫固為了防止宋沂再狡辯,就又加上了一條。

  “永安侯與趙四王爺的交情,恐怕還不止這一點吧。

  十年前大安與冀國一戰,永安侯好像就與趙四王爺有深交了。

  包括他幾次前來大安進貢,好像私下裏也是與永安侯多有往來。